青岛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李克富老师说过一句话,或许会让你有些惊讶。他说:和青春期孩子和平相处,是一种理想,多半会失望。
如果孩子不会和父母争论,孩子如何能够走向社会和别人争论?所以在家庭里的争论,不是错误,这是训练的过程,要教给孩子的,不是不争论,而是争论的能力,以及争论后如何做,才是最关键。
期盼绝对和平相处,是不可能的。
青春期孩子,所表现出来的问题,都不是孩子自身的问题,是成长的问题,是家长的问题,是家庭关系的问题。当你看到一个孩子遇事平稳淡定的时候,说明这个孩子肯定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或者说有处理问题的经验。所以不要怕有问题,有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才是需要我们做的。
理解了这个观点,我们就来分析,遇到青春期问题的时候,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管控型家庭,孩子最容易暴露问题
如果家长对于孩子的养育,以管控为主。家长属于权威型,要求孩子都要听自己的,按照自己说的去做,不做就是错的。这种情况,孩子小时候,对父母是遵从的,迫于压力不敢反抗。但是到了青春期,“ 我 ” 就是 “ 我 ” 的意识增强,更容易在这个时期出现反抗的情绪和做法。但这种反抗,不是进入青春期的第一天突然这样,而是长期积压的结果。
当然,我们的管控,发自内心是为了孩子好,不是为了管住孩子,而是想让孩子少走弯路,想让孩子迅速到达目的地,但,这是不可能的,他们必须有自己尝试的过程,走别人铺好的路,不会知道铺路的过程,当没有路走的时候,孩子就不会自己铺路了。
当然,我们得衡量事情的严重程度,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去试错。
2、和孩子沟通时,先摆正自己的位置
特别注意,和孩子说话,是沟通,而不是说服。把对方说服了,就表示对方是失败者,对方会有挫败感,但是沟通,是平等的。孩子沟通前,请先放空自己。怎么个放空法?就是把自己内心预设的孩子有错误的想法清空,不要带着帮孩子解决问题,给孩子指错的方式跟孩子谈话。
如果你觉得有点难度,分享个小技巧:把孩子当做同事、客户、领导等,当把自己和对方的身份,都放在同等水平后,再去沟通,孩子就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孩子受到尊重了,才会愿意跟我们沟通。
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觉得自己长大了,哪怕心里知道父母说的对,表面上也不愿意认可,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真的把孩子当大人,少讲道理,只叙述事情(你身边哪个同事愿意听你讲大道理呢?!对吧)
3、用文字,记录孩子成长的过程
我一直非常喜欢用文字记录孩子的成长,我的想法,原本只是为了记录,为了给孩子留下一些成长的痕迹。但是李老师的观念,不仅仅是记录这么简单,而是用文字的形式,让家长情绪稳定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
当我们决定用文字叙述一件事的时候,你会发现情绪是很难用文字描述出来的。比如:讲述自己生气。
用文字写:很生气,非常生气,特别生气,要气疯了,真想揍孩子一顿。。。还有什么?你会详细描述:我生气的时候心跳加速,毛细血管都涨起来了,愤怒像一头狮子从嗓子眼冒出来等等,你会这样一边想象一边用文字写出来吗?我想不会吧。
但是说就会,越说越生气,越说越上火,越说越想打人,不信你试试(别拿孩子实验,可以拿老公实验,哈哈哈)
点睛之笔:
爱,能化解一切。
这绝不是虚话,更不是空喊。
当孩子收获父母足够的爱,内心踏实,有安全感,孩子才敢于去做尝试。
这个时候,我们给孩子一点过来人的建议,孩子才会听。哪怕又忍不住训了一句,也可以很快修复,而不会加深亲子间的裂痕。
这几句话,真心的,请相信我!
再者:
“别人眼里的好孩子”,这种现象很正常。如今的孩子在老师、陌生人、同学面前,基本都是彬彬有礼,比较温顺的。其实不是他们没有情绪,而是努力压抑自己的情绪。
因为,他们更想比别人好。
回到家,相对轻松的属于孩子自己的“王国”里,孩子可能会用丧气话、消极情绪、表面上的对抗形式、倒垃圾一样反馈给自己最亲近的人。
这种时候,我们就做好垃圾桶,不要试图去纠正、更不要针锋相对。其实,这个时期孩子的反应,只是在这个年龄的另外一种撒娇方式,最臭的脾气,不给爹妈,给谁呢?不把情绪在家释放,给外人释放?你不担心孩子被打?
如果有一天,孩子回到家,没有任何情绪,什么事都不跟我们说,我们才是最着急的,你觉得呢?
珍惜孩子跟我们撒娇、耍赖的时间吧!
就那么几年,等人家长大了,我们想听,可能人家都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