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踩着历史的足迹,探寻国宝背后的故事。
文|三木
三星堆文物“上新”即刷屏,《国家宝藏》“圈粉”无数,《只此青绿》惊艳亮相后,每场表演一票难求……博物馆文物以各种形式“破圈”,成为亮眼的文化现象。4月18日,浙江卫视、Z视介客户端携手浙江省博物馆推出大型文化直播节目《国宝搬家记》,邀请全网观众开启一场“国宝搬家之旅”,踩着历史的足迹,探寻国宝背后的故事。
融通古今、激荡活力,
一个时辰俯瞰万年璀璨文明
解密历史谜团,寻找民族文化高光。《国宝搬家记》以浙江省博物馆文物搬迁为契机,通过直播国宝“搬家”,让观众近距离观察未曾亲眼参观的重要馆藏,回味历经千年的文化积淀。
浙江万年历史竟然藏在一粒稻米里?万工轿为什么没有门?真实的十里红妆又是怎样的恢弘壮丽?1300岁高龄古琴里藏着哪些秘密?良渚玉琮何以成为不输三星堆的考古发现?随着这些或小巧、或繁杂、或琳琅、或神秘的国宝面纱被一一揭开,浙江万年变迁的璀璨文明也在专家们的娓娓道来中铺陈开来。
“站在两个小时的时间轴上,俯瞰浙江的万年历史是件挺有意思的事。”故宫学院院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说道。在这两个小时里,我们可以管窥《国宝搬家记》与文明的对谈和思索:既博古通今又深入浅出地讲述国宝背后的故事,让观众与冰冷静默的文物产生联结,领略文化遗产的魅力。
同时,博物馆工作人员们也向观众展示一系列为文物“搬家”保驾护航的神秘工具,《国宝搬家记》通过对国宝搬家清晰澄明的介绍,实现内容的新颖落地,“沉闷”的器物由此更加鲜活生动。
资源聚合、互动升级,
“直播新物种”焕新登场
探源中华文明,感悟文博魅力,全网“云监工”馆藏“搬家”,《国宝搬家记》 无疑带来一次前所未有的直播观看体验,是名副其实的“直播新物种”。
这里的“新”主要是源于《国宝搬家记》在三个方面的创新和探索。首先是差异化视角讲述文博大事件,《国宝搬家记》摒弃传统纪录片选题严肃、线性叙事、单向输出等特点,在真实的文物搬迁现场做直播可谓别出心裁。
其次,《国宝搬家记》试图更新大众对文化直播节目的“刻板印象”,创新打造主演播厅、文物现场直击与文物修复纯享三条支线,充分发挥连接与参与的移动互联网特质,突破单线直播的“时间局限”。这种更加灵活的直播节奏形成立体化的传播空间,通过浙江卫视大屏与Z视介客户端小屏的双屏直播,用第一视角彻底打破观众与文物之间的界限,实现了文博内容向社会大众尤其是年轻受众的圈层突破。
最后,节目的终极意义在于让文博内容实现大众传播,与社会的精神需求有机融合,也在于为文博内容寻找更为广阔的输出端口,释放出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国宝搬家记》聚合资源,多平台直播发掘潜在的文化号召力,让观众对国宝的关注不止于一次直播,而是发挥其长尾效应,共同形成文物文化传播合力,如联合全国八大博物馆共同发起“国宝回家全球征集令”,并在Z视介开设专区,发起“我家的国宝”短视频征集活动,持续引发大众对国宝的关注。
正如单霁翔在节目中所说,“对于文物保护所一直提倡的理念,不再只是把文物高高拱起,而是要让它们成为市民们生活的一部分,真正参与到市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去。”从这几个维度看,《国宝搬家记》这一“直播新物种”不仅为观众打开接触文物的全新方式,在创意表达方面的不断探索让观众耳目一新,更让博物馆以全新的面貌“活”起来。
答时代之问、传文明薪火,
Z视介打造“视听新物种”
《国宝搬家记》双屏直播的观看体验能够赢得观众的一致好评,离不开Z视介客户端的助力。4月18日当天,Z视介同时全网首播《国风·无双》特别节目、美育节目《丹青中国心》、纪录片《大运河》等多档文化类节目,文化传播的核心气质愈发凸显。
据悉,Z视介植根浙江深厚文化土壤,汇聚全国优秀文化精品,开设“纪录片”“非遗”“戏曲”“宋韵”等14个频道,构筑出高颜值、高能级、高品质的文化内容传播矩阵,一个极具文化韵味与网生气质的“视听新物种”正架起观众与文化沟通的桥梁。
《之江新语》中提道“文化产品的先进性与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是一致的”。随着技术迭代发展,媒体传播格局不断变化,Z视介作为浙江广电集团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进程中的大胆尝试和积极探索,合力推进传播格局重构,从文化细分的角度带来多元化的内容生态,为优秀文化抱薪,燃华夏文明之火。
进一步而言,这个“视听新物种”其实也正在支撑起传统媒体实现文化传承与文化节目现象级传播的全新想象,打造文化传播空间站,颠覆传统的视听体验。而《国宝搬家记》的上线播出,既是先行者、破新局,也为文物文化传播探索新征途,开辟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