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记录

2022-10-06   董克平饮馔笔记

原标题:10月4日记录

10月4日记录

10月4日

起风了,下雨了。雨不大,走路去做核酸,梧桐树的叶子挡住了大部分雨点,路面湿湿干干的交错着。只是气温降了,一件T恤出门,没走几步就回到房间加了一件外套。9月22日出门带了一件厚一点的外套,澳门没用上,厦门没用上,合肥、上海也没用上,这次在南京穿上了。从昨天的38℃到今天的18℃,降了20度,多穿一件别感冒。多事之秋,不敢感冒。

今天重阳节,街上走了一圈,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我已经有过重阳节的资格了,去年有了老年卡,坐公交进公园都不要钱了。不过我没觉得自己老了,依然频繁出差,即使有各种防控措施,也没有限制了我的脚步。老不老,和年纪有关,和身体有关,和心态有关。努力让自己开心一些,让日子过的有质量。

路过书报亭,买了几本杂志。其中一本上有小说《燕食记》。前几天胖子向我推荐过这本书,本想下单买一本看看,一忙忘记了。今天看到了,自然要买下来。喜欢饮食,首先是因为馋,因为苦。40年前看了陆文夫的中篇小说《美食家》,才知道吃上有那么多讲究,这世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在此之前美食的概念大概就是过年时的大口吃肉,中秋节是可以吃到自来红自来白,元宵节可以吃到的元宵,端午节时吃到的粽子。看了《美食家》,人变得更馋了,对食物的想象也逐渐丰富了,以致后来直接赶上了每天都和饮食打交道的工作。文字中的美食远比生活中遇到的令人向往、令人垂涎,虽然吃不到,但也有了目标,丰富了纸面经验,也为后来的遇见增加了几分乐趣。

中午去了都市里的乡村,这是一家我喜欢的南京土菜馆,推荐给许多人。老板姓刘,南京生活的山东人,讲着一嘴说不清是什么口音的普通话,听他介绍菜,大概有40%听不懂。不过看着盘子里砂锅里的食材,倒也能猜个十之七八。今天老刘做了一个甲鱼炖生敲,加了一些五花肉一起炖,味道一下子滋润丰富了。同行的朋友说生敲一可以炸的再干一些,那样炖出来味道更饱满。我没有体验过朋友说的那种干,觉得今天老刘这个就不错,松松酥酥软软的,有滋有味。还有一个青菜煮年糕,老刘说是特意为我做的,心里很是温暖。刚刚降温,寒流还没能激发出青菜的甜味,再晚几天就好吃了。四两的母蟹也是这个道理,个头够了,可是蟹黄还没长好,蒸出来稀稀拉拉的,不好看也不过瘾;蟹腿肉也不饱满,显然螃蟹成熟还要等几天。

四两的母蟹

甲鱼炖生敲

鸡汤

健康宝折腾了一番,今天在朋友的帮助下正常了,很是激动了一下,可是无法购买到北京的机票和车票,显然还是不能回去。也许开车可以,但是太折腾了。计划是7日那天离京去黄山,干脆在南京熬着吧。

晚上易隆从上海过来陪我,大家一起去了榕府吃饭。我和张恒说不要鲍参翅肚,吃点家常菜就好。果然没有上那些名贵的食材,豆酱焗黄鱼做的很好,柔嫩香滑;酸菜猪肚汤味道足足,很是开胃。为了增加酸度,张恒先把酸菜打成沫,然后再加切好的酸菜一起煮,汤水清鲜酸爽,猪肚脆嫩可口。鹅血做的也不错,不过我建议花椒还可以加多几粒,那样麻香才能出来。绿豆做的春卷和和牛炒的粿条都很香口,张恒的榕府越来越有滋味了。

酸菜猪肚汤

春卷

炒粿条

决定不回北京了,人也就踏实了。不叫劲,让自己过的舒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