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又真诚的《半熟恋人2》,不只是“嗑到”那么简单

2023-04-06   影视前哨

原标题:真实又真诚的《半熟恋人2》,不只是“嗑到”那么简单

导读:不是爱情的幻想,而是真实的成长。从成熟理性的互动中,去唤醒更多爱与勇气。

文|黎河

“无论世界将你的爱藏在哪个地方,在那里我注定坠落。”

抱着尤克里里弹唱《彗星》的张宝儿目光坚定且温柔,这是老孟之前提到很喜欢的一首歌。而在目光另一头的老孟显得更加手足无措,甚至悲伤的:“我对你是喜欢的,但是我不喜欢跟你在一起的那个自己,我们还是做朋友吧。”“可以了,你别动。”张宝儿打断了老孟伤心的状态,小跨几步,绕到背后紧紧地抱住了他。

时间仿佛静止,我们没有看见悲伤的结局,而是看到了一次更加勇敢的前行。随着轻熟龄恋爱观察真人秀《半熟恋人》第二季(下文简称为《半熟恋人2》)接近尾声,人物之间的情感线纠缠得越来越深。在几番修罗场的较量后,不管是迎来最终的甜蜜撒糖,还是充满遗憾的真诚告别,每一组关系都留足后劲,关于如何去爱的思索,或许才刚刚开始。

敲开“半熟”的内容,

真诚至上让故事更有弧线

最新一期,“坦白局”。

余天超朋友圈留下让人困惑的“选择”,终于揭开谜底。原来他不是在宛诗和圆儿中间选择的意思,而是选择和圆儿下一阶段该怎么继续。

“它会变”,余天超的话像魔法一样,四周瞬间变成了一片星空,明暗闪烁,圆儿抬头间尽是惊喜。当郑语安在朋友圈写“带我去看星星吧”,余天超就带她去到了自己设计的餐厅,用粒子特效呈现了一场专属于两人的浪漫星河。有网友评论道,“看到他们我才知道什么叫做宇宙级别的甜蜜了,真的是双向奔赴的存在”“很怀疑他们是不是在演偶像剧!也太甜了”……

但所有的相遇都有喜有忧,有人深情告白,有人真诚告别。

面对圆儿的拒绝,吴士鋋只留一封信便离开小屋,这也让观察室的讨论变得热烈起来。王子文说,“我觉得不是每段关系都需要告别的,遗憾也会留下美的”;陈妍希又表示,“我需要一个好好的告别,我没有办法接受人家是消失或者走掉。”庞博则感慨,“时间是一个特别巧妙,但也让人遗憾的东西。”

《半熟恋人2》在真正意义上打开了轻熟龄男女的社会情绪表达,比如是否年龄到了有合适的人就妥协去满足家里人、能否接受或怎么去表达自己有一个孩子的事实等,更广泛地切中这个年龄阶段两性交往中的痛点。

“有一定数量的男孩女孩离异后,带着小孩来相亲。他们会习惯地把你接受和爱我的孩子,当做我们能不能发展下去的一个前提。”面对张焱的敏感和不放松,张纯烨在共情时,也表示了鼓励,“应该更加确信和女孩之间的感情的确认感之后,才有孩子的事情。其实不必给自己那么大的负担和压力。”

一方面,更真实多元的人物,让观众能跟随嘉宾去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想法,他们代表了不同的生活成长状态,也愈能回应更多的现实难题。另一方面,节目创造了许多全新的交流空间,不管是划船时的飞吻,还是帐篷外的失落,都让“小屋”的外延进一步扩展。

在现实主义的表达下重新审视轻熟青年群体的选择历程。让故事真实发生,让现实的议题能够勇敢地被讨论。尽管他们都来到了轻熟龄,但依然能有做自己的勇气;再加上朋友圈社交、鲶鱼效应等的激发,各种“修罗场”名场面的诞生才让人直呼好看。

打造“半熟”的态度,

理性现实的情感更有深度

严淼和张焱依旧选择互相查看对方的朋友圈。

当张焱的朋友圈发出“不管在不在小屋,你都是我的第一选择”时,严淼的朋友圈却是完全相反的画风,“希望之后我们就自在地做朋友吧”。小屋的旅程即将结束,但两颗心最终无法双向奔赴,也着实虐了一把观众。

严淼表示在这段关系中最大的问题是:“我并不是一个完全非常开心的人,我期待他能给到我这种能量。但我发现他好像做不到。”面对对方认为“刚刚好”的关系,她反而从更长久的角度考虑,既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又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底线。

伴随着成长的收获,我们也迎来了轻熟龄阶段的各种困惑,但对应的态度和方式都与之前有很大差别。屏幕前大多数青年正在面临的情感难题,其实这些嘉宾们的生活状态正是答案所在。例如面对“要权衡多久才敢去爱”“要如何去倾听自己的内心”“30+的离婚女性应该怎样抉择”等问题时的思考,都在激发启示。

在“半熟”的感情中,最重要的不是结果的成功或失败、得到或失去,而是如谢楠所说,“在一段还在彼此试探的感情里,拒绝和接受都是权利,听从自己内心的选择,不要因此背负太多情绪上的压力”

30+的恋爱同样肇始于最初的心动,但不同之处在于会互相尊重对方,于不断磨合中滋生出真正的情感。节目恰到好处地将当下的“热现象”进行情境化的“冷思考”,刻画出“熟”背后的强大内心和爱的能力。让观众体会嗑到“糖”的同时,更看到了嘉宾们为了维持亲密关系背后的努力。比如余天超最后选择语安的原因,也是对其人生和坚强性格了解后的精神确认。

事实上,《半熟恋人2》打开了参与和观看情感类节目的独特视角,它给观众提供的情感体验是多元的,包括充满悬念的叙事、没有被选择后的失落,乃至情感问题的另类思考路径等,不仅为综艺市场带来差异化价值,更易让不同身份的观众从中找到共鸣、产生反思。

超越“半熟”的恋综,

唤醒更普遍的爱与勇气

“你喜欢男生会弹琴吗?”夜色下,坐在钢琴前的余陶然转头看向孙沐雨。她带着笑意地回应着他,“我喜欢的男生会弹琴。”话音落下,《遇见》的旋律从指间流出,而情到浓处两人四手联弹,更把微醺浪漫的气氛推向高潮,梦想也如孙沐雨所憧憬那样照进现实。

有观众表示,“真的很喜欢《半熟恋人2》的这种成熟,相比轰轰烈烈的感情,更喜欢细水长流的累积;相较于外在因素的浪漫,更喜欢细节的浪漫。”

这档节目除了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关于轻熟龄恋爱的畅想,也给了一套不同年龄、性格和职业的人们在恋爱中的相处方法论,如何积极地与自己、与对方真实对话。这为观众提供了另一种看待情感、感受世界的思路,不管轻熟龄青年看“现在”,还是更年轻的人看“未来”的视角,都提供了更实际的关照。

正如张宛诗尽管有过一段婚姻,但她直言自己还是很相信爱情、很向往婚姻的状态,“对于‘爱’,我从始至终都有足够的安全感,相信会有人真诚地爱我,也不会隐藏自己对别人的爱意。从不认为‘有过婚姻’这件事有什么大不了的,在我看来它是一次历练、一笔财富。”

以往的恋爱综艺题材往往都是“尝鲜”式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把嘉宾及其彼此的互动体验当做一个被凝视的对象。而《半熟恋人》的创新点不在于节目本身,而在于为更多元人群之外的综艺化表达提供了新的视角,即,应该从一种陌生新鲜的视角出发,洞察他们核心的情感现状,从而去唤醒更多轻熟龄青年的爱与勇气。

从类型创作上来说,这档节目走出舒适区主要体现在,其不止关注情感关系,也注重社会交往,并着力呈现好的社会交往能给人带来力量与支持。节目从普遍的情感议题中找到“半熟恋人”的独特性,其价值不在于用一些飘浮的糖夺人眼球,而在于通过失去寻找爱、反思爱、得到爱的完整链条去找到变得更好的可行路径。

有观众表示,“越往后看后劲越大,没有弯弯绕绕和模棱两可,大家都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表达很明确、很体面,有悬念有反转同时又很真实。”剧情浓度变高,现实参考性也更强,《半熟恋人2》成功搭建了与素人嘉宾、艺人嘉宾以及观众共同探讨轻熟龄婚恋议题的“半熟场域”,更多人可以沉浸在勇敢的“半熟”爱情中品味悲喜,也可以借鉴有分寸的“半熟”模板,引导自己去爱和被爱。

从《心动的信号》到《半熟恋人》,从新品类的开掘到综N代的深耕,腾讯视频在恋综赛道的布局进一步优化,不断通过优质内容去关照不同年龄段、不同情感需求的用户,在内容品质和创意深度上,成为类型天花板。更重要的是,平台在类型综艺发展的大潮中,保持更加开放的创作意识和与多元群体对话的可能,也让综艺与社会的连接,更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