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三多一少”症状,就不会得糖尿病了吗?
在候诊室,听见一个阿姨跟旁边的糖友说:我刚诊断糖尿病没多久,让我觉得很疑惑的是,明明没有“三多一少”的症状,也没有明显的不舒服,咋还也得了糖尿病呢?
这个问题也是很多糖友经常问的。通常我们所说的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这些症状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所以就会很多人会以“三多一少”症状来判断自己是否得了糖尿病,其实,这是一个对糖尿病认识的典型误区。
一般说来,血糖水平超过10 mmol/L以上,尿中才会出现糖,进而才会出现“三多一少”症状。这个血糖水平叫肾糖阈,就是超过这个阈值,通常肾脏就不能把血液里的血糖完全重吸收回来了。
而正常人的血糖空腹通常在3.9mmol/L~6.1mmol/L,餐后2小时≤7.8mmol/L,所以,有绝大多数的患者在早期是不会出现这些症状的,而是表现为其他不典型的症状,如头昏、疲劳、乏力、视物模糊、伤口不易愈合等。
所以糖尿病的诊断并不单靠症状来判断,如果靠症状来诊断,可能就已经很晚了。
那么糖尿病到底是怎样诊断的呢?
其实很简单,根据静脉血糖检测结果就可以了。符合以下条件即可确诊糖尿病:
1
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
2
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然达到以上指标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所以,对于空腹血糖水平超过7 mmol/L,但低于10 mmol/L的患者,他们的“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但同样也要诊断糖尿病。
老年人肾糖阈值高,虽然血糖已经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但仍然可能没有尿糖,所以“三多一少”症状可能在患病多年后才出现。
所以,我们绝对不能因为自己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就否认或忽视糖尿病的存在,一定要定期体检,争取早期发现糖尿病,早期治疗,进而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日常生活中要多监测、多运动、多学习,少贪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另外,更要提醒的是,中国人常以餐后血糖先升高为主,而通常体检抽血测的是空腹血糖,这往往会导致漏诊很多人,即一些人餐后血糖高了,但却没有被及时诊断。
所以建议:年龄超过40岁,体重超重,平时运动较少,担心有血糖问题的朋友,可以每年查一次静脉的餐后2小时血糖,以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