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却不给他筷子,其中有什么玄机?

2022-07-15   历史新视角

原标题: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却不给他筷子,其中有什么玄机?

自古以来,共患难易,同富贵难。

朱元璋取得天下后,一改称兄道弟的嘴脸,开始疯狂地杀戮开国元勋,最后仅仅只剩下汤和等老兵得以幸免于难。

处理好君臣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皇帝的必修课题。心狠手辣如朱元璋,将功臣们一一杀掉。慈悲如李世民,不断地敲打位高权重的尉迟敬德等老将。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更是被称为处理君臣关系的模范。

可是,不是所有的功臣都会借坡下驴。大多数的功臣因为居功自傲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譬如汉朝。

汉高祖刘邦长乐宫诛杀韩信,自有汉以来,君臣之间矛盾不断。遇到聪明人如张良,自当谦虚谨慎全身而退。可但凡遇到具有个性的功臣,下场往往是鱼死网破,西汉的周氏一族,可谓其中的典型代表。

汉惠帝刘盈驾崩后,吕雉开启了汉朝的祸源——外戚专政,国家的军政大权如同玩物一般被吕后把玩。继承人更是如同傀儡被吕后操纵。吕后百年之后,周勃、陈平联合老臣们在长安发动兵变,迎接代王刘恒继承大统,是为汉文帝。

周勃此人被汉高祖高度评价。高祖刘邦弥留之际,吕后曾问谁可辅佐少主曹参、王陵、陈平等人,最后着重地说出:“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可见汉高祖成为一代帝王是不无道理的,他眼光毒辣,早已预知身后事。

周勃有拥立之功,在汉文帝登基不久便被予以重任,一度官至宰相。周勃一生中两度拜相,又两度被罢相。这又是为什么?

周勃此人虽有治世之才,但无奈于非常狂妄,不懂得向汉文帝低头。为了巩固皇权并且敲打周勃,汉文帝曾使得周勃下狱,幸得薄太后劝说,周勃才得以全身而退。

有其父必有其子,周勃的儿子周亚夫继承了父亲的一身武艺,同样继承的还有一身“臭脾气”。周亚夫并没有把父亲作为前车之鉴,于是最后活活饿死。

一次,汉景帝请周亚夫进宫共享佳肴。周亚夫面向天子而坐,但是入座后发现景帝仅仅只是赏赐了自己一大块五花肉,并没有赐给自己使用这块好肉的餐具。于是周亚夫向侍从们索要餐具,侍从们都充耳不闻、一动不动。这时,汉景帝让周亚夫起身,周亚夫行礼后,便扬长而去。此一去,汉景帝起了杀心。

为什么汉景帝与周亚夫的君臣关系到了如此地步?周亚夫其实是汉文帝的托孤重臣,不仅如此,在景帝一朝发生过唯一一次叛乱——七国之乱,也是由周亚夫所平定的。得此忠臣良将,为何君臣二人之间要闹得不欢而散呢?

至刚易折,周亚夫此人太有“个性”了。

文帝在时,曾亲自坐着马车寻访各处的兵营。灞上和棘门的兵塞一见到皇帝车驾便通通放行,兵塞的将领也是匆匆整理衣冠来迎接皇帝。可是周亚夫不同,汉文帝乘车来到周亚夫的兵塞,士兵没有立即放行,而是等到皇帝亮出虎符才肯放行。并且这些将士嘱咐皇帝的车驾不可在军营中疾驰。汉文帝大感意外,等见到周亚夫,他更觉得这位将军非同寻常。周亚夫披坚执锐,以军营之礼拜见文帝,而不行跪拜礼。使得文帝十分欣赏这位“异类”将军,在此之后他深深记住了周亚夫并不断夸赞他,并嘱托汉景帝应重用周亚夫。

果不其然,七国之乱爆发,汉景帝慌了阵脚。只有平日里训练有方的周亚夫能担此重任。本来汉景帝对周亚夫是充满着感激之情的,谁知周亚夫战场抗命,使得景帝对周亚夫有所顾忌。

七国之乱,叛军猛攻梁国。周亚夫以为应放弃梁国,侧面进攻。谁知窦太后爱子心切,责令景帝下旨使得周亚夫救援梁王。周亚夫自然抗旨不遵,他按部就班地实施计划,七国之乱如期平定。周亚夫论功行赏官至宰相,在这凯旋高歌的表象下,是君臣二人相互猜忌的裂痕。

景帝想要废除太子刘荣,周亚夫不肯,对这件事大加阻挠,文帝开始疏远周亚夫。加之,梁王入宫经常向太后抱怨周亚夫见死不救,周亚夫在皇室中的形象一落千丈。

在汉景帝约周亚夫进宫用膳之前,曾发生过两件大事。

一是,汉景帝想要彰显自己的恩德,将匈奴降将册封为侯爵,周亚夫在朝堂上万般阻拦;

二是,汉景帝欲立王皇后的弟弟为侯爵,周亚夫又向汉景帝诉说外戚专政的危害,誓不同意汉景帝的做法。

这两件事使得汉景帝意识到,无论是前朝的军国大事还是后宫的儿女情长,周亚夫都要插上一腿。这使得汉景帝非常的恼火。他请周亚夫进宫进膳,其一大目的就是敲打周亚夫,让他少多管闲事。

景帝赏赐周亚夫一大块精美的肉食,却不给他享用佳肴的餐具,就是想让桀骜不驯的周亚夫向他低头。侧面告诉他,我可以给你更多的赏赐,但是如果你不顺从我的意思,那么这些赏赐便触不可及。周亚夫终究是食汉室俸禄,既不顺从汉帝,怎食汉禄,怎为汉臣。

然而,周亚夫冥顽不化。宁愿放弃赏赐,也不愿向景帝低头。在这场“宴会”后不久,周亚夫便辞官回家。

这之后,周亚夫日渐苍老。其子周阳提前给父亲准备后事,其中一些盾甲为国家的禁用品,不想此事被下人诬告,朝廷想要拿周亚夫谋反说事。

周亚夫忍无可忍,想要自杀以证清白被夫人拦下。之后他闭门谢客,五日后周亚夫饿死在家中。

盾甲一事其实只是个小事,只要周亚夫肯低头,廷尉便不会为难老将。可是周亚夫的性格不允许他向任何人低头,周亚夫有错吗?汉景帝有错吗?他们都没有错,错在制度的必然性。

相权和君权的冲突在所难免,毕竟权力是有限的、是自私的。人生在世,学会妥协是多么的重要。退一步,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