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允文是仁寿县藕塘湾人,是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他自幼勤奋好学,《宋史》称其“六岁诵九经,七岁能属文”,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先后做过彭州、黎州、渠州知州。
虞允文是一个文官,他却能在危急关头敢于负责,勇挑重担,不是元帅而承担了元帅责任,运用高超的智谋,竟以1.8万兵力与百万金军决战于采石矶,结果大败金军,赢得了著名的“采石大捷”。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不在少数,但敌我对比这样悬殊的极少。1961年11月6日,当毛泽东同志读到《二十四史·宋史》中记虞允文史实时,欣然提笔旁批“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临危受命 团结将士抗金兵
绍兴三十一年,金国海陵王完颜亮率领百万大军攻宋,横越淮河,进迫长江。金国大军势如破竹,宋朝政权岌岌可危。十一月初六,虞允文以中书舍人的身份被派往采石矶犒师,而金海陵王大军亦正图谋由采石矶渡过长江。当虞允文赶到之时,原来负责督军的主帅李显忠还未赶到,军队将士三五成群地散坐在路边,士气十分低落。
当时情况危机,金国大军遮天蔽日,准备渡江;宋朝军队却群龙无首,将士脱去盔甲,战马解下座鞍,士兵们三五成群地坐在路旁。由于虞允文抵达采石时,前一任主帅已经擅自离去,新任的主帅李显忠又未到任,军心涣散,秩序十分混乱,到处都可以看到士兵在游荡。
看到眼前的情况,虞允文心急如焚,他一边前行一边询问路边的将士,为什么金军都要渡江了,他们还不做好战斗的准备,反而毫无目的地四处游走。士兵们告诉虞允文,他们原本是骑兵,前任主帅让他们弃马过江,现在没有了战马,加之主帅已经擅自离开,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是好。
通过与士兵们的交谈,虞允文得知将士们并不是不愿意抵抗,而是没有人组织他们杀敌。所谓军机刻不容缓,再等新帅必败无疑。此番局面让虞允文再也坐不住了,他虽然是一介书生,却有一腔报国情怀,誓死杀敌的决心,他主动站出来劝说士兵们振作起来抗击金军。
“陛下赏赐的金钱和升官状都在我手里,只待立功者来取。”虞允文召来众位将士,以忠义勉励大家,誓死杀敌,保家卫国。众将精神大振,纷纷表示愿意跟随虞允文与金军决一死战。然而,也有人站出来持不同意见说,虞允文只是来犒劳将士,没有受命督战,也就不能指挥军队,但他毫不畏惧,大义凛然地说:“危难关系社稷,我将到什么地方躲避?”
就这样,虞允文在危难之中,冒险担责,对将士们晓以利害,将涣散的军心重新凝聚起来,他还给将士们吃下了定心丸,说朝廷已将前任主帅撤职,另派李显忠将军来主持军务。李显忠是一员勇将,在军中有威信,听说他来领导抗战,将士们信心倍增。接着,虞允文表示,军情紧急,在李显忠将军没有到达之前,愿意暂时主持军务,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智勇双全 斩获采石矶大捷
虞允文是一名文官,以前也从没有打过仗,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在危急关头主动站出来,谁能想到呢,一个自荐的儒帅诞生了。事实证明,虞允文没有让人失望,他虽然没有打过仗,却表现出了高超的智谋,演绎了一段传奇,留下了一段佳话。
稳定军心后,虞允文率领诸将到江边察看敌我双方态势,发现两军的兵力十分悬殊,采石宋军仅一万八千余人,然而,金军已在江北云集部队60万大军, 虞允文与将士们商议决定,依靠长江天险,通过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阻止敌人渡江,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允文乃命诸将列大阵不动,分戈船为五,其二并东西岸而行,其一驻中流,藏精兵待战,其二藏小港,备不测。”根据史料记载,虞允文命令诸将把步骑兵列阵于沿江高地后面,敌军一旦登岸,就围而消灭,把所有战船集中起来分为五队,中间一队为主力,由海鳅船组成,内藏精兵,停泊长江中流,另两队为左右翼,配合主力部队进攻策应。其余两队藏于小港,以备根据需要增援。
“部分甫毕,敌已大呼,亮操小红旗麾数百艘绝江而来,瞬息,抵南岸者七十艘,直薄宋军,军小却。”虞允文才指挥将士们基本准备就绪,金军就喊声震天,完颜亮亲自挥动小红旗,驱赶数百只战船向长江南岸扑来。
一会儿,江面上就有七十余只战船靠近长江南岸,向宋军滩头发起攻击,宋军小有退却。此时的虞允文充分展示了他作为儒帅的风采。“汝胆略闻四方,立阵后则儿女子尔。”虞允文冲入宋军阵中,大声鼓励勇将时俊,倍受鼓舞的时俊立即杀入敌群,英勇作战,其他士兵也紧随其后,奋力厮杀。
与此同时,停在江中的海鳅船已把敌船冲得七零八落,其他四队战船纷纷杀出,敌船损失过半。但直到傍晚,金军仍不肯退走。第二天,金军再次出击,却遭到强弓远射,非死即伤,虞允文又派人到杨林渡口上游投放引火物,烧毁金兵船只等,最终完颜亮兵败撤退。虞允文立刻下令乘胜追击,射杀敌人,此役歼敌四千余人,生俘五百多,落水溺死者更多。逃回江北金军也多被完颜亮杀死。
虞允文从未打过仗,却能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整顿没有主将的败军,大大振奋了军心,运用高超的智谋,竟以1.8万兵力与百万金军决战于采石矶,结果大败金军,赢得了著名的“采石大捷”。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不在少数,但敌我对比这样悬殊的极少。当毛泽东同志读到《二十四史·宋史》中记虞允文史实时,欣然提笔旁批“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RECOMMEND
推荐阅读
【赠书】都爱苏东坡,好书赠知音
70年眉山记忆 几代人光阴定格——眉山日报社公开征集老照片,等你来分享~
@收藏爱好者~张大千拟古扇面、陆俨少山水成扇…这个五一看个欢!你家如果有宝贝,快去参展哦
一生奉献川剧艺术,眉山川剧艺术灵魂人物唐稚明去世
我读东坡诗词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新晋“省保”探秘 | 北平观遗址及摩崖造像的探秘之旅
“最美四月天”征文选登丨在洪峰,一朵牡丹高举唐朝的杯盏
苏东坡禅诗九首,真正的大智慧
眉山好歌曲 | 洪雅作家创作歌曲《不会忘记》致敬凉山木里救火英雄
古镇春意入画来——东坡区画家走进罗平采风写生
投稿邮箱:3304331669@qq.com
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我们~
END
来源:东坡文化网 张玉
编辑:刘寅
审核: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