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话老师决不会说出口,没当过老师,不懂老师的骄傲

2023-03-24     月情诉说

原标题:有些话老师决不会说出口,没当过老师,不懂老师的骄傲

来看问答平台上的一个提问:

“班上人多顾不过来,不可能因为差生拉低进度。”我看这话不应该是老师说的,而是有人杜撰或者改编老师的原话曲解出来的。

首先,老师不会在公开场合说出这么没水平的话,就算心里真的这么想,也不会当着外人的面说,顶多在同事们聊天的时候吐个槽、发两句牢骚而已。但不会有哪个听同事说这话的老师把这话给传到网上来,那是要激起家长公愤的,老师再傻也不会干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蠢事!

其次,没有哪个老师会说出“拉低进度”这种明显搭配不当的病句,就算说也会说“放慢进度”。也没有哪个老师会公然说出“差生”这个明显带有歧视性的词语!就算学生成绩特别差,老师们在大众面前会称之为“学困生”,“后进生”,而在背后同事们聊天的时候也会直呼其名,说“我们班×××”。

第三,没当过老师的人不会了解老师内心的骄傲。没有哪个老师会公开承认自己能力不足,连一个班的孩子都顾不过来。老师们就算人后再怎么焦头烂额,人前也会表现得智珠在握,胸有成竹。这可不是虚伪,是因为当老师的都是不争(蒸)馒头争(蒸)口气啊!自己再苦再累,人前也要强颜欢笑,要不,怎么说咱老师心累呢?

那么老师的本意是什么呢?

大班额、不分层的情况下,学生确实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为了照顾理解能力有限的极少数学生,而刻意放慢教学进度,既不合理也不现实。老师不可能为了某几个明显滞后的孩子而把教学进度一再放缓,就像不会为了前面的尖子生而一再提速一样。不管哪一种做法,都是对其他大多数孩子的不公平。既然不能因材施教、精准施教,老师便只能尽量做到平衡,站中间顾两头,照顾最大多数孩子的学习需求。这也是为什么学有余力的孩子要培优,学力不足的孩子要补缺的原因所在。

希望大家能更多地了解、理解教师及其教育教学行为,不要透过有色眼镜去看教师,不要主观臆断、恶意揣测教师的言行,甚至故意编造歪曲事实的话来污名化教师。说真的,良好的教育生态对大家都好,别干愧对良心的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323d30c0dd2967ed40e6caba25f1bc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