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地名故事 | 冶父山镇明代定名至今,越人冶铸之所

2019-06-13   出外龙舒人

冶父山镇,以其标志性地物面得名,系大别山余脉。其主峰兜率峰,海找376米。其名最早见于《魏书·地形志)(北齐・魏收撰):“潜(庐江县于南北朝为潜县)有野(冶)父山,越人冶铸之所。”

明《一统志》载:“其山自麓至巅,凡五里,有三百六十四子山、罗列居下。比众山独尊,魏峨壮丽,犹父立子群中。”“此山旧为冶铸之所。登山大小诸峰皆居其下,为众山之尊,故曰‘父’。”自始,冶父山定名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增设罗埠区、裴岗区;1951年,置冶山乡,隶属裴岗区;1955年撤销裴岗区,冶山乡划归罗埠区。1958年实现公社化、全县成立23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境域内成立灯塔(庐北)公社。1960年5月,全县23个公社合并为16个公社,1961年4月,缩小公社规模,将16个公社划为75个公社、成立冶山人民公社,下设冶山、新华、幸福、罗岗、乔院5个大队。同年12月,恢复区委作为县委派出机构,全县成立8个区委,冶山公社隶属城关区。1984年农村体制改革,恢复乡级建制,公社更名为乡,所辖大队改为村委会。隶属关系不变。

1992年撤区并乡,由原城关区的冶山乡、庐北乡合并,置县直属冶山乡,乡政府驻地胡家院。1999年9月,冶山乡成建制改为冶父山镇,镇政府驻地迁至新华村新华街。

2005年7月,庐江县实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全县设17个镇,撤销石山乡,整建制并入冶父山镇。冶父山镇列副县级建制。

冶父山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有千年古刹实际禅寺、伏虎寺(省级重点寺院);森林资源丰富,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0%;境域内蕴含丰富的矿产资源:石灰石、石英石、钾长石、高岭土等,以新型建材业形成特色产业崛起。

2014年,冶父山风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该镇当年先后荣获“第三届安徽省文明村镇”“合肥市科学发展先进乡镇”荣誉称号:2015年,冶父山风景区获评“首届安徽名山最美秋色”第一名和“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景区”称号;2016年,冶父山镇入选“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


  • 来源:合肥民政
  • 运营:束文杰
  • 编辑:束文杰
  • 制作:町甽融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