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干12年,被炒后还得苦口婆心“讨”赔偿金

2022-03-24   勇叔话房

原标题:苦干12年,被炒后还得苦口婆心“讨”赔偿金

对于他们来说,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该悲伤,庆幸的是自己终于可以拿着丰厚的赔偿金名正言顺地离开了公司,悲伤的是这么大的公司上上下下只裁了他们两个人自有员工。

说起丰厚的赔偿金,也是得之不易。从3月份开始,公司就已决定裁掉他们两个,但是迟迟未落地执行,因为公司层面只愿意赔偿他们3个月的工资,更多的是采取主动劝退策略。

所以从3月份到5月份期间,他们一直在和公司“商讨”,要求按照规定给予正常的“裁员”赔偿,最终他们还是拿到了正常的丰厚的“裁员”赔偿金。

其实,按正常逻辑来说,他们两个是不应该被裁,因为他们在公司已经连续工作满十年的,已经和公司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如果公司裁掉他们的话,公司承担的裁员成本相对于其他没有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来说,也会相对应的高很多。

那为什么公司宁愿花高成本也要裁掉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呢?

总结了一下,在裁员风口浪尖上那些容易被裁的员工,都有以下4个特点。

一、不愿意承担更多的工作

工作岗位上,我们总会提倡说不是自己的工作不要干,要学会拒绝,免得自己受累。但是,真相真的如此吗?那些经常拒绝帮助同事分担工作任务、拒绝领导安排额外工作的人,到最后都怎么样了呢?

同事Tina是一个工作综合能力很强的人,可以进入公司不到2个月,就能独立支撑业务了,不论是学习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客户关系维系能力等都比其他老员工略胜一筹,可谓是赢得领导十分青睐,领导一直想找个综合能力强的人来当自己的B角,苦于老员工里没有这样的一个人,Tina的出现让领导燃起了希望,所以日常工作中也会刻意去培养她。

但是,工作时间长了,领导发现Tina是一个不愿意多干活儿的人,所谓不愿意多干活儿就是指她只会干自己本职范围的内的工作,日常同事如果忙想让她帮忙协助处理一个事务的时候,她都会以各种借口推脱掉,不愿意协助同事做一点非本职工作范围内的事情。甚至对领导分派的任务也会婉言拒绝,以各种“自己太忙”为借口推脱掉。

长期以往,领导觉得她是一个不愿意承担更多工作任务的人,一个连额外工作任务都不愿意承担的人,又怎么能承担更大的责任工作呢?

虽然一个团队里虽然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但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哪里有那么100%的明晰的工作范畴,自己只要守好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就可以了?

在我们的100%工作内容里,有80%是属于我们的自身岗位的本职工作,但另外的20%都属于日常临时的非本职工作范围内的事情。

而且很多招聘的工作责任里也写着这样一条内容,“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最后,在多次拒绝额外工作任务以后,Tina被领导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了,还在会议上被杀鸡儆猴,以此警示所有员工应当学会团队协作、承担额外工作任务。Tina在领导心中也从开始的B角培养沦落到团队的最后一名,从此打入冷宫。

虽然工作中我们提倡要学会拒绝,不要做人人可用的“便利贴”,但如果你连“便利贴”的价值都没有的时候,是否该反思一下你除了本职工作的价值外,和其他同事相比,你有没有什么额外的“附加价值”呢?

而这些“附加价值”也正好是超越他人,与他人不同之处。

纵然你才华横溢、能力出众,但是一个连额外工作任务都不愿意承担的人,团队又怎能容纳下你,领导又怎能培养你。当裁员潮来临的时候,不裁你裁谁呢?

二、拒绝变革、拒绝成长

社会环境在一直在变,从互联网到AI,从4G到5G,环境变化太快,以致于我们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学习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我们只有与这个世界、社会同步学习成长才,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抛弃。

工作中,很多工作时间长的职场人会出有惰性。他们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呆久了,工作内容做顺了,工作模式固定了,非常害怕并拒绝改变,害怕变革带来的动荡和不稳定,害怕学习新的知识,害怕成长,因为成长是痛苦的。

只想在温水里一直呆着,舒服、安逸、不痛苦。

在2019年春节公司裁员潮刚来临的时候,为了减轻项目成本,同时为了降低员工被裁风险,领导决定对同事Ben进行转岗,调去其他项目,保住他。

但因为同事Ben所在项目属于运营类项目,而被调剂的项目属于技术类项目,需要写脚本代码,他不懂也没学过技术。虽然领导已经承诺对方项目会进行一对一指导教学,给予他一个学习过渡期。

但是同事Ben觉得自己从来没有学过技术,以“英文差”不会写脚本代码为由拒绝了领导安排的转岗。

在我们看来,这次转岗对他而言是一次机会,因为那个技术项目利润高、被裁员的风险极低,是“保命”的最佳时机。后面有几次领导又为他找了其他项目的工作进行转岗,他都以“英文差”不会写脚本代码为由拒绝了领导。这让领导感到十分的无奈和尴尬。

而同事Eric能力没有Ben强,但在面对领导的调剂的时候是积极主动的,愿意尝试学习的,结果在技术项目试做不到一周,就被对方PM欣赏,同意Eric过来自己的项目团队工作。

当裁员潮真正来临的时候,结果显而易见,同事Ben成为了团队里第一个被fire的人,而Eric则成功转岗,现在在那个技术项目里干得有声有色。

职场中,有些人固步自封、抗拒改变,这种人死得最快。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要求我们必须有相当的适应变革的能力、学习成长的能力。

无论的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如果抗拒改变,就必定会被淘汰。只有保持一颗愿意学习成长的心,持有一个接受改变的态度,才能适应潮流,逆流而上,不被裁员潮“淹死”。

三、没有明确目标、糊里糊涂的工作

工作中,会有大部分这样的人存在,他们上班打卡,工作时间喝喝茶,刷刷朋友圈,下班到点准时就走。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份领薪水的活儿。

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计划,每天糊里糊涂的工作。就如一艘没有罗盘的船,在茫茫大海上行驶,却没有航线,只能随波逐流,漫无方向。

同事凌薇进公司已经有5年了,从30出头熬到了35岁+,在公司依然还干着最底层普通员工的活儿,在公司这么多年既没有加薪也没有升职。

日常工作中和她聊天,凌薇说:“到了我这个年龄,求稳就行了,也不想当什么领导,自己也不是那块料。”

凌薇因为前几家公司干着不爽,中间不断跳槽,最终来到了来到这家公司。从入职到现在一直本本分分,老老实实的干着自己的内务工作,也没有刻意去延伸拓展自己的其他技能,工作中如果需要某些工作技,也是走一步学一步,被工作推着走。

这类员工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工作目标是什么,职业方向是什么,每天糊里糊涂,浑浑噩噩,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

西方有句谚语:“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如果每天都糊里糊涂的工作,没有自己的职业目标和方向,“跳槽”也救不了你。

四、能力一般,贡献平平,薪水还高

裁员潮来临的时候,首先“淹死”的是那些能力一般,贡献平平,薪水还高的老员工。

正如我们公司那两位同事一样,在公司多年,虽然干的是技术活儿,但是十几年如一日,干着的都是最底层的活儿,技术能力相对于后面新入职的员工的来说还弱,弱就算了,还不肯努力学习,能力永远处于一条水平线上。

因前几年公司福利效益好,对技术岗的员工特别的关注,所以那个时候他们的岗位职级调整得特别快,特别高。

职级越高,代表着薪资越高,特别是技术岗。升了职级,涨了薪资,但是这几年在公司也没有做出什么突出的业绩贡献,可谓拿着高薪不出活儿。

老员工资历摆着、高阶岗位占着,高工资拿着,奉献给公司的剩余价值却越来越少。

每个员工的价值是建立在企业价值之上的,员工实现自我价值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你对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你的价值。如果你连本职工作都做不好,你有什么理由把这个饭碗端下去?

公司真正需要的是那些有能力的人,有能力你才能跟着公司跑,甚至是带着公司跑,公司永远不嫌这样的员工多。

有没有能力就看你是否可以被代替,如果你的岗位随时都能被代替,其实公司都不用辞退你,机器就能把你取代了。

当“裁员”浪潮来临时,不管你愿不愿意,接不接受,不论你是油腻发福的中年大叔抑或是青春朝阳的年轻人,该被裁的还是要被裁。

所以,要想在“裁员”浪潮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就要历练成为那个不可替代的人。

一、学会承担更多的工作,所谓能者多劳

除了本职工作外,我们还需要学会适当的承担额外的工作量,但前提是保证本职工作做好的基础上。有些小伙伴就会很反问:“你让我干两份工作,给我两份工资吗?”我的回答是:“现在不会,以后会的。”

无论的对于同事还是领导给予的额外工作,看似承担了更多的任务和责任,但实则是给予我们更多锻炼和实践的机会。

第一,同事负责的工作事项,有些并不是我们了解的领域,对于非本领域的工作可以增加广识度,可以掌握比别人更多的知识;工作中,我们都是相互分工协作,也体现团队精神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对于领导派发的任务,表面看是让你做更多的工作,潜在因素是有可能锻炼你,让你学会处理更多复杂的事物,以便于日后可以承担更多的工作。

小Y工作中也会有这样的经历,有段时间领导不断给我派任务,而且是不同类型的工作,让我有点应接不暇,也曾抱怨过,为啥领导全把他的工作扔给我来做了,后来才明白是领导是在刻意锻炼自己,培养自己。

所以,不要错过领导给你分派的每一项工作任务,那是你表现自己的绝佳时机。

第三,如果想在企业中扎稳根,就必须掌握多维度的竞争力,掌握更多的技能。所谓技多不压身。

从同事和领导那学到的本事,必定成为自己身上的至尊法宝,一个复合型的人才,一个具有多维度竞争力的人才,必然不会被企业和社会所抛弃。

二、保持持续的学习力,才能抵挡“裁员潮”

德拉克罗瓦说过:“无论哪一行,都需要职业的技能。天才总应该伴随着那种导向一个目标的、有头脑的、不间断的练习,没有这一点,甚至连最幸运的才能,也会无影无踪地消失。”

2018年,公司开始全面调整了KPI考核指标,一旦有人达不到业务考核便进行培训,培训完如果还完成不了KPI,就会让员工进行转岗或者直接进行裁员。

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让没有太大提升空间的员工找到新的增长机会;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员工的压力型动力,刺激员工同步学习成长。

现代竞争激烈的职场,不进步就是在退步,退步就意味着将会被这个市场淘汰,被职场说淘汰。对于人才竞争激烈,遍地是研究生、博士生的今天,我们又该如何同他们竞争呢?

对于工作多年的职场人来说,无论是考研提升学历、考证书护身、还是报班学习专项技能,这都是自我学习提升的一种方式,保持个人持续有力的学习力,提升个人竞争力。

企业不论在哪个发展阶段,都需要技能高、绩效高、忠于企业的人才。所以在遗憾自己运气不好的同时,提升自己才是关键。

只有保持持续不断地学习能力,才能让自己永远在进步,才能拥有随时离开公司的底气,才能在公司说:“你被辞退了”了的时候,勇敢而不失体面地离开。

网上一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什么人都有可能背叛你,唯有你学习到的知识以及能力是永远不会背叛你。”

三、确定职业目标,努力晋升

很多职场人,都有一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没有个人明确的职业目标。正如我的同事凌薇一样,三十几岁了还在不断转场中,转场不可怕,可怕的是转场后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求于现世安稳。可是,现实生活中,哪有什么现世安稳。

职场人,现在社会发展变化非常快,新的需求不断产生,新的职业也不断产生,必须客观认识自我与社会环境,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结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行为风格、个性特征等,为自己设定职业生涯目标,规划职业发展道路。

企业工作中,一般有两条职业通道,一条是技术专岗,一条是管理岗位,无论是哪一种职业通道,给自己设定好目标,学习通道技能,升级打怪一路前行。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选择职业是人生大事,因为职业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选择职业就是选择将来的自己。

所以,在我们进入职场的第一天,就应该做好个人职业规划,确定职业目标,努力晋升。

四、努力混成核心员工,公司的灵魂人物

任何一个企业,都是以追求效益、利润为目标的,员工对于企业而言,只有创造了价值和利润,才能在企业中有立足之地。

一个擅长学习和工作能力强的人,拥有属于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核心能力,这些是他人无法所取代的。

通过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核心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价值,必须要有自己足够的不可替代性,当你的专业技能可以提升你的不可替代性时,你不仅不用担心裁员,还可以借此实现职位的晋升。

作为企业而言,在裁员潮来临的时候会优先选择留下那些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淘汰那些价值小或没有价值的员工。

所以工作中,我们一定要锻造自己的专项能力,发挥自己的长处,让老板或领导看到我们的自身价值。

任何一个企业或公司都不会愿意花钱白养一个不创造任何价值,产生效益的员工,既然花钱雇员工,为什么不选择能力强,产出价值高的人呢?

作为公司职员,想要不被公司裁掉,必须要让公司有不会裁掉你的理由。只有努力混成核心员工,公司的灵魂人物,才能降低被裁掉的风险。

职场如战场,你以为你久经沙场,已金戈铁马、身经百战 ,实则浅见寡识、羽翼未丰。余生很贵,努力混成混成核心员工,公司的灵魂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