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台风天气,非必要不出门。
当窗外暴雨如注,我正趴在沙发上起劲地看着一本小说,下雨天最适合读爱情小说了。
不知不觉,就到了凌晨。
暴雨一直持续着,有雷,有闪光,有狂风,有落叶……
跟平常一样,睡前随手刷了下朋友圈。
忽然发现,整个屏幕都是福建这里那里被淹的消息。
地铁里站在水中的乘客,马路上在急流中拼命拽住绳子的路人,几十辆小汽车漂浮在汪洋般的水面上,连公交车都连连熄火……
一时深夜无眠。
知道台风后会下暴雨,但不知道暴雨会这么严重。
以前看灾难大片,想到洪水里绝望的人被无情冲走,骨子里只有一阵阵惊恐。
在天灾面前,人类总是渺小得可怕。
当下所能做的,只有保护好自己,尽量不出去添乱,等到一切回归风平浪静。
很多茶友关心,福建的台风这么严重,小陈茶事家的仓库还好吗?
请放心,防护措施非常完善。
而比起天灾,更害怕的是人祸,由错误的存茶方式所引起的茶叶变质。
那么,今天就来盘点常见的5种茶叶保存方法,看看哪一种最适合白茶。
《2》
方法一:坛藏法
曾经,村姑陈去参观了一位资深普洱茶爱好者的“藏宝库”。
那间房子,原本是他家的书房。
但因为热爱,囤了一批又一批的茶叶,直到占据了书架和书桌的位置。
另外,为了美观,他没有选择原箱保存,而是去买了好几个紫砂坛回来。
所谓“紫砂坛”,其实就是大型的紫砂罐。
只不过,作为坛,它的口径更宽,体积更大,就像一口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做泡菜的那种坛子,造型类似。
不得不说,当它们整齐地排列在房间里时,确实很壮观。
给外人的感觉是,这个主人,有实力,也有品位。
然而,这种紫砂坛也只适合存普洱熟茶。
主要原因是,紫砂这种材质,具有双气孔结构,防潮效果有限,容器吸附外界的水汽。
对于熟普而言,无论是在茶青的时候洒水渥堆发酵,还是制成干茶后再洒水渥堆发酵,都属于后发酵,由微生物牵头引起的发酵。
故而,熟普的未来转化,也需要借助微生物,来生成新的菌类,新的物质。
所以,不管是紫砂坛还是紫砂壶,都和熟普非常相配。
但放到白茶身上,就不适用了。
白茶的工艺简朴,不炒不揉不杀青,以萎凋和干燥为主,精髓在于把水分做干、做透。
开口宽阔且由紫砂材质做成的坛子,把白茶放在里面,不出一个月,就要承担受潮变质的后果。
《3》
方法二:罐藏法
上文中提到的紫砂坛,虽然霸气,但太占地方。
家庭存茶空间有限的茶友,一般不会考虑。
还是小巧可爱的茶叶罐,如紫砂罐、陶瓷罐、铁罐、锡罐、玻璃罐等,更适合寻常百姓人家。
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这些容器也确实多见。
摆在茶桌上、架子上,或者随身带出门,都很方便。
而考虑到存茶的五大要素,密封、干燥、避光、阴凉、无异味。
其中,不符合要求的紫砂罐和玻璃罐,就被淘汰出局了。
再综合实用性和价格,平常最经常用的,当属铁罐。
铁罐的密度高,容量适中,可以装下近期内要喝的茶叶。
还要记得,在铁罐里套上两层食品级塑料袋,把袋口整理平整,排出多余的空气,再用奶粉夹夹紧。
不过,也不是长久之计。
铁罐有限的密封性,以及有限的容量,无法支撑白茶长期储存,转化出优秀的品质。
《4》
方法三:袋藏法
比起铁罐,还有一种更简便的存茶方法——密封袋。
市面上,用作茶叶密封袋的产品,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比较厚实的牛皮纸袋,另一种是避光的铝箔袋。
同时,它们都很贴心地在袋口位置,做了拉链。
看到这个拉链,仿佛会给众人一种安全感。
“你们看,我这个袋子是有拉链的,随取随拉,用完以后捏紧就好,很方便的。”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没有如此完美。
从短时间来看,拉链袋的确可以保护内部的茶叶,让其保持自己的香气和滋味。
但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拉链会逐渐老化,失去弹性。
久而久之,它就变得不再密封,水汽也会趁虚而入,影响茶叶的品质。
除此之外,大部分人对待拉链密封袋,都不会认认真真地把封条上的每一个地方都反复捏紧,确保没有丝毫的缝隙能让水汽进入。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随手捏一捏,差不多就行了。
如此粗心大意,把白茶存在里面,必然是凶多吉少。
因此,密封袋存茶法,是有时间限制的,只适合短期存茶,而非长期存茶的良选。
《5》
方法四:冷藏法
众所周知,绿茶和清香型铁观音,为了留住鲜味,避免氧化速度过快,需要存在冰箱里。
利用冰箱的潮湿、冷凝环境,给茶叶保鲜。
当然,这种特殊的存茶方法,肯定不是六大茶类通用的。
特别是对于白茶而言,冰箱,简直是灾难。
白茶要密封干燥保存,冰箱里的水汽太重了,不适合喜干怕湿的白茶。
冰箱中往往还存在各种食物的味道,在保存过程中,也会被白茶吸附,影响自身风味的纯粹干净。
此外,温度太低,不利于白茶的物质转化。
所以,白茶更适合放在常温的环境下进行陈化,切不可放进冰箱。
《6》
方法五:三层包装法
三层包装法,是目前通用的茶叶保存方法。
具体来说,用铝袋、食品级塑料袋和厚实的瓦楞纸箱,把茶叶层层包裹起来。
或许有的人会觉得,至于这么麻烦吗?
至于,真的至于。
最开始的时候,茶圈里并没有关于储存白茶的标准方法,大家都是按照自己的习惯去做。
结果发现,存出来的白茶,跑气的跑气,变质的变质,发霉的发霉。
只有一小部分认真、细心、负责任的主人,能顺利存出优质的老白茶。
所以,村姑陈首次在互联网提出了“三层包装法”,向大家具体介绍好处和操作方法。
如今,越来越多的茶客,凭借着一己之力,收获了老白茶。
显而易见,之所以要费尽心思,把白茶一层一层保护起来,最终目的就是防止水汽侵袭白茶。
作为一种喜干怕湿的茶类,白茶最大的天敌,就是水汽。
在水汽的影响下,白茶可能会跑气、受潮、发霉、长毛……
外界常说的巧克力味、酸梅味、烟味、仓味,其实就是白茶变质的表现。
嗯,喜欢喝“怪味老白茶”的人,三思而后行。
《7》
台风天,几乎每一年都要经历。
今年,特别印象深刻。
而存茶,也渐渐成为了大家的生活习惯,贯穿了每个季节。
如何在台风天、雨天,保护好自己的茶叶而不受潮变质,需要认真去学习。
真心不难,只是比较费心思。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结合了他人的经验,再亲自实践操作,便可以安心存放自己的白茶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