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秋分,进入秋天之后,白茶怎么存才正确?要不要晒茶去潮?

2023-09-23   小陈茶事

原标题:今日秋分,进入秋天之后,白茶怎么存才正确?要不要晒茶去潮?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白露一过,便是秋分。

秋分的到来,再一次见证昼夜均分。

平分秋色这个词,放在这个日子合适。

早晚间,秋凉如水,暑气已经彻底收敛不见。

在季节更迭之时,放慢脚步,细细体察。

天地当中的万事万物,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身边有位做瑜伽老师的朋友,她曾经提醒过。

现在这个时间,有一件事很重要。

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逐渐向南移,阳光已不像过去那么炽热,秋光无比柔和。

值此时,莫负好秋光。

要学一学植物,自在的长开枝叶,全身心投入到秋阳里。

秋季阳气收敛,阴气渐长,适当带柔和阳光下待一会,让肢体与背部安然转向阳光,秋阳的温热感能让人平心静气,释放压力,促进睡眠。

负暄闭目,调养生息。

慵懒地晒上一会儿阳光后,再起身走动,随手给自己泡上一杯老白茶。

甘醇的香汤,小口喝下,那种放松、舒坦的感觉,别提有多自在!

《2》

朋友的这番描述,特别有画面感。

秋阳杲杲,慵懒闲坐,深秋的阳光洒在肌肤上,特别舒畅。

刚刚过去的盛夏时光里,待在空调房久坐时间太长。

入秋要适当调整,趁着天气晴好,多出门走动,益处多多。

阳光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柔和的秋光下,我们会感到更自在。

连茶树的生长,也会变得更有条不紊。

先前有茶友咨询:“为什么秋寿眉虽然看着很一般,但香气比春茶更出色啊?”

这与秋日天气变化相关。

秋分前后,少雨水,多晴天。

相当于这段时间生长起来的秋茶,已经享受了好几场温和的日光浴。

明媚秋光下,茶树的光合作用运转更高效,能生出较多可溶性糖、胶质物等系列茶味物质,让秋白茶的滋味更显醇和。

同时,明朗舒适的秋光,还能让秋茶奠定特色香型——甜花香

白露茶也好,秋分茶也罢,它们身上的花香悠扬极了。

一闻,就像回到温暖的秋日山林,空气里的气息很是独特。

各种说不上名字的山花,传送来舒爽的花香,随风一吹,还混合着不少草木气息,闻着颇为怡神!

《3》

入秋之后,等到过了农忙季。

过去总能看到许多老人家,坐在日光底下,慢慢闲聊。

一坐,就是半天。

直到两旁的脸颊,渐渐浮现松弛的红晕。

现在回想起来,秋日的柔软阳光,天然就能让我们感到放松与信赖。

懒洋洋地晒着太阳,享受悠闲,能带来无限治愈的力量。

脑海间刚浮现这样的场景,立马就联想到白茶加工时最具代表性的操作——日光萎凋

秋天制茶加工,存在天然利好。

晴天多,空气干燥,多西风与北风。

深秋季节晴暖柔和的阳光,利于晒茶。

用专业说法是,日光萎凋。

在山上看采茶,新鲜水灵的茶青鲜叶,被采茶工们快速采下后,要及时处理。

采一批,做一批。

将采下的鲜叶,快速运到茶厂内,及时加工。

为了实现更出色的萎凋效果,要及时将鲜叶薄薄地摊开。

从白露到秋分,此时采回来的白茶青叶,梗叶相对舒展,要尽量薄摊在水筛上,减少叶片堆叠。

薄摊之后,舒服躺在水筛上的茶青,可以尽情享受柔和的日光浴。

有经验的制茶师,会根据实时温度、湿度、风力、日照强弱的变化,加以调整。

温和日晒,不会将白茶天然叶片颜色晒伤、晒出大量红斑,而是尽量保持以绿为主的叶片状态。

凭借天然日光与风力,促进鲜叶的顺畅失水萎凋。

最终成品滋味鲜醇、茶香更清晰纯粹,整体风味更迷人。

萎凋期间,白茶内部的茶味物质会发生一系列复杂转变,背后具体的门道,难以逐一言说。

但用茶农最朴素的做茶智慧——太阳晒过的白茶会更香!

过秋分,喝好茶。

尽情享用一泡高山产地的、日光萎凋的、茶香清晰的秋白茶,与眼下光景正好相衬!

《4》

秋收时节,很多地方都有“晒秋”民俗。

在农家的屋顶院落,搭上晒架。

将秋天收获的作物,晒在圆圆的匾中。

晒辣椒、晒稻米、晒玉米、晒豆角干、晒柿子饼、晒桂圆干……

日晒风干之后,能带走带来水分。

自古来,就是民间最普及的保存法子。

秋收冬藏,将晒干的作物收集起来,贮备过冬。

从“晒秋” 储物,也有人联想到,那些成箱买回家收藏的老白茶,要不要趁着这段秋高气爽的好时光,拿出来翻晒?

长期收藏白茶,是不是定期晒一晒之后,更利于保存?

看到这里,要是你动起了“晒茶”念头,要赶紧喊停。

白茶久存,千万不能这么做。

工艺到位的白茶,经过前期萎凋、后期干燥之后,含水量极低。

随手抓一捧秋寿眉干茶,干燥叶片彼此摩擦之间,能发散出清脆的沙沙声。

投入适量干茶进入盖碗,沸水一冲,叶片与沸水接触刹那,植物细胞们正在发散出嗤嗤饮水声。

要是干度不达标,根本没有这般细微体现。

干度合格的成品白茶,后期只要严格按照科学存茶的方法,经过密封、干燥、避光、阴凉、洁净的储存后,不需二次处理。

存茶中途,没必要将干茶再倒出来晾晒。

盲目暴晒,会导致整箱好茶被晒酥、晒伤、晒毁。

等到内在茶味物质全部流失,再去后悔,为时晚矣。

另外,即便避开正午阳光的暴晒,此举也不可取。

不然,干茶摊开出来后,容易跑气。

等到茶香大量飘散,老白茶的药香、陈香消失不见,干茶闻着香气很淡,沸水泡开后也闻不出多少香气。

这等情形,光是想想就让人糟心。

为了更好地存茶,用三层包装严实封存,不频繁开箱叨扰,才是存出优质老白茶的关键。

《5》

秋分这天,有清新的凉风,有和暖的日光。

也有挂在天边飘逸变幻的云彩。

还有一年一度,好不容易盼来的秋分茶。

提到秋白茶,圈内很多人都知道秋白露的美名。

但秋分茶的静美,独具一格。

它来自秋意更浓的节令,风格更细腻婉约;

它除了拥有秋白茶的招牌甜花香外,还伴有清郁的竹叶香气,草木深深,气息悠扬;

它的茶汤堪比春茶的淳和绵软,汤水稠滑,比寻常秋茶更添一分清冽回味……

2023年秋分这天,已经提前看了天气预报,是个干爽温和的好天气。

今年的秋分节气茶,未来可期。

晒着暖暖秋阳,负暄静坐。

想一个多月之后,新茶的模样与滋味。

心中有盼,有好茶在身边的日子,多美好!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