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连着几天没下雨,天气就略显干燥。
最近两天,陆续泡了三、四次2020白露茶。
作为一款3年陈的“老白露”,秋季喝秋茶,很是应时。
沸水冲入瞬间,干茶梗叶会因为吸水的缘故,发出刺啦声响。
同时,各种热腾腾的茶香,弥漫出来。
虽已陈了三年,但那股鲜草植物般的诸多香氛,丝毫不减。
像是走进秋天的山野,草木们正在被暖洋洋的阳光晒着,随风一吹,还有阵阵甜花香在悠扬地飘荡。
凝神细辨,那股浑厚的,接近高大林木发散出来的沉郁木质香、药香、陈香等,又在表明着它的老茶身份。
那股木质调的森系茶香,很是空灵,拥有“空山新雨”的意境。
由于秋天气候有些干燥,最近喝茶时,习惯将茶汤稍微放凉再喝。
一入口,茶汤温润柔和,清莹而不失醇和饱满。
那股清晰可辨的醇、柔、鲜,足以验证,这款白露秋茶的陈化状态,相当到位。
现阶段该有的风味,目前看一应俱全,未来陈化可期。
再过不久,2023秋白茶也要准备上新了。
这段时间陆续也有茶友开始打听,秋白茶应该怎样挑尖货?
买秋寿眉时,如何确保自己买到的不是烂树叶,而是能存出优秀茶味的潜力股?
总结来看,认准这5点硬指标,是买对靠谱秋茶的关键。
《2》
一、品质过得去的秋寿眉,不能没有芽。
秋白茶的生产主力,是秋寿眉。
但茶叶圈子里,很多人对秋寿眉的印象很不好。
认为它就是一种梗叶粗大,用料不精的便宜白茶。
其实不是,以现在的市场价,福鼎高山原料的秋寿眉,斤价就没有低于百元的,并不廉价。
同时,秋寿眉也不是只有茶梗与叶片。
按严格的采茶标准,秋寿眉也是采摘茶树嫩梢的一芽三叶、一芽四叶。
但凡品质好一些的秋寿眉,不可能看不到茶芽。
如果整袋散茶里,几乎没有芽头的存在感。
整批清一色都是老茶梗、老叶片,这种用料粗糙,品相不佳的秋寿眉,登不上台面。
不仅外观长相不讨喜,还同样受到原料粗老的影响,出现内在茶味老损流失,茶味淡薄不耐泡的缺陷。
不客气的说,如此寡淡味薄,用料低端的劣质秋茶,实质和烂树叶并无差别。
《3》
二、泡开之后要确保叶片鲜活有弹性。
秋寿眉的“叶”,背后大有文章。
高品质的寿眉,即便是秋茶,叶片背面的茶毫数量也不少,嫩度较高。
将茶青鲜叶采下,再按照系列加工操作进行处理。
最后,将做出来的成品茶,用沸水泡开。
干茶被彻底浸透后,叶底舒展出来。
这时,建议重点观察泡开的叶片。
通常,优质寿眉的叶底,叶片表面会带有自然的光泽莹润感。
不枯燥、不暗哑。
伸手去抚摸时,叶张表面也是有弹性的,比较柔嫩。
不会出现因为叶片粗老,叶脉纤维老化的情况。
要是整泡茶里,十之七八都是宽大粗糙的老叶,这摆明了不过关。
《4》
三、晒红、渥红的秋寿眉不要买。
前几个月刚看到这样一款问题茶,某款2022的秋白露,但叶片颜色很古怪,出现了大面积泛红,整体颜色偏暗。
茶友表示,这是他在福鼎旅游时,从茶农手里收来的农家自制茶,价格也不贵,一整袋快一斤,对方只收了两百多。
“虽然看着颜色有些深,但这款2022年的茶,才短短一年,没理由是做旧的吧。”
论事情本质,村姑陈也愿意相信,这是一款年份真实的,去年刚产出来 的秋茶。
期间,没有涉及到年份虚假标注,也谈不上做旧。
但问题重点不在做旧,而是这款自制茶的工艺很糟。
整袋茶被大面积晒红的白茶,内在茶味物质一早已经严重流失,何谈美好品质。
这种自制茶本身,做茶是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
将茶叶采回来后,随便摊在一处地方,放任太阳直接晒。
类似晒梅干菜、豆角干、萝卜干那样,连着晒两、三天后,整筐茶彻底会晒变色,变成梅干菜那样的黑褐、红褐色。
鲜叶内部的叶绿素,受到高温暴晒伤害,严重流失。
同时,内部的茶香物质,茶味物质,严重受损。
这种色香味全变的白茶寿眉,哪怕没有做旧,也不值得买。
白茶加工不是随便晒一晒就行,背后的制茶细节,哪怕专业学做茶,专门学五年、六年未必能彻底出师。
隔行如隔山,别将白茶加工想得那么简单。
《5》
四、藏茶之前要多验一验含水量。
转眼间,中秋国庆就快到了。
2023年度的秋白茶上新日期,越来越近。
有打算“买新茶,存老茶”的茶友,在入手新茶寿眉进行专门收藏时,别忘了验货。
检验的重点之一,就是干度。
将手洗干净,并擦干指缝表面的残留水分后。
从中随手抓出一捧寿眉散茶,抽样检查。
干度达标的情况下,整捧散茶受到彼此之间的外力摩擦,会发出自然的沙沙沙声响。
像脚踩在深秋落满一地的落叶层那般,声音清脆。
含水量里外烘干透彻的寿眉叶片,叶张侧面犹如A4纸张那样粗粝。
两指轻捏,瞬间就能将叶片碾碎成粉末。
如果是干度不足,叶片只能被捏碎成碎片,但达不到“酥脆成渣”的程度。
《6》
五、新茶底子足够好,后期才能存出优质老茶。
提到藏茶,很多茶友都担心,自己多年的辛苦存茶付出,最终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明明花了很多心思,将一切存茶措施做到位。
结果存出来的老白茶,就像烂树叶那样,毫无亮点,平平无奇,这可怎么办?
问题的突破关键,在于选对茶。
很多人在喝白茶时,会陷入“以老为尊”的误区。
认为只有老白茶,才值得喝。
认为白茶不存满7年8年,茶味寡淡无味。
认为新茶刚起步时,表现逊色也不要紧,后期能通过久存慢慢修复。
且慢,这样想全是错的。
优质老白茶的前提,是新茶基础好。
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新茶底子出色,后期才能越存越甘香醇厚。
所以,当你打算收藏久存时,新茶一定要多喝。
唯有新茶时期,茶香馥郁,鲜香出色,茶味鲜醇饱满,回甘生津良久,咽下后能做到唇齿留香,后期才有资格存成一流老茶!
《7》
平日里,经常能受到这样的存茶反馈。
“昨天和朋友喝茶,特意开箱了2018春寿眉,存了5年之后,汤感的饱满程度太赞了。”
“陈,和你说个事,之前身边有朋友买到了一款2012年的老寿眉饼,结果那天大家在一起喝茶时,我用2015的秋茶饼打败了她的十年陈老茶,不论是枣香药香馥郁程度,还是茶味醇厚度,都是稳赢!”
“隔了两年没喝,发现之前买的2017秋分饼,茶味真的是肉眼可见的更醇更柔,忍不住又撬了半饼拿出来喝。”
每当这时,心里都是很欣喜。
存茶这件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跨越多年岁月,那股甘香怡神的茶香,最能暖人心。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