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自然生态|北方的“高温”与“清凉”,“ 酷热难耐”,高温天气知多少,厄尔尼诺或将在今夏强势回归 带来全球变暖新高峰

2023-07-02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原标题:课程资源•自然生态|北方的“高温”与“清凉”,“ 酷热难耐”,高温天气知多少,厄尔尼诺或将在今夏强势回归 带来全球变暖新高峰

北方的“高温”与“清凉”

40℃,41℃……这个6月,华北等地热得争先恐后,高温预警从黄色到红色不断升级,高温纪录被纷纷打破。然而,在一片火热的北方,有一些地方竟然还没入夏,享受着盛夏里的清凉。

北方热过南方

今年的端午节,如果你安排了京津冀等地的游玩,想必是非常难忘了。抢到了这三天故宫门票的小伙伴都在宫里被热哭了,恨不得钻进“冷宫”吸吸凉气。华北这轮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从端午前一天开始发力,端午第一天就冲到顶峰,并持续了整个假期。

此次高温过程,共有80个国家气象站达到极端高温值,国家气候中心认定此次高温过程综合强度为今年以来最强,极端性是近10年来6月最强。

高温日数在10天以上的地区主要出现在华北、黄淮和新疆地区,在地图上已经红成一片。而南方大部高温日数都在10天以下,尤其是江南和华南北部等传统火炉地区,整个6月高温日数多在5天以下,难怪华北地区小伙伴喊着要去南方避暑了。

高温天气会给公众生产生活造成诸多影响,高温中暑、热射病等威胁人体健康,也会给当地电力部门造成供电压力。为应对高温热浪可能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各级气象部门频频拉响预警。

“热到蒸发”还是“热到融化”

自6月30日起三天,我国南北方将出现大范围高温炎热天气,北方以晴热暴晒为主,40℃高温再度返场,南方则持续高温高湿天气,闷热难耐。

高温天里,建议大家尽量避免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这一气温较高时段进行长时间户外活动,适当补充淡盐水,如需外出应做好防晒工作,例如佩戴遮阳帽、穿透气防晒服,避免晒伤。

南方桑拿天更容易引发中暑、热射病。一般来说,气温达到35℃、湿度大于60%,就达到中暑的临界点;当气温超过37℃、湿度高于80%,就非常容易中暑。

黑龙江夏至夏未至

盛夏已至,北方多地夏日炎炎,而在黑龙江,很多地区还未进入气象意义上的夏天。

据统计,常年夏至节气期间,黑龙江省的日平均气温均在23℃以下,在夏至节气入夏的地区非常少。

黑龙江属于寒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短暂而凉爽。近22年的三伏天期间,黑龙江各地区35℃以上的高温日数屈指可数,对于避暑来说是绝佳选择。

高温又“杀”回来了

最近的这几天

炎热天气变得异常疯狂

动辄30多度的高温加上烈日的暴晒

人与烤肉之间的距离

仿佛只有一撮孜然

......

6月29日开始

内蒙古中部、华北、黄淮、汾渭平原等地

再度被高温天气笼罩

北京、石家庄等大城市再次出现高温天气

预计未来两周

华北、黄淮仍多炎热高温天气

目前这轮高温将持续至7月2日

7月6日至9日将迎来新一轮高温天气过程

中央气象台6月30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6月30日白天,北京、天津、河北、河南中北部、山东西部以及湖南南部、湖北西北部、江西中南部、浙江南部、福建中北部、广西西部和东北部、广东西部、海南岛、云南南部、内蒙古西部和东南部、甘肃中部、新疆吐鲁番盆地等地有35~37℃高温天气,其中,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8~39℃,局地可超过40℃

其实,都到6月底了

出现连续高温天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毕竟盛夏除了西瓜

还有高温热浪......

面对热浪的强势来袭

你准备好如何应“烤”了吗?

热浪是指天气持续地保持过度炎热,也有可能伴随有很高的湿度。中国气象局规定日最高温度35℃以上为高温,持续的高温天气(3天以上)被称为热浪。

气象台“气温”是这样测出来的

气象上所说的“温度”,指的是大自然状态下自由流动的空气温度。按照世界气象组织规定,气象部门发布的温度是百叶箱中温度计所测量的温度,百叶箱须设在草坪上,离地面1.5米,周围较开阔,无高大建筑、树木等阻挡风或遮挡阳光。

高温来袭该如何应对?

不过,在同样的高温天气下

有时热的感觉却有千差万别!

这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我们感觉到的温度是受太阳辐射、风速、空气相对湿度等因素影响后的温度,所以大家感受到的温度和百叶箱内测得的标准气温会有差别。

那么,影响体感温度的天气因素都有哪些呢?

01

太阳辐射

这是最直观的影响要素。

太阳直接辐射会使得物体温度升高,“树荫底下好乘凉”,这些都是十分浅显的道理。

由于百叶箱避免了太阳直射,因此,“气温”的测量结果几乎无法反馈太阳直接辐射带来的影响。

而太阳直射所带来的体感温度差异,一般可以到达6℃以上。如果阳光十分充足,光照十分强的话,10℃以上的温差也是可以轻易达到的!

02

相对湿度

夏天,人体排热主要依靠汗液的蒸发。湿度越大,汗液越难以蒸发,人体感觉越热。

冬天,越高的湿度说明人体周围空气中的水汽越充足,越容易带走人体中的热量,感觉越冷。

这就是所谓湿热湿冷更难熬的原因。

03

风力

同湿度的影响相类似,越大的风力越容易带走人体的热量。

因此,夏天无风的时候,人体越容易感觉热。

相应的,冬天户外风力越大,热量越容易被带走,人体感觉越冷。

除此之外,着装颜色甚至心情等的不同都会影响咱们的体感温度哦!

  加拿大山火肆虐多日,政府紧急疏散数以千计的居民,炎热的气候吸引了全球的视线。在这样的背景下,具有极端天气放大效应的厄尔尼诺事件备受公众关注。6月13日,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接受记者采访,解读厄尔尼诺当前至未来发展状况,分析其影响。

最热一年即将来到?

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域水温异常升高引起的一种气候现象,通常会持续9到12个月,一般会导致南美洲南部、美国南部、非洲之角和中亚部分地区季风增强,从而导致降雨量增加,也会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南亚部分地区形成相反效应,造成严重干旱。

周兵介绍,根据世界气象组织4月发布的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预测意见,今年5月至7月出现厄尔尼诺的概率为60%。国家气候中心预测,赤道中东太平洋将于今夏进入厄尔尼诺状态。此次厄尔尼诺出现时间比预想提前一到两个月,且发展较快。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厄尔尼诺正在推高全球变暖幅度,很可能带来全球变暖新高峰。

    对于未来厄尔尼诺的发展态势,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气候专家米歇尔·勒赫称,此次厄尔尼诺现象出现较早,发展空间大,到冬季发展为强厄尔尼诺的概率为56%。如果出现强厄尔尼诺,2024年将很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在全球范围内,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将出现更多的干旱和火灾,而南美洲东部将出现更多的洪水破坏和极端降雨情况。

明年是否会受厄尔尼诺影响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一年,仍有不确定因素。周兵表示,目前对这次厄尔尼诺事件的预测是一次中等以上强度的事件,气象部门将密切关注其发展动态和强度的变化。

影响不只是高温

在厄尔尼诺形成的早期——北半球夏季,它对于热带及南半球天气气候系统影响最为显著。厄尔尼诺带来的暖水会加剧太平洋中东部的飓风;在厄尔尼诺发展高峰期——北半球冬季,它的影响会偏向热带高纬度地区,并影响北半球冬季气候。

在1997—1998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期间,东非地区发生暴雨和洪涝;印尼和澳大利亚北部的雨季提前结束,并遭遇高温和干旱,多地发生森林大火。2014年我国出现“暖冬”,2015年印度出现高温,菲律宾发生严重干旱,我国夏季南方暴雨频发,都与厄尔尼诺事件有关。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厄尔尼诺年台风活动路径西太平洋较南海更为活跃,活动中心偏东偏南,活跃范围包含日本海及其以东洋面,影响南海及华南南部的台风偏少。受厄尔尼诺影响,全球粮食产量也会产生波动,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产量都将受气象条件影响产生不同程度波动。2015—2016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造成2016年印度小麦减产至少14%,南非粮食产量减产25%,我国大麦产量下降7.3%。

就厄尔尼诺对我国的影响而言,国家气候中心分析历史数据发现,厄尔尼诺发展年的夏季,华北南部、华中北部、华东中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地气温易偏高。其中华北西南部、江南中部、华南东北部、新疆北部的高温日数达到30天以上。

    厄尔尼诺也会给我国部分地区带来极端干旱现象。例如,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带来明显高温热浪,2009年秋季至2010年春,我国西南地区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秋冬春连旱。“虽然没有两次厄尔尼诺事件是完全相同的,但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发生了一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那次事件与今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无论是起始时间还是强度都极为相似。”周兵提示,要高度关注此次厄尔尼诺事件与2009/2010厄尔尼诺事件的相似程度。

专家表示,此次厄尔尼诺至少将持续8至10个月,对我国冬季气候和夏季降水有显著影响。一方面,厄尔尼诺的发展将会导致夏季我国南方降雨量增加,北方降雨量减少,出现南涝北旱的形势,需警惕南方城市出现内涝;另一方面,厄尔尼诺将会导致冬季偏暖,甚至出现暖冬。

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更多地理相关产品,请扫码了解: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53069e4e7af547384c6fa268c397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