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教育是一首诗 音乐: 曹芙嘉 - 教育是一首诗
没有自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作者|刘道玉
来源|朵尔日记
几乎毫无例外,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都是主张自由教育的,这就说明:自由是教育必需的前提。
自由是人生来俱有的,是人生命的最高目的,是个人或集体保持创造性活力的先决条件。——刘道玉
自由是教育的灵魂——什么是自由?
在教育的开头和结尾,占据统治地位的都是自由——学会质疑、摆脱工具人,成为所期待的自己
刘道玉,1933年11月24日出生,湖北省枣阳县人,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著名教育家、化学家、社会活动家。1981至1988年年起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是当时中国高等院校中最年轻的一位校长。他提出了“教育的理论创新体系”,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杰出代表之一。著有《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刘道玉口述史》等。
教育与自由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考究一下学校的起源,进而说明自由与教育的密切关系。
起源:
自由是教育必须的前提
据法国考古学家安德烈·帕罗特的研究,他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学校在苏美尔,大约建造于公元前3500年,比埃及的宫廷学校还要早1000多年。
距今5500多年前的苏美尔学校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源头,在公元前500年以前,曾经出现了像泰勒斯七贤那样一大批著名的学者,他们都是自学成才的,而非学校培养出来的。在希腊语中,scole是“休闲”的意思,而英语中的school与希腊语scole一词同源,所以最早的学校就是休闲的意思。
古希腊人认为,学习是劳动之余的事,是休闲的组成部分。因此,古希腊人在劳动之余,从事哲学思辨和艺术创作,从而开创了古希腊的灿烂文明。
在教育史上,最早提出自由教育思想的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他认为,自由教育是“自由人”的教育,在闲暇生活中进行理智活动,从而使人的个性、心灵、智慧得到解放和自由。
几乎毫无例外,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都是主张自由教育的,这就说明:自由是教育必需的前提。
刘道玉:教育的真功夫是读懂“人”
刘道玉:新教育实验的播火者
发展:
自由教育已成为共识
卢梭是法国18世纪启蒙主义运动杰出的思想家,是自然主义教育的奠基者。在卢梭看来,遵循自然的教育必然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每个人生来就是自由的。
基于这种理念,他认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反对压制儿童的个性,束缚儿童的自由。随着思想启蒙运动的开展,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也迅速传播到欧美各国,成为这些国家主导的教育理念。
英国著名的神学家、教育家、文学家约翰·亨利·纽曼是19世纪自由教育的伟大倡导者,根据他的一系列演讲,于1852年合成了《大学理念》一书,书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由教育理念。
约翰·亨利·纽曼 John Henry Newman
他认为大学教育应为自由教育而设,以心智训练、性格养成和理智发展为目标,而不为了获得狭隘的专业知识。纽曼的大学理念,代表了一种经典自由教育哲学的思想,具有丰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正因为如此,他的《大学理念》出版一百多年后,至今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此外,诸如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英国大博物学家赫胥黎、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等,都是主张自由教育的,而且他们之所以成为杰出人物也都得益于自由教育。
赫胥黎除了成名之作《天演论》之外,还写过《论自由教育》一书,他把自由教育解释为文理兼备的普通教育。他的孙子阿尔杜斯·赫胥黎在《目的与手段》一书中,有一章也专门谈自由教育。抗战胜利后潘光旦先生将《赫胥黎论自由教育》翻译为中文,这本小册子曾被编入《新中学生文库》,对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起过重要的作用。
在西方国家,自由教育已成为共识,人们自觉地践行这一原则。美国是当今世界的教育大国和强国,自由教育原则也贯彻得最彻底。美国大学教授协会于1915年成立,该会于20世纪初颁布了三A原则,即:
Academic Freedom(学术自由),
Academic Autonomy(学术自治),
Academic Neutrality(学术中立)。
哈佛何以一流?——自由、包容的空气;全球视野与人类责任......
惟其包容,才有其大;惟其常新,才有活力:惟其承担,才有魂魄......——大学的精神
大学:
自由是教育的灵魂
正因为自由对于大学是如此重要,所以有不少大学都以“自由”为校训。
如斯坦福大学的校训是“让自由之风劲吹”,霍普金斯大学的校训是“真理使你得以自由”,加州理工学院的校训是“真理使人自由”,杜尔大学的校训是“自由地接受,自由地给予”,等等。
甚至在世界上还有以自由命名的大学,如芬兰的自由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后者的校训就是“自由、真实、公正”,这所1948年创建的大学,“自由和国际化”一直被视为它最显著的特点。
斯坦福大学校训: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 (让自由之风劲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斯坦福大学,它创办于1891年,不仅不能与声名显赫的哈佛大学相比,甚至与同一地区的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相比,也显得默默无闻。它在1891年创建时,首任校长戴维·斯坦尔·乔丹选定“让自由之风劲吹”为校训,1974年学校又通过了《学术自由声明》。因为赶上了新技术革命的头班快车,学校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它造就了美国的硅谷,成就了一批世界著名的公司,不仅为美国也为世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西方大学传入我国,大约是在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期间,是“中体西用”口号下直接带来的成果。因此,我国早期的大学,无论是办学的指导思想或是教学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都深受欧美教育的影响。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于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但办学头十多年,校长更换频繁,各种问题频发,学校毫无起色。蔡元培先生留学欧洲多年,熟悉西方教育的精髓,他受命于学校危难之际。1917年元月,他走马上任,表现出一个教育家的雄才大略。1918年《北京大学月刊》创刊,先生在发刊词中全面诠释了他的办学理念,归纳起来就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第一次把自由教育引入我国的大学中。
蔡元培像,位于北京大学钟亭三角地草坪
燕京大学是于1919年创办的教会大学,第一任校长是约翰·司徒雷登,他制定的校训是“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也有人翻译为“自由、博爱、民主”。
清华大学创办于1911年,它是在利用庚子赔款建立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29年6月3日是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逝世两周年,清华大学国学院立碑纪念,在碑上刻有陈寅恪先生撰写的《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碑铭中“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陈寅恪提出的,后一直被清华大学骄傲地视为该校的大学精神。
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
没有自由,
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自由是人生来俱有的,是人生命的最高目的,是个人或集体保持创造性活力的先决条件。自由与教育的关系极为密切,我国当今教育上存在的问题,都与我国教育缺失自由密切相关。总览我国各大学的办学理念,没有一所学校的校训中有“自由”二字。
为什么自由是教育的核心理念呢?
这是由教育的特殊功能所决定的,就大学而言,其主要功能有三,而根本一点是培养人才和从事原创性的科学研究。
首先,以培养人才而言,育人与造机器完全不同,造机器是依照图纸或标准的模具,放在流水线上进行标准作业,制造出毫厘不爽规格相同的产品。然而,育人就根本不同了,每个人的资质是千差万别的,各人内在的价值取向也不尽相同。
因此,必须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这就需要自由的环境,尊重每个人选择的自由。
陈向明:从教师不可避免要面对的两难,看教育的本质——如何认识平衡自由与规训、平等与差序、亲密与疏离的关系?
贞元学校: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现在一些大学乱提口号,把培养目标一味地拔高,什么杰出人才、大师级人才和“顶天立地”的人才等,这些都是不实事求是的。无论是天才或是大师,都不是学校直接培养出来的,也是不可复制的,他们都是在自由的环境中自然成长起来的。
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赋予他们创造性的各种素质,使他们能进行清晰的、逻辑性的独立思考,做出准确的判断,为其日后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奠定基础。
其次,科学研究的本质是探索未知,涉足无人进入的疆域,创造未曾有过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理论。要做到这一切,必须发扬自由的科学精神,允许质疑,允许争鸣,保护科学上的异端邪说,支持冒险精神,为科学上有价值的失败唱赞歌。
我们须知,任何伟大的科学发明,最初都是源于个人的新创意,而这些创意都只能在无拘无束自由的环境中萌发,任何约束、管制和干预,都只能扼杀创造性,无数的科学发明创造都证明,创造性的成果既不是由科研规划出来的,也不是由领导重视和号召出来的,更不能靠搞群众运动,而只能诞生在自由的园地里!
“教育界的诺贝尔奖”——为什么是朱永新和新教育实验?
中国教育报:“新教育实验”给教师带来了什么?——给教师有迹可循的成长路径,让教师的成长清晰可见!
如何营造书香校园?——没有书香充溢的校园,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
程介明:从朱永新“新教育”看到的——创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的“长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帮助师生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 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 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继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