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壹号富豪出品《首富列传》系列第四篇)
在西安历史上,龙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汉长安城和唐长安城的分界,西边是未央宫,东边是大明宫,南边是明城墙。所以有人说,龙首实际是长安城的龙脉。
然而,进入新世纪之后,这个地区却被遗忘了。当周边都已竖起高楼大厦时,龙首片区成为城中村最密集的区域,也是西安二环内最后一块待改造的片区。5万多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有待改造,相当于要建设一个新的城市中心。这个任务,令许多地产企业望而却步。
2009年,一家叫荣民集团的企业“挺身而出”,承担起了改造龙首片区的重担,也开启了西安最大的棚改项目。荣民·龙首棚改项目横跨莲湖、新城、未央3个区,占地3.7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500万平方米,连贯3个地铁站,成为西安中轴线上一个新的商圈。
后来著名作家贾平凹评论这个项目说:“荣民集团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大型民营企业,史贵禄是一个风云人物,在龙首村干了这么大的事情,使龙首村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中国需要这样的企业家,尤其在陕西,在西安,更需要这样的企业家。”
贾平凹口中的史贵禄,便是荣民集团的创始人,他当年投资了200亿元到龙首棚改项目中。正是凭借这个举措,荣民集团在西安房地产市场站稳了脚跟,并且快速发展。2016年,西安房地产市场传出这样的俚语:一个荣民,半个龙首。
也是在那一年,51岁的史贵禄登上“胡润百富榜”,凭借75亿身价成为陕西首富。在2018年的胡润富豪榜中,史贵禄的身价已涨至110亿元,仍旧保持陕西首富的位置。
史贵禄是陕西榆林定边县海则梁人,至今在他们村里流传这么一个信天游《海则梁出了个史呀么史贵禄》。他是村子里走出去最有出息的一个人,也是定边县最有名的人。作为最近几年才摘掉贫困县帽子的定边,历史上最有名的人是张献忠,就是那个和李自成齐名的明末农民领袖,但他在四川的所作所为现如今依旧令人发指。
海则梁地处毛乌素沙漠复地,史贵禄1965年出生在这里。那时候整个中国都很穷,陕北更是穷到响铃铛。很小的时候,史贵禄就失去了母亲。8岁那年开始上学,却只念了一年半就辍学干起了农活。11岁掌握柳编的手艺,13岁开始帮家里放羊,15岁协助父亲和爷爷种起了联产承包责任田,史贵禄成为别人眼中老史家“能干的小大人”。
史贵禄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发生在他15岁那年,最疼爱他的爷爷去世了。失去依靠的史贵禄跑到村里一棵老树上大哭了一场,开始思考如何让一家人活下去。要改变这一切,最首要的是走出海则梁。“穷急了,穷怕了,穷够了,不走不行”。他后来接受采访的时候这样说。
16岁那年,史贵禄怀揣着借来的13块钱,开始出去闯天下。他来到130公里之外的榆林,终于在口袋里的钱快要花光时,找到一份贩卖瓜子的活。店家觉得史贵禄做事机灵,又肯卖力,便让他单独出去帮着跑生意。一年下来,史贵禄居然帮店家赚了8000块钱。年底,店家给了他1000元,成为史贵禄开创自己事业的“第一桶金”。
1982年,拿着1000元积蓄的史贵禄开始做起了自己的生意。他在榆林的街道上花了500块钱做了一个铁皮房子,开启了自己的百货商店。史贵禄的百货店是那条街上第一家百货店,所以生意比较红火。在之后的6年里,史贵禄从百货商店转到饭店,慢慢积累起了近10万元的财富,也把自己磨炼成了一个能吃苦、能干事实的人。
正当史贵禄的饭店生意红火时,1988年,史贵禄却转型进入五金、建材市场。那时候,榆林只有国营的五金机电公司,史贵禄开办了榆林市第一家民营的五金店——荣民五金机电综合门市部。所谓荣民,取“奉献为荣,忠诚为民”之意。史贵禄用了11年时间,将五金店做到了6个门市。上世纪末,他的资产已经达到600万之巨。
然而,史贵禄一直惦记着要做大事。这个从毛乌素沙漠深处走出来的陕北汉子,希望靠自己的双手改变人生的命运。他也适合经商,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并且每一次转变都为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1999年,史贵禄抓住国务院进一步开放商品房的政策,成立荣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筹资1000万元,进军榆林市的房地产行业。他的第一个项目是榆林繁华地段的常乐路商住大楼,开盘之后很快便销售完了。史贵禄开始尝试到房地产行业的甜头。
当史贵禄走出海则梁20年的时候,他的生意已经做到了上亿规模,并成立了现在的荣民控股,开始多元化发展。2004年,史贵禄进军西安房地产,并把荣民控股的总部整体搬迁到了西安。之后,便有了文章开头的故事,龙首棚改项目让史贵禄登上了陕西首富的宝座。
已经成为陕西首富的史贵禄,经常对外说的一句话是:别看我有不少资产,实际上我也是一个打工者,如果我有一天不努力,很可能企业被打败,自己会垮掉,这就是我继续奋斗下去的动力。
或许,这也是很多白手起家的富豪们共同遵守的一条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