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芝麻时施肥非常重要,这些知识须要掌握,才能合理施肥

2019-10-25   玥蔚说农业

施肥是种植芝麻过程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那么在施肥之前肯定要先了解清楚芝麻需肥特性和各肥料的特性,别着急,小编今天就给大家分享相关内容。详情如下:

一、 芝麻的需肥特性

芝麻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在短短百天左右的时间里长成一颗高大的植株,繁殖出万倍于它的子粒,必然需要吸收大量的矿质营养。随着农村三大革命群众运动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农业现代化的逐步实现,各地的积肥、选肥工作和化学肥料的生产有了迅速的发展,芝麻的施肥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施技术日益改进。

1、 芝麻各发育时期吸收氮磷钾的概况

芝麻由出苗到成熟的全部发育过程,从外部形态上大体可以分为:播种到出苗,出苗到现蕾,现酱到开花,开花到封顶,封顶到成熟几个主要发育阶段。不同发育期对各种养料吸收的数量有很大差别。以6月上旬播种的夏芝麻为例,从出苗到成熟总共为95天,其中出苗至初花约占全发育期的三分之一弱;初花至盛花,植株生长加速,经历的时间仅占全发育期的五分之一,但累积的干物质却占总累积量的24.7%;盛花至成熟约占全发育期的二分之一,但累积的干物质却占全发育期总累积量的68%以上。由于品种、播种早晚以及自然和栽培条件的不同,各发育阶段的长短和干物质累积数量的多少会有一定的差别,但干物质累积量以苗期少,蕾花期多,盛花结期最多,这个趋势却总是一致的。

芝麻各发育阶段吸收营养物质的数量与干物质累积的数量基本一致总之,芝麻整个发育期内吸收氮、磷、钾的状况与干物质累积的特点是很一致的,以吸收的主要营养组成看:钾素最多,氮素较多,磷素最少,氮、磷、钾的比例约为4:1:4.4。

我国各芝麻产区土壤中一般含氮较少,含钾较多,有的土壤含磷较为丰富,有的严重缺磷。农家肥往往也是含钾多,含氮、磷较少。施肥时既要根据芝麻的需肥特点,又要针对本地土壤氮、磷、钾含量的状况来确定施肥的种类和数量。

芝麻需氮量虽不太多,但土壤中普遍含氮量少,增施氮素肥料一般都有增产效果。芝麻需钾量最多,施用钾肥有增产效果,但土壤中钾素含量较高,因而缺钾的现象往往表露不很明显。芝麻需磷量在三要素中为最少,然而在缺磷的土壤中施用磷肥效果就非常显著。由于芝麻对三要素的吸收利用并不是孤立地进行的,所以氮、磷配合,氮、钾配合或氮、磷、钾共同配合施用往往比单一施用某种元素肥料增产效果要好。

2、 氮磷钾对芝麻生长发育的作用

(1) 氮素的作用

氮素供应充足,能促进蛋白质与叶绿素的合成,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促进芝麻迅速生长,茎叶茂盛,蓟多粒饱,干物质的累积增加。吸收氮素最多的时期也是干物质累积最多的时期。

从发育阶段看,出苗到初花阶段茎叶的含氮量较高,为3.1~3.96%;盛花期后,种子开始大量形成,种子发育成熟需用的氮亲量增加,这时茎叶内的氮素逐渐转运到籽粒中去,因而茎叶的含氮量逐渐下降,在盛花期减少为2.72%;封顶期减少为2.25%,而子粒的含氮量却高达4.01%。

改善芝麻的氮素营养,在开花前可使营养器官繁茂,开花后,则能促进繁殖器官的形成而增加产量。湖北、河南、河北等省用氮素化肥作追肥时,多施用在菌期和初花期。江西、四川等省常在播种后顺行浇施人粪尿,广东省有用硫酸铵、人畜尿没种、拌种的习惯。实践证明,这些措施都有不同程度的壮苗、增蓟、饱粒的作用。

(2)磷素的作用

磷素能直接影响植物的呼吸、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与转化;以及氮素的代谢过程。在苗期,能促进根毛的发育,增强根系的生活能力;在发育的中后期可提高植株对氮素的利用率。增施磷肥可促使结增多,千粒重提高,含油量增加。

综合各地试验的结果,每增施1斤磷肥可增产0.3~0.8斤芝麻,千粒重增加0.1~0.4克,含油量提高1%左右。所以,到封顶期种子中的含磷量显著地高于盛花期未发育完全的种子含磷量,而茎、叶、壳的含磷量比盛花期降低。

在我国南方磷素比较缺乏的酸性土壤上,施用磷肥效果更为显著。例如,江西省进贤县的红壤荒地,全磷含量一般只有0.06~0.09%,由于长期施用骨粉、钙镁磷等磷素肥料不仅使土壤全磷含量提高了一倍,而且对土壤氮素的累积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对芝麻、麦类、大豆、棉花等作物都有极为明显的增产效果。

(3) 钾素的作用

钾素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有机物质的转化有密切的关系,。植株内累积的糖类物质经过氧化作用后形成脂肪,并转运与累积在子粒中,而糖类的合成与转化都是在钾的参与下进行的。

河南省农林科学院的试验分析指出:氮、钾肥配合施用,比单独施用氮肥或钾肥,其种子钾素含量和含油量都有显著提高。好了,小编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阅读,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上面的资料进行合理施肥,希望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