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关羽的形象犹如一颗耀眼的明星,其忠义的形象深入人心。关羽不仅在民间被尊崇为“关公”,而且历代皇帝也对其大加赞誉,把他奉为忠义的化身。
宋徽宗时期,关羽被四次褒封,到了清朝,累计十次追封,其威望可见一斑。尤其在清雍正三年(1725年),关羽被正式列入国家祭祀,与孔子并称,其影响力遍及全球,世界各地均有修建关帝庙,关羽的故事更是传之久远。然而,在我国山西省,却有一个小镇对关羽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这就是吕城镇,千百年来,吕城镇的老百姓都知道,在吕城镇和周边7公里范围内,是绝对不能修建关帝庙、不能供奉关羽的。因为这里有修建关帝庙,就会招来大祸大难。
18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在白马坡一战中,大将军关羽亲自策马来到颜良身前,将颜良斩杀。颜良死后,他的家人以及后人便在吕城镇附近居住至今。出于对先人的哀思,吕城镇至今仍然供奉着颜良的庙宇。
在宋、元、明、清四朝,关羽的地位一度超过孔子,全国各地都纷纷建起了供奉关羽的关帝庙,但吕城却始终坚持着不修建关帝庙、不传唱关羽戏曲的传统。
据说,这一传统的起源与关羽与颜良的恩怨有关,以及颜良的后代对关羽的敌意。当地人认为,建关帝庙会冒犯到颜良,会招来天打雷劈的报应。
直到200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间,当地来了一个不信邪的新任县令。这个县令打破了这一传统,他不顾老百姓的劝告,硬是在镇上建起了一座气派的关帝庙。更过分的是,他还专门请来了戏班子,在关帝庙前演出赞颂关羽的戏曲《斩颜良》。
就在戏班演出没多久,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刮起一阵狂风,接着一道巨雷直接劈向了新建的关帝庙,台上演员们还来不及躲避,就被砸中不幸遇难。
接下来的日子里,吕距离颜良庙七公里范围内的地区,居然接连发生瘟疫,不少人和牲畜命丧黄泉。自那以后,吕城再也没人敢修建关帝庙。
此外,吕城的名字还与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吕蒙有关,吕城镇是丹阳四大古镇之一,因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吕蒙在此地屯兵筑城而得名。吕蒙是东吴攻灭关羽的最早倡议者,因此吕城镇与关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关羽北伐之前,他曾梦见一只猪在咬自己的脚,并对儿子关平说“今年可能会遭遇厄运,回不到江陵了。”后来,关羽果然被吕蒙的部将杀害了。
此外,吕城镇还有一个颜良家族,而颜良是关羽在白马坡斩杀的名将。因此,颜良的后人也对关羽十分不满。因此,吕城镇不能修建关帝庙也就不足为奇了。
关羽的故事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而吕城关于关羽的传说,更是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对英雄的崇拜,还能感受到历史的复杂性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