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某年,天下大旱,老百姓没有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
有人将这个情况报告给了皇帝,这位皇帝对此感到很是诧异,一直嘟囔着:“没有饭吃,没有饭吃......”
突然他好像想到了解决办法,对大臣说:“何不食肉糜?”意为“为何不去喝肉粥呢?”大臣们听后,面面相觑,哭笑不得。
这位说出“千古名句”的皇帝,就是西晋的第二个皇帝——惠帝司马衷。
史书称惠帝为人戆𫘤(gàngái),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痴呆。这样一个智商有问题的人,怎么会登上最高宝座呢?
要知道,司马衷的父亲晋武帝司马炎可是拥有后宫嫔妃近万人,这帮女人一共为司马炎生了二十多个儿子,其中光是活到成年熬到帝国封王的就有十八个之多。
既然竞争如此之大,那问题就来了:这个看上去脑子有问题的司马衷是如何在这群智力正常的皇子中“脱颖而出”的呢?
司马衷能成为皇帝要感谢三个人:老妈、老婆、儿子。
好妈妈—杨艳
杨艳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一位皇后,出身名门望族。尽管司马炎坐拥万人嫔妃,但是杨艳始终是他最为宠爱的一个女人。杨皇后为司马炎生了三个儿子,本来司马衷有一个哥哥,但不幸早亡,司马衷就这样成为了第一顺位继承人。说来也怪,“长发委地、姿容甚伟”的司马炎和“少聪慧、善书、姿质美丽”的杨艳,这样强大的基因竟然丝毫没有遗传给司马衷,最悲催的是,除了司马衷,司马炎和杨艳生的其他儿女都非常正常。或许正是这份“独特”,杨艳在众多儿女中独宠司马衷。
虽然司马炎早早将司马衷立为太子,但每当看到太子那呆滞的眼神,司马炎总觉得心里堵得慌,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和杨艳商量,想要换个儿子做太子。这个提议遭到了自己老婆的强烈反对,“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杨皇后大声的对司马炎说道。杨艳之所以如此保重司马炎的太子之位,不仅仅是出于母爱,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杨艳需要在后宫中稳固自己的位置,“母凭子贵”无疑是最好的方法。虽然司马炎和杨艳的关系很好,但是耐不住司马炎出去偷吃啊。当时后宫有位叫胡芳的女子就备受宠爱,一时风头无两,还被封为贵妃,杨艳危机感袭来,她极力维护司马衷的位置,就是为了不让后宫其他女人生的儿子有可乘之机。但是精心谋划的杨皇后没有看到自家儿子登上皇位的那一天,就驾鹤西去了。但是她留了后手——推荐自己的堂妹杨芷来继续当皇后。看着与自己相守二十多年的杨艳眼泪涟涟,司马炎实在无法拒绝,点头答应了杨艳最后的请求,杨芷取代自己的堂姐成为了司马衷新的“保护伞”。
好老婆—贾南风
司马衷第二个要感谢是自己那个又黑又丑又凶的老婆贾南风。纵欲过度的司马炎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他不禁开始担心起自己的身后事,难道真的要叫司马衷来继承自己的皇位吗,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可不能毁在自己手里啊。换太子吧,老婆和下属都不同意;不换吧,这死后也不放心啊,这可咋整?司马炎开始频繁对太子进行观察、考核,换或不换,总得有个理由吧~一次,司马炎为了试验司马衷,故意召集东宫的大小官员参加宴会,然后写了问题给司马衷作答,以此来考察他处理政务的能力。这个突然袭击可吓坏了司马衷,他根本不知道如何作答,这可怎么办,好在司马衷身边还有个贾南风。贾南风深知这次考试的重要性,万一答不好,自家老公可能就要从太子的位置上下来了,这样自己的太子妃也就是个笑话了,这可万万不行啊。但东宫属官都参加了宴会,所以只能另找“枪手”。贾南风先找来一位有学问老先生帮忙作答,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卷子写的那是洋洋洒洒,但她总觉得哪里不对。手下张泓提醒说:“太子不读书,但答题却引经据典,一定会被识破是代答的,倒不如按意思直接作答吧。”贾南风觉得有理,就让他代为作答,再让司马衷抄写。司马衷拿着抄好的答案回复司马炎,司马炎一看觉得回答正合适,虽然都是大白话,没有太多文采,但逻辑清楚,中心突出,文通句顺,司马炎颇为满意,打这以后,司马炎再也不打算废掉司马衷了。司马衷就这样靠着作弊成功,保住了太子位。
乖儿子——司马遹
相传让司马炎做出决定的关键,是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司马遹是司马衷与才人谢玖所生,自幼聪慧。据史书记载,这位谢玖原本是司马炎身边的才人,但是由于司马炎担心自家的傻儿子不懂男女之事,就派她去教导司马衷男女之事。虽然司马衷的脑子不太灵活,但是运气却挺好,没过多久便传出了谢玖有孕的好消息。是隔代遗传,还是(此处省略若干字),不想八卦。总之,司马炎非常喜欢自己的这个孙子,经常带在身边。有一次,司马遹和司马炎路过猪圈,看到膘肥肉厚的猪后说:“猪已经够肥了,为何不杀掉犒劳诸臣,而让它们继续浪费粮食呢?”司马炎听到孙子所言,非常高兴,对身边大臣说:“此儿当兴我家”。又一日宫中失火,司马炎登楼查看火势,年仅五岁的司马遹拉着祖父的衣襟,让他退到火光照不到的地方,原因是深夜发生意外事件,必须提高警惕,不能让火光照到皇上,以防不测。可以想象当时司马炎内心的欣慰之情,这样的孙子完全可以成为一代明君,但前提条件是他的父亲首先要成为皇帝,因此在废立太子司马衷的问题上,司马炎不再动摇。这多少有些像千年以后,康熙看上自己的孙子弘历一样。但雍正比司马衷强太多,所以大清王朝最终迎来了“康乾盛世”,而西晋却走上了败亡之路。
登基
公元290年,武帝司马炎驾崩,司马衷开始了他糊涂但也悲催的皇帝生涯。司马炎临终前,本来指派自己的叔父司马亮和老丈人杨骏辅助司马衷。但是皇后杨芷和自己的父亲为了独揽大权,“趁你病要你命”,偷偷把司马亮从找书上抹掉,所以在司马炎驾崩之后,朝政由杨骏掌控。这让有着远大志向的贾南风不爽了,你杨骏再怎么说也是臣子,凭什么我老公的国家你个说了算,于是私底下找了司马玮和司马允(司马炎的儿子),已造反的借口灭了杨骏三族。要不说女人狠起来就没男人啥事了呢,解决了杨骏之后,贾南风反手设计继而解决了司马玮和司马允。从此贾南风成为了继司马衷之下,万人之上的掌权者。要说贾南风还有什么烦心事,也就剩下子嗣这件事,不知道是不是亏心事做多了,贾南风一直没有生下儿子,眼看着司马遹一日日长大,这以后继位了,自己要被置于何地啊。都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贾南风先是废了司马遹的太子之位,然后趁司马遹流放之际,命人打死了他。就这样,这位被司马炎给予厚望的皇太孙在23岁死于异地。在贾南风的一系列骚操作期间,作为这个国家的头头——皇帝司马衷,存在感十分的不足,好像这一切都和自己没啥关系。太子司马遹死后,贾南风也没得意多久,一个月后,贾南风死于赵王司马伦手下。从此,司马衷成为了真正的傀儡皇帝,过去虽然不由自己做主,但那个做主的毕竟是自己媳妇,经过这场事变,做主的变成了外人司马伦。但是傀儡皇帝也不好当啊。公元301年正月,掌握朝政大权的司马伦宣告继位,41岁的司马衷成为太上皇。司马伦的举动引起了众怒,大家都是皇亲,凭什么你能做皇帝,至此,著名的“八王之乱”全面开战。公元307年1月8日,晋惠帝司马衷突然死亡,据说是吃了司马越送来的毒饼而死,史书记载,他的死相十分难看,四体抽搐,折腾了好一阵才咽气,这算是个历史上的一桩疑案,最大嫌疑人首当其冲是“八王之乱”中的最终胜利者东海王司马越。当然,具体内幕,我们也就无从考究了。但无论到底被谁所杀,对于在这场皇族大混战中苟延残喘到48岁的司马衷来讲,或许已经不再重要,此时死去应该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吧。司马衷死后,他的兄弟司马炽登基为帝,是为晋怀帝。在“八王之乱”之后,西晋元气大伤。周边少数民族开始拉帮结伙,对朝廷发难,反晋浪潮崛起,形成了“五胡乱华”的局面。刘聪(前赵皇帝)率军攻入洛阳,晋怀帝在逃往长安途中被俘,太子司马诠被杀,史称“永嘉之变”。之后晋怀帝也被毒杀,西晋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