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苦盗。有郄雍者,能视盗之貌,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晋侯使视盗,千百无遗一焉。
晋侯大喜,告赵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奚用多为?”
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
俄而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郄雍也。”遂共盗而残之。
晋侯闻而大骇,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郄雍死矣。然取盗何方?”
文子曰:“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且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
于是用随会知政,而群盗奔秦焉。
——出自战国·列子《列子·说符》
晋国被盗贼太多的情况所困扰。有个叫郄雍的人,能够看出盗贼的相貌,只要观察他们的眉目神情,就可以判断是不是盗贼。晋侯派他去辨别盗贼,千百个人当中不会遗漏一个盗贼。
晋侯非常高兴,告诉赵文子说:“我得到一个人,全国的盗贼都没有了,何必用那么多的人呢?”
赵文子说:“您依赖观察外貌来捉拿盗贼,盗贼不但捉不完,而且郄雍一定会不得好死。”
不久,一群盗贼商量说:“我们之所以走投无路,就是因为郄雍。”于是盗贼们合伙抓住并杀死了郄雍。
晋侯听说以后十分震惊,立刻召见赵文子,告诉他说:“果然像你说的那样,郄雍死了。然而以后用什么方法捉拿盗贼呢?”赵文子说:“周朝时候的谚语说:‘视力好到可以看见深渊里的鱼,这样的人不吉祥;聪明到可以推测出隐藏的事情,这样的人会有灾祸。’如果您想要没有盗贼,不如选拔贤能的人并任用他们,使得统治者政治清明,好的风气在下面流行。老百姓有了羞耻心,怎么会去做盗贼呢?”
于是晋侯任用随会来主持政务,而盗贼们都逃到秦国去了。
说“举”:“举”的本义是“双手抬起,往上托”,如“举案齐眉”。
“举”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释义。
晋侯先后采用了两种方法来对付国内的盗贼。首先是用“能视盗之貌”的郄雍来辨认盗贼,结果贼还没有抓完,郄雍却被盗贼杀死。
随后晋侯采用了赵文子的建议,任用贤才使得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结果盗贼不用抓自己全都跑掉了。
所以处理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样只会治标不治本。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抓住并解决问题的根源,如此才能彻底根除,以绝后患。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天天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