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12万吨航母的里程碑,为什么美国媒体急了?

2022-07-28   烽火俊赫

原标题:明明是12万吨航母的里程碑,为什么美国媒体急了?

【话说军世】航母作为海军中的核心主力舰艇,也是强国海军的重要象征,目前拥有正规大型航母的国家很少,而能真正建造大型航母的国家就更少了,其中航母建造实力最强目前仅剩中、美,尤其是美国航母不仅是全核动力,尺寸和吨位上都远超他国,最新的福特级航母不仅技术水平高,12万吨的满载排水量也是目前的最大,不过美媒似乎也对此并不满意。

明明是12万吨航母的里程碑,美国媒体咋还急了

近日,美国纽波特纽斯船厂发布了一个通告,福特级航母2号舰的建造工作完成了一个“里程碑”:安装了1800英里的电缆,并交付了1000个装修完毕的舱室。就数据上来说,这确实非常的惊人,1800英里电缆,约长2896.8公里,不过,相比造船厂的“兴奋”,美国媒体似乎并不“买账”,反而提出了“批评”。

美国媒体文章表示:福特级2号舰肯尼迪号航母(CVN-79)“现在还在庆祝里程碑,而不是已经交付给海军,那就是在给美国的国防工业丢人。”美国的防务专家和美国军迷们对此也是类似的态度,原因很简单,建造速度“太磨叽”了。

要知道,这边刚刚下水的18航母,开工要比肯尼迪号晚得多,但是就在一个月以前下水了,建造进度实际已经很接近肯尼迪号了,肯尼迪号在2011年切割第一块钢板的时候,这边还一艘航母都没有呢,这让以军工能力著称的美国,“面子”往哪放?

1、5年的差距:建造速度差太多了

福特级是美国海军最新一型航母,满载12万吨左右,使用电磁弹射等新技术,首舰福特号(CVN-78)2005年开工,到2013年时下水,2017年时才服役,2号舰肯尼迪号(CVN-79)2011年开工,2019年下水开始舾装,预计2022年晚些时候才会开始弹射等系统测试。

对比之下,18号航母是2018年才开工的,2022年就下水舾装了,预计2023年就能开始海试,17号航母同样比肯尼迪号晚开工,2013年时才开工,2017年下水,2019年就已经服役了,两艘舰才开工到下水都是5年工期,从下水到服役也都是差不多2年的时间。

建造速度对比更为直观的是:福特级的3号舰企业号(CVN-80),是2017年开工,实际比18号航母还要早几个月,二者的开工时间相对接近,结果到了2022年,18号航母下水了,企业号(CVN-80)在2022年4月份时,近5年来的建造进度只达到了13%,难怪美国媒体要“急”。

而美国新一代航母的建造速度从开工到下水要差不多8年,从下水到服役要差不多4年的时间(肯尼迪号从开工到现在已经11年了,仍然还没有开始海试,有可能要将建造时段再延长一些),这样对比,航母的建造时长方面,有着5年的速度差,而建造一艘航母工期达到或超过12年,目前只有美国和印度能够达到这一“里程碑”。

2、新航母排队苦等:美国仅剩一家的航母建造企业

美国航母建造速度慢,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仅剩“纽波特纽斯船厂”这一家航母建造企业,美国目前仅有两家造船厂可以造核动力舰艇,能造核航母仅有纽波特1家,另一家只负责建造潜艇,相比亚洲在造船领域的崛起和超高比例的全球商业造船占比,美国造船业对比二战时代的盛况早已大幅度的萎缩了。

美国没有足够的船坞造航母,是现在航母建造速度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航母的建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设施就是“用来航母总组的船坞”,也就是常说的干船坞。

目前全世界各国中能够进行航母总组装的大型船坞一共就那么几个,此前俄罗斯航母的维修因浮动船坞沉没而中断,就不得不又“挖”了一个大型船坞,而纽波特纽斯船厂不仅是美国唯一能造航母的船厂,其厂的大型船坞也是美国目前唯一能进行航母总组的船坞。

这直接就导致了如福特级4号舰多里斯·米勒号(CVN-81)在2021年就开工了,但是要一直等到2026年才能进入船坞总装,因为要排队等待目前在船坞的企业号(CVN-80)下水,而按目前的建造进度来说,2026年企业号能否按计划下水,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也成为当前美国航母建造“航母虽然开工,但是要排队等待进船坞”的常态。

缺少足够的有经验的熟练工人,则是美国航母建造缓慢的另一个原因,对此,美国CBO(国会预算办公室)就指出,“缺乏技术工人是海军的一大难题”,在最近几十年中,美国造船业一直在萎缩,仅剩的造船业,也是依靠美国海军的订单而存活,这就导致了大量有经验造船工人的流失,这类人员的补充并不是大量招聘就能够迅速弥补的,让美国像二战那样造船业的“火力全开”,也不像有些“人”嘴上说的那么简单,更不是一两句打鸡血的口号就能够真的扭转的。

来自俊赫君的胡说:核动力更强大,但不是造得慢的借口

每当说到国产先进装备的时候,总会有些“人”跳出来要“正视差距”,现在这已经成了一个的“梗”,在航母领域,核动力确实有着动力强大和接近无限续航方面的优势,这也是核动力航母被推崇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军航母和潜艇采用全核动力,本身也是为了长时间远洋航行,配合其远离本土的全球部署、实现全球打击的需要,目前其他国家现在都还没有明显的这类需要,且,核动力航母虽然不用加燃料,却依旧需要定期补给航空燃料和食物等各类物资,并不是一直在海上“撒欢”跑。

另外,核动力战舰造价过高、维护时间过长,2015-2020年,美军核潜艇累计需要进行414次维护,实际只有191次按时完成,其余维护的延迟总时长高达2525天(相当于6.9年),这也是美国早早放弃继续建造核动力巡洋舰的原因。

同时,如果说美国航母造得慢,是因为美国航母是核动力,这就多少有点要核动力要“背锅”的意思了:建造进度慢了5年左右,都是因为造舰载核反应堆么?对此,同样是核动力的尼米兹级表示“不服”,尼米兹级航母前三艘舰建造时长为8年,从罗斯福号开始的后7艘,建造时间已经缩短到了6-7年。

而美国航母建造进度慢,直接影响的也是其航母的换代计划,尼米兹级虽然性能仍然强大,不过其服役时间已经相当长,最早的两艘尼米兹级是1975和1977年服役的,距今已经近50年,尼米兹级前5艘都是1990年前服役的,如果说俄海军军舰老旧,美军航母和巡洋舰,其实同样不“年轻”了。

也许有些人会说尼米兹级航母性能依旧“吊打”,又或者是封存舰队“复活”的说法,只是对军事常识了解较少的人才会“捧场”,舰体老旧本身存在的隐患,对于美军自己来说早已心知肚明,老舰艇的基本机械和结构强度状态差,难以应对高强度战争,是摆在眼前的问题,也是不争的事实,但以福特级航母目前的建造速度来说,尼米兹级可能还要再坚持很长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