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清华原创丨西山公园游记(散文)

2023-10-10     真言贞语

原标题:石清华原创丨西山公园游记(散文)

西山公园游记

(散文)

文/石清华

长假,孙子随爸妈外游,我与老婆也出去看看。

十点多钟即登上跨区域公交车鄂101去华容。公汽从大东门出发,沿途上下的乘客很多,上下地点不同,价格不一样。车上没有售票员,乘客上车时,不管有多少人,司机都会逐一询问下车站名,然后报价。乘客扫码,收款报告,行动快捷,大约不会出错。

有一站上了十几个人,其中有一长长黑发与一黄黄短发的年轻女人结伴上车。她们可能不知该车的购票规矩,登车即扫码两元。司机问她们到哪里下车,报站名后司机说要三块钱,你们每人再扫一块钱。她们遵照执行,走到里面。车行一会儿后司机大声问:“那位黄头发的美女,你扫了一块钱没有?”

“扫啦。”

“你拿来我看看。”

黄、黑头发都没拿给司机看。走了几站,司机再次要求:“黄头发的美女,把你的微信拿来我看看。”她俩走到司机旁,黄头发向司机亮出手机。

“哦,你的是三块钱。另一位给我看看。”

黑发女人弄了一会儿手机,自言自语:“怎么扫码失败啦。”

“请你再扫一下吧。”

“收到一元。”

很快到站,黄、黑头发下车。黑发女人出得起一块钱,但是不是想蒙混过关呢?有可能。扫码是不是失败了呢?只有自己知道。这么多人上下,司机都能记得清楚吗?也许他早忘了,而今挣钱不容易,赚得一块是一块呀。哪知司机这么精明,好在还有充分的理由。

从华容区换乘中巴去鄂州市,十二点钟左右在鄂州市旅游服务中心门前下车。去服务中心拿了几张不同的公园宣传画片,很快来到西山公园门前。

站在城堡似的大门前向上望去,顺山势而建的古寺群次第而上,寺庙顶着寺庙直到山腰。古寺群被东北西三面青翠的山环抱,只有朝南的一面敞开,供来去的游人观赏,方便信男善女的朝拜。山中时不时地有亭台轩榭的尖顶、飞角在绿树丛中探出,也许在窥视这热闹的世界吧。

回看勒石:西山,古称樊山,北挽长江,南望南湖。山高海拔170米,但山势险峻,层峦叠嶂,飞泉漱玉,风景秀丽,气候宜人。

西山人文底蕴深厚,三国时期,孙权在此告天即皇帝位,建避暑宫。东晋高僧慧远在此开创佛教净土宗。古往今来,元结、苏轼、黄庭坚、张耒、周邦彦、陆游等文人墨客,在此或隐居耕读,或访古探奇,留下了许多华美的篇章。贺龙元帅率军驻鄂城时到访西山,陈毅元帅曾赞叹西山不亚于庐山。1987年5月20日,西山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湖北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2022年9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西山是大自然的恩赐,不可仿造,古寺曾经有过。至于何时修建得如此完美,游客似乎没必要去考问,只要赏心悦目、玩得开心即可。

我随游客朝古寺徐徐上行,边走边看。快进山门时,山坡竹林脚下倾斜的叠石堆上面,有四只黑白交错、个头不大的猫。它们或坐或站或卧,但都面向人行道上的游客,半睁着两眼,你几句我几句“喵、喵”地轻唱。时时变换位置、姿势,你歌我和,引得不少游客驻足,“呵呵”地笑。有几个靓女拿着手机对着它们,猫们也许知道是要带走其倩影,马上彼此紧靠,摆好漂亮的造型。游客们纷纷伸出大拇指:“人间的灵猫。”

山门是寺庙群的第一层级,规模不大、比较低矮,古寺门楣上书:古灵泉寺。

古灵泉寺坐落于西山东坡之上,故又名西山寺。初建的古灵泉寺不知毁于何时,现存寺庙是清同治三年(1864年)湖广总督官文捐款修建的。后经多次维修扩建,才有了今日规模。

穿过古灵泉寺不大的房间,上行较为平缓的几十级石砌台阶,大约相当于两层楼高,来到了第二层级的天王殿。

天王殿空旷大气、碧瓦飞甍、古色古香。大殿正中是一尊巨大的金身佛像,熠熠生辉,应该是天王或佛祖吧。金佛周边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南方增长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四方天王皆手握利器、虎视一方,各司其职,拱卫天王。神仙世界也和人间一样么?官儿得有众人拱卫,方显得威风。但不知是神仙造人间还是人间造仙界,也许仙界人间有相通之处吧。

出天王殿继续攀登几层楼高的台阶,便到了第三层级:大雄宝殿。

这个殿是整个古寺群最大的。雄踞西山东坡的最佳位置,俯瞰脚下的来去车辆、芸芸众生。殿宇回廊、大气恢宏。殿中顶天立地的大佛,掌控脚下的信男善女。晨钟暮鼓的僧人,也许肉体凡身,需要休息,只有空座、钟、鼓。但见门槛内有一中年妇女双手紧合、仰望大佛,直挺挺地跪着。

离殿再爬几层楼高的台阶,进入第四层级,也是古寺群最高处的罗汉殿。殿内恬静肃穆,无人值守,只有游人无声地穿来走去,观赏千姿百态的金身罗汉。有游客细数后相聚:“有五百个罗汉。”

“不,有五百零四个。”

“五百零八个。”

数时有误差,属于正常,五百罗汉是不会少的。经常听人说信佛者要苦心修炼,可得个金身罗汉。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信奉某一观念者大约不可胜数,可成就金身罗汉的却寥若晨星。看来,人生在世,为自己活着、开心活着,不必为难自己。

殿上有办公楼,办公楼上有藏经楼,绕殿一周,没找到上楼之处。仰视各方,门窗紧闭,也许高处不胜寒吧。

从寺院最高处往西山攀登,亭台轩榭掩映在树竹丛中,不论游览到哪一处,皆会美不胜收。

拥翠亭,坐落在积翠门内的青龙桥旁,为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潘光宪所建,1960年重建。亭子三面环山,山上树木葱郁,绿草满坡。一面临壑,山谷悠远。时有虫儿、鸟儿弄破恬静,给亭中小憩的游人唱着动听的歌。也许如此,古往今来,被客人视为游山赏景的名亭。

革命烈士彭楚藩墓。彭楚藩(1884年—1911年10月10日)华容凉亭村人,是辛亥革命准备武昌起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时不幸被捕,壮烈牺牲。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幸福,应受到人们永久地缅怀、崇敬。

秀园,是座具有江南古典建筑风格的园林,位于剑石峰和石门峰之间。原是吴王避暑宫所属的御苑,因其秀丽清新,故名。1991年由扬州古典园林专家设计重建,更是古貌添新颜,为其增添了无限的活力和多姿的风采。说是吴王御苑,有可能。观古今帝王,纵然是明君,也不会忘记享受玩乐。君王并非神仙,人之常情,似乎不可指责。

时不时的诗文牌匾,平添了厚重的文化氛围。西山万岭松(唐朝·杜牧):邀侣以官解,泛然成独游。川光多媚日,山色正矜秋。野竹疏还密,岩泉咽复流。杜村连滴水,晚步见垂钩。

如何评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从言为心声来看,晚唐杜牧大概在咏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吧。

试剑石。会稽著名铸剑工匠鲍唐采武昌铜铁,锻造了一把宝剑献给孙权。孙权为了试其锋芒,携剑上山,对天祷告:“若苍天有归,成全我东吴大业,必削铁如泥。”言罢,手起剑落,石头一分为二,一立一卧。一千多年过去,试剑石成为孙权以武而昌的象征。

比剑石。相传刘备与孙权曾先后试剑于此,故此石一分为四。赤壁之战前,刘备驻军樊口,登临西山,抚石举剑祝曰:“联吴抗曹若成,则剑劈石开。”果如其言。后孙权见此石怒曰:“玄德以吾剑不利耶?吾方欲攻之,先一验吾剑。”言毕,剑落星飞石破,石上双痕宛然。明朝有诗人曰:“割据提雄剑,双痕勒石边。”

二者实际上是望楚亭下几块黄中带青的乱石,是不是合成的硅酸盐也未可知。反正后人考证三国故事确实曾在此上演,那便是无可挑剔的景点。

望楚亭,屹立于西山最高处,远望亭顶与青云相接。明朝正德六年(1506年)湖广兵备副使恽巍为纪念楚国诗人屈原而建。国家重臣屈原被放逐之后,仍不忘对楚国的眷恋,创作了许多怀念故国的诗篇。因《涉江》中“乘鄂渚而反顾”的望楚之情、爱国之心而得名,并成为荆楚大地的一座名亭。

独立亭中,透过竹树、俯视四方,但见高楼大厦星罗棋布、布满八方,江水缠身、薄雾缭绕、蜿蜒东向。眺望远处,感慨万千,觉宇宙之无穷。

黄武亭。公元222年,孙权在“夷陵之战”大胜之后,在武昌称王,正式建立吴国,定年号为“黄武元年”,大赦天下,自此延续到公元229年称帝。建立此亭,是为彰显吴王威风,雄视宇内。

也许是真的吧。

下山重回大雄宝殿,四个和尚正坐于大厅的一角,敲着木鱼、铜铃歌唱似的诵经,但愿能护佑国家强盛、人民幸福。

大殿正中巨大的佛像后边,上山时经过此殿时,有个中年女人跪在门边的小凳上拜佛。两个小时过去,她还跪在这里,只是向佛靠近了一个小方凳。也许好奇,便站在一旁详细打量。她看上去三十几岁,身材高挑、清瘦。乌黑的头发,用灰白的发夹卡夹在脑后,上着浅蓝长上衣,下穿暗红色长裤。面部灰暗,显得皮包骨头,双眼深陷。目不转睛地盯着伫立的佛像。两膝跪在黄色略微后倾的方形小凳上,膝盖以上至头顶,笔挺挺的一条直线。至少两个多小时,那是对生命极限、虔诚信念的考验。

可敬的善女,面对青灯古佛,你在为良缘祈祷么?你在为苦难祈祷么?你在为来生祈祷么?不论为谁,都令人敬佩。如果众人皆为国强民富如此祈祷,那么华夏子孙将会虎踞东方,谁敢小觑?

出得山门,回望西山,你才明白: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有不一样的世界。

(2023年10月1日)

【作者简介】石清华(男),退休教师。出身卑微,有幸长成,但岁月蹉跎,一事无成,只好勤奋干事,踏实做人。胸无大志,交游平民,酸甜苦辣,离合悲欢,渗透于心。然盼其觉醒,努力上进。替己谋福利,为国尽忠诚。畅叙平民事,共享人间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b60452bd5e3f24af1a246040fd681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