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城溢价回落,15万亿房地产已达顶峰?专家:2020年“大结局”

2019-10-17     蓝白观楼市

在2018年,房地产成交额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5万亿元,也是今年人们不断提起的一个数字。

有人欢喜,也有人忧。

在前段时间举行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专家们各执一词。

经济学家巴曙松称,这么多的房地产销售额,太高的话会挤压了其他资源配置。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主任陈淮“回怼”:账不能这么算,从相对增速来说,房地产的规模还是会增长。

而中国指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称,“15万亿”后,市场会发生结构性变化,2019年楼市大概率会下降。

不管各类观点的分歧有多大,15万亿这个数字,确实让整个市场感到了一丝不安。

10月17日,安居房产研究院发布了《2019年三季度楼市总结报告》,报告指出,商品房销售金额已在2019年达到顶峰。

他预计,在房地产去产能化背景下,商品房规模见顶,2019年商品房销量或呈现“一增一减”,全年的销售面积同比减少,但销售金额依然有望突破15万亿大关。

这“一增一减”,对楼市来说代表了什么?

首先,销售面积减少,说明三四线的房子不好卖了。

毫无疑问,就房地产施工面积而言,三四线要比一二线高的多。

数据显示,近年一线城市施工面积占全国的比例不到6%,二线城市占比在28-29%左右,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高达65%-66%。

也就是说,7成的房子,都是在中小城市卖出去的。

在去年,房地产销售面积达到了17亿平米,三四线楼市居功至伟,事实上,在过去几年,因为棚改货币化的推动,大量的拆迁户拿着现金去“扫楼”,把积压已久的库存一扫而空,造成了各城市房子的短暂热销。

有因就有果,如今销售面积下降,这口“锅”肯定要三四线背上。

其次,面积下降,销售额却逆势增长,只能说明一二线更受青睐。

原因无他,大城市的房屋单价更高。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近日发布的《100城住宅价格报告》显示,13个城市步入了“超高房价”行列,另外还有12个城市的房价步入了“过热”区间。

按划分标准,大于两万一平米,即为“超高房价”,介于1.4万元-2万元/平方米的房价定义为“高房价”。

在超高房价名单中,京沪广深赫然在列,还有厦门、杭州、福州、南京、苏州,更有三亚、珠海、东莞、燕郊等“外溢”区域。

动辄就是几百万的房子,这些地方稍微有点热度,销售额就上去了。

从2019年的市场热度也可以看出,一二线城市尽管面临重重束缚,依然展现出了强大的购买力,比如连续加码的苏州,动不动就是万人摇号的杭州和南京,包括中西部的新一线两大龙头成都和西安,只要有新房出现,从不缺买家。

土地市场的表现,更直观一些。

据证券日报10月17日报道,从开年至今来看,300城土地市场延续低位运行状态,溢价率已经连续5个月下调,9月份300城土地出让平均溢价率下滑至7.7%,接近去年市场最冷期间水平。

300个城市地价连跌将近半年,这才是房地产市场的真面目。

正如笔者一直在重复的观点:一二线很美好,三四线才是楼市的真相。

一二线城市,只是少部分人的独角戏,只有广大的地市和县城,才是大部分购房者的归宿,毕竟,还有10亿人没有坐过飞机,5亿人没有用过抽水马桶,这话不是我说的,是经济学家李迅雷的统计。

因此,我们不能拿着一二线的火爆,去畅想整个楼市未来的市场有多宏大。

这样来看,15万亿的楼市规模达到顶峰,也就不奇怪了。

以前是扩张,是进攻,是各个城市普涨,别管城乡结合部,还是远郊的农村,沾着一丁点概念就能炒起来。

以后是收缩,是防御,是大小城市分化,高估的城市房价会回归理性,低估的“洼地”将不复存在。

此消彼长之下,掰开手指算算,房地产的好日子,确实没多久了。

如果非要预测还要等多长时间,不妨再参考专家的看法。

安居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称,从2020年始,全国商品房的规模,无论是销售面积,还是销售规模,都将进入缓慢的下行通道。

中泰证券经济学家李迅雷日前表示:记得2017年的博鳌论坛上,我提出房地产的拐点或发生在2020年前后,颇受争议。如今,我依然认为基本确认拐点了。有人期望房价长期走平,不可能!走平对于贷款投资性买房者而言,就是亏损套牢,全球没有走平案例,因为这不符合资产特性。

这两位专家的观点很一致:2020年,房地产就会上演“大结局”,3个月之后,会见分晓。

一个行业经历了20年的高速发展,汇聚了六成以上的家庭财富,推高了近60%的居民杠杆,关联了上下游近20个行业,也确实到了该歇歇脚,调整一下的时间了。

笔者觉得,对普通购房者来说,没有任何影响,该吃吃该睡睡,一定程度上反而是好事。

那些热度奇高的一二线城市,房价倒挂的现象会大幅缓解,二手房估值会回归合理,那些人烟稀少的三四线新城区,以及一二线的郊区,会以更快的速度现出“原形”。

某种程度上,我们应该庆幸这个时刻来的很“及时”。

至少能让大家明白一点:买房子,是一件“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事,而不是“飞蛾扑火”式的鲁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aoT3G0BMH2_cNUg5oN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