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圣宗耶律隆绪在位时,曾梦见四个人围着他,每人分得两份食物。他认为这是吉兆,于是派人寻访四人。不久,他找到了一位名叫张俭的汉人,认为张俭的名字“俭”与梦中四人正好相符。
张俭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他很快就得到了耶律隆绪的赏识,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在宋辽两国的外交舞台上,他展现了他出色的外交才能,为“澶渊之盟”的达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耶律隆绪对张俭非常信任,他将张俭视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在耶律隆绪去世前,他特别指定张俭为顾命大臣,辅佐自己的儿子耶律宗真。
耶律宗真是一位年轻的皇帝,他还没有足够的经验来治理国家。张俭则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宰相,他对辽国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了如指掌。在张俭的辅佐下,耶律宗真逐渐成长为一位明智的君主。
一次,耶律宗真和张俭正在议事。耶律宗真想趁西夏与北宋交战之际,占领关南地区。他问张俭:“如果我们出兵攻打关南地区,宋朝会不会抵抗?”
张俭回答说:“宋朝的军力不如我们,他们肯定会抵抗。如果我们贸然出兵,可能会陷入持久的战争。”
耶律宗真听了,有些不悦。他说:“我们辽国是强大的,宋朝怎么可能抵抗得了我们?”
张俭说:“宋朝虽然弱小,但他们有自己的优势。他们地处中原,人口众多,粮草充足。如果我们出兵,他们可以拖住我们,等待其他国家来援助。”
耶律宗真听了,觉得张俭的话有道理。他问张俭:“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张俭说:“我们可以不必出兵,只需派遣使者前往宋朝,以辽国的强大之势,宋朝必然会自行割让土地。”
耶律宗真听了,觉得张俭的建议很有创意。他立即派遣使者前往宋朝,果然如张俭所料,宋朝最终同意割让关南地区。
耶律宗真对张俭的建议非常满意,他封张俭为陈王,并赏赐了许多珍宝。然而,张俭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他将所有的珍宝都归还给了耶律宗真,并劝告皇帝,即使国家富裕,也应该注重节俭。
耶律宗真虽然听了张俭的劝告,但内心并不完全认同。他认为自己有权享受一切,怎能过上苦日子呢?他甚至怀疑张俭是否真的像传闻中那样廉洁正直。
为了试探张俭,耶律宗真安排人在张俭的袍子上烧了一个洞,想要看看张俭是否会因此换上新衣,从而揭露他的虚伪。
一年后,耶律宗真在一次朝会上,发现张俭的袍子上有一个修补痕迹。他问张俭:“你的袍子怎么破了?为什么不换一件新的?”
张俭回答说:“这件袍子我已经穿了几十年了,既习惯了,又觉得没有必要浪费金钱。”
耶律宗真听了,感到非常惊讶。他问张俭:“难道你不觉得这件袍子破了不好看吗?”
张俭说:“我只求能遮羞即可,其他的都不重要。”
耶律宗真被张俭的节俭所感动,他当即下令打开宝库,让张俭随意取用。但张俭坚决拒绝,只从宝库中挑选了三匹粗麻布,表示作为百官之首,他应该以身作则,做节俭的榜样。
张俭的节俭精神深深地感染了耶律宗真。他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奢靡生活,开始注重节俭。他还下令,朝廷上下都要以张俭为榜样,勤俭节约。
在张俭的辅佐下,耶律宗真成为了一位明智的君主。他勤政爱民,励精图治,使辽国国力日益强盛。
张俭也因其才华和品德,受到了后世的尊敬。他被称为“辽朝第一相”,他的事迹也被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