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企业未来将由单一的施工监理向全过程、全方位监理发展

2023-08-14   普华有策

原标题:监理企业未来将由单一的施工监理向全过程、全方位监理发展

监理企业未来将由单一的施工监理向全过程、全方位监理发展

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制于1988年开始试点,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立法形式做出规定,明确“国家推行建筑工程监理制度”,通过连续多年持续的政策推进,在十四五期间,整个工程监理行业迎来一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管理标准逐步规范、行业整合不断深入、技术发展不断完善、数字化智慧化管理全面覆盖的发展契机。

随着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工程项目不断规模扩大和复杂程度不断加深,市场对工程监理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建设工程监理行业朝着专业化、规范化、现代化的方向稳步发展,建设工程监理行业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营业收入稳步增长。监理行业的积极参与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建设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对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全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强化监理管理,我国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政府投资控制机制逐步完善,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监理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行业发展历程

(1)第一阶段(1984年-1992年):引进探索,试点萌芽

1984年,9月,发布了《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提出建立有权威的政府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至1988年7月创立监理制度前仅地市一级就建立起了1,736个工程质量监督站。

1988年3月,新组建的建设部首设“建设监理司”,同年7月,原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建设监理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创立并试行建监理制度,明确创立建设监理制度的初衷就是建立一个高智能的咨询服务业。至1992年底,全国累计对1,636项、投资额2,396亿元的工程项目实施监理。

(2)第二阶段(1993年-2003年):稳步发展阶段

1993年,第五次全国建设监理工作会议召开,工作会议总结了中国4年多来监理试点的工作经验,宣布结束试点工作,标志着中国建设监理制度走向稳步发展的新阶段。根据原建设部1993年第16号部长令—《工程建设监理单位资质管理试行办法》,原建设部首次认定了59家甲级资质的监理单位。

1997年11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于1998年开始实施,明确工程监理单位划分为不同的资质等级,经资质审查合格,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

(3)第三阶段(2003年-2013年):规范化阶段

2003年2月,原建设部发布《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鼓励具有工程勘察、设计或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发展成为具有设计、采购、施工(施工管理)综合能力的工程公司。

2006年12月,住建部、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该《规范》成为了建立项目管理组织、明确企业各层次和人员的职责与工作关系,规范项目管理行为,考核和评价项目管理成果的基础依据。2007年,原建设部先后发布了《工程设计资质标准》《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使工程监理行业进一步规范化。

(4)第四阶段(2014年-2017年):市场配置资源转型、重新定位阶段

2014年起,受房地产投资回落、制造业投资下滑、房屋施工面积减少等因素影响,我国建设监理营业收入增速开始放缓,2015年增长率不足4%,行业迎来市场配置资源转型、重新定位的发展阵痛期。

(5)第五阶段(2017年至今):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阶段

2017年2月,我国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对工程监理行业进行重新定位:进一步简化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政府投资工程应带头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鼓励非政府投资工程委托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全面落实各方主体的工程质量责任,特别要强化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健全企业负责、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2019年3月,我国发布《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完善和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实施办法,标志着经过两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工程咨询服务已经全面跨入了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新阶段。

2、工程监理行业市场规模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工程监理行业强制监理制度覆盖面的扩大及强制监理执行力度的增强,我国工程监理市场规模整体稳步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行业内具有建设工程监理资质的企业由2017年的7,945家增至2021年的12,407家。工程监理企业从业人员由2017年的1071780人增长至2021年的1,669,600人。行业目前呈现出了快速发展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工程监理企业承揽合同额由2017年的3962.96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2,491.65亿元。其中工程监理合同额从2017年的1676.3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103.88亿元。

根据统计数据,工程监理企业营业收入由2017年的3281.7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9,472.83亿元。其中,工程监理收入从2017年的1185.3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720.33亿元。

3、发展趋势

(1)由单一的施工监理向全过程、全方位监理发展

我国的工程监理行业目前仍然以施工阶段监理为主,并且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工程质量控制、安全控制和建设工期控制,对投资控制和合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起到的作用有限。事实上,除了施工监理阶段,项目设计阶段和决策阶段也需要专业的监理团队来控制投资和质量,所以,监理企业未来将呈现由单一的施工监理向全过程、全方位监理发展的趋势。

(2)提升BIM(建筑信息模型)等技术的应用水平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经过多年发展,BIM应用的成效已逐步被业界认可,据统计,有效应用BIM可以降低40%的设计变更,提高20%-30%的劳动效率,并降低5%左右的总造价。我国监理企业应用BIM技术的经验较少,“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进BIM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工程监理中的融合应用。提升BIM等技术的应用水平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3)建设工程监理将逐步规范化、法制化

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许多法律法规来对建设工程的监理行为进行规范,但由于我国企业的法制意识较为薄弱,依然会出现监理企业合同管理意识不强,有法不依的现象,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行业的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市场机制运行,促进建设工程的高质量发展,工程监理行业未来势必要更加规范化、法制化。

(4)建设工程监理向国际化发展

“十四五”规划提出以来,中国工程监理事业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许多大型监理企业正在积极开拓国际工程服务市场,通过拓展企业规模,提升监理人员技术水平等方式来不断提高企业效能和核心竞争力,打破只有国外监理企业进入我国的被动格局,逐步向国际化监理发展。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3-2029年工程监理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L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