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要脸吗?婆婆拿我的金镯子给小姑当陪嫁

2019-09-11   知音真实故事

讲述人:张琴, 女,50岁

自从婆婆住进我家,我那小姑子也借口搬了进来。没多久,好端端的小姑非要去医院做手术,于是,我们家躺了两个病人!得罪不起也送不走——

01

2017年,公公突发心脏病,骤然离世。同年,婆婆被查出了食道癌。我们几个子女,四方奔走,到处求人,终于在合肥市找了最好的医生给婆婆开刀,手术做的很成功。

可临近出院,婆婆到底和谁一起生活成了难题。

婆婆生了三男一女,我老公是老二。她平时和老大一起住在六安老家的祖宅里。这次婆婆手术后,我老公和小叔坚决不同意让我婆婆再回老家,大家都想为老人尽孝。

几个子女争论不休,最后决定婆婆出院后,三个儿子家轮流照顾,一家住三个月。

因为我家离医院最近,所以婆婆出院的第一站就是住在我家。为了让婆婆安心养病,我特地把我们的主卧腾出来,换上了新的床单被套,还装上了新空调。

婆婆出院那天,家里来了一大家子人。我做了十菜一汤,还给婆婆另准备排骨蘑菇汤和小米南瓜粥。

婆婆躺在床上,说吃啥都没味道,我给她夹了一点肉末茄子,她又说茄子软趴趴,吃着难受,,让我把老公叫来陪她聊聊天。

我觉得婆婆有话要说,便把碗筷递给我老公,自己先出去了。

晚上,老公支支吾吾地和我说,婆婆希望小姑来我家照顾她。我听完很不乐意,反问我老公:“是我照顾的不好么?我们不是早就商量好了么?我先把十天年假休了,在家照顾妈。

之后妈就可以下地走走,囡囡也放假回来了,我每天上班前把菜做好,囡囡热一下就行了。再不行,我们请个小时工,也就中午做个饭的事。”

老公搂着我的肩膀安抚道:“没人说你不好,只是我妈觉得终归是自己女儿照顾的顺心,请个外人在家,花钱不说,还让人以为子女不愿意照顾她呢。”

我还是不情愿,问道:“小姑来咱家照顾妈,她自己家不要了啊。”

“我妹上个活刚停,现在在家呆着也没事。妹夫去打工了,孩子上学也不在家。来咱家照顾妈,顺便帮你打打下手,挺好的。”老公笑嘻嘻地说。

我知道这事肯定没得商量了,婆婆和老公已经定下来,和我说不过是通知我罢了。我气得抱手坐在飘窗上不说话。

公公在世时,家境一直不错。所以,三个儿子读了书,唯独小女儿小学毕业就辍学了。这事是我公婆一家的遗憾。尤其是我老公,因为他是家里唯一的大学生。

以前面对小姑的种种无理举动,我老公总说:“我妹没文化,不要和她计较。”婆婆也是对小姑偏爱有加,觉得小姑是个可怜人。所以,小姑的要求,都是有求必应。

那年,我刚生完囡囡,在婆婆家坐月子,正逢家里在给小姑准备嫁妆。有天中午,我在午睡,迷迷糊糊看到婆婆在翻我的柜子。

我坐起身来,问婆婆是不是有事。婆婆慌忙说在找东西,让我别起来了。

后来,我发现我陪嫁的金镯子不见了。我婆婆见这个事瞒不下去了,才告诉我镯子给小姑当陪嫁了。

我和老公结婚的时候,我爸妈一分彩礼都没要,只给了我一对金镯子。得知我的嫁妆变成小姑的嫁妆后,我在家痛哭。

老公也十分气愤,可那又能怎么样,已经陪嫁出去的东西还能要回来么?

这些年,无论是小姑家盖房子,还是买车,我们都是能帮就帮。不能帮的,由我婆婆出马,一哭二闹的,也还是帮了。

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没人再提过那个镯子的事,这事也在我心中淤成了结。

所以,我非常不乐意小姑来我家。但是,她还是拿着行李住进了我家。

来的那天,她一进我家,就抢着打扫。准备午饭也是手脚利索,没半小时,饭就做好了。

午饭后,婆婆把我拉到一边,对我说:“你看,大惠(我小姑的名字)来你这照顾我都耽误上班了,人家也要生活,你之前不是想找保姆么,不如把给保姆的钱给大惠吧,都是一家人,钱给外人不如给自家人。”

我也能体会小姑的难处,况且婆婆都开口了,小姑来我家照顾婆婆,顺手还帮衬我做点家务,于情于理都该发工资。

我说:“妈,那你看,我给小姑一个月4000工资,我再给她2000买菜,你觉得行不行。”

婆婆满脸堆笑:“多少钱你看着给,都是一家人,不用算那么清。”第二天,我就把买菜钱给了小姑,嘱咐她每天买点好菜炖点汤给婆婆养身体,不够再找我拿。

头几天伙食都不错,每顿荤素搭配,四菜一汤。可是一周没过,我发现我家餐桌已经绿油油一片了,炒白菜,炒包菜,辣椒炒干子,韭菜炒千张,尽是这几个菜的排列组合。

我忍不住试探地问小姑:“大惠,天天吃这么素,妈身体哪吃得消?”小姑扒着饭,嘟嘟囔囔地回我:“给妈做了排骨汤。”我起身去厨房,一揭盖,里面就三四块排骨。我不悦地问:“怎么汤里就几块排骨?”

小姑脖子一横,说道:“排骨汤是做给妈喝的。你们要补什么?吃那么多也不怕三高。”我转头看老公,老公躲避我的视线,闷声不吭。

于是,我索性每天下班自己买菜,排骨是天天都买的,隔三天就买一只乌鸡,周末买野生黑鱼,可这些都被小姑存放进冰箱冷冻室里了。

我每每问起,小姑给我的理由就是,鸡和鱼都是发物,妈不能吃,天天吃排骨,妈已经吃烦了。

02

女儿暑假回家,因为我们的主卧让给了婆婆和小姑,我和老公住进了女儿的次卧,女儿不得不去书房支小床。

女儿上过烹饪课,做菜比我做的都好吃。她也想为奶奶尽一份孝心,就提出要揽下中午做菜的活。

可这个提议却引起了小姑的不满,认为女儿是针对她。于是每到吃饭,小姑宁愿吃咸豆角,也一口都不吃我女儿做的菜,婆婆也说不合口味。

为了家庭和睦,我们最终还是将掌勺大权交给了小姑。

女儿私下和我透露,婆婆并不是不喜欢她做的菜。有一次女儿在做菜,透过玻璃看到,婆婆在用手偷吃餐桌上的鱼香肉丝,吃了好几口,吃完还用手指把菜扒匀。

但是到了真正吃饭的时候,婆婆又和小姑一起只吃咸豆角和青菜。

天天吃素的日子实在难熬,我和女儿达成共识:每天晚上趁着散步,去附近快餐店吃点好的。

我叫老公和我们一起出去开小灶,他义正言辞地拒绝了我,说:“我也是农民的儿子,苦出身,哪有这么娇气,我妈能吃,我就能吃。”

有天晚上,我和女儿在家应付地吃了两口就出门去牛肉面店加餐。一进门,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

女儿指着那个背影,叫了一声:“爸。”看着老公面前的那碗牛肉面外加大排,我们一家面面相觑,哭笑不得。

小姑来家大半个月的某天,她突然提出趁在市里的机会,要去医院做子宫肌瘤的手术。

老公和婆婆举双手赞成,都说拖了那么久的病,早就该去医院做掉了。小姑去医院前,找我预支了一个月的薪水,说是做手术身上的钱不够。

就这样,小姑做完手术,我家躺了两个病人。

因为小姑和婆婆都在我家养病,我家一时竟比过年还要热闹。女儿返校后,每个周末,小姑的儿子都要来我家住,说是来照顾他妈,可每次都是周六午饭点来,上一下午网,周日睡到十一二点,吃个午饭又走了。

来家里拜访的亲戚也是络绎不绝。我就得忙进忙出地伺候一大家子人。这样一来,伙食费一下子超出很多,我想到了月头给小姑的2000,她也只买了一周的菜,应该还剩下不少。

一天晚饭后,我看小姑躺在床上边嗑瓜子边看电视,便和她商量:“大惠,你看这个月都结束了,这段时间我买菜花了不少钱,你那买菜钱还剩么?剩的话就给我吧,我下个月买菜用。”

我自认为没说什么过分的话,没想到激怒了小姑。她一下子从床上弹起来,指着我说:“嫂子,你是不是不放心我,我才休息两周,之后又不是不照顾妈,不买菜了?

你是不是觉得我在你家躺着,占你家便宜了?有什么就直说,不要拐弯抹角的。”

婆婆在一旁听到,急忙赶来:“大惠都动手术了,你还想让她干活。你有什么活,我来帮你干。不是我说你,你手缝那么稀,钱都漏光了。”

“妈,我买那些好菜是想让你和小姑补身体呀。又不是糟掉了。”我急忙反驳。

“我们才吃多少东西?你一家三口每顿都吃四菜一汤,还有你女儿,每天喝酸奶,吃冰激淋,这些都是给我们买的么?”婆婆中气十足地回我,一点也不像一个做了大手术,需要恢复的病人。

我女儿靠在主卧门口,看着房间里发生的一切,说道:“姑姑,买菜钱是不是给弟弟买手机了?你连手术钱都没有,上周哪来的钱给我弟呀?”

小姑的脸红成了猪肝色:“真是没大没小啊!这都是你妈教的!我们家就没出过你这么不懂尊敬长辈的东西!”

“你们就知道欺负我妈,知道我妈念过书,不和你们计较。这么瞧不上我妈,你倒是把我妈的金镯子还给我妈呀。”20岁的女儿早已明辨是非,为我抱不平。家庭大战就这样被触发了。

我见状,赶紧捂住女儿的嘴,把她拖出门去。关上家门的时候,还能听见小姑和我婆婆在房间里鬼哭狼嚎的声音。

我知道女儿是想帮我出头,但是无论女儿说的在不在理,这都是一场吵不赢的架,解决这件事的关键还得是我老公。

可是晚上,老公息事宁人的态度令我失望。无非是老一套说辞,小姑和婆婆没有文化,让我和女儿不要和她们斤斤计较。

看在当年家里让他念书,没让小姑念书的份上,让我们再忍一忍,还有两个月,婆婆就去小叔家了。

话已至此,我自然只能作罢。万万没想到,小姑住进我家的第二个月,小姑父从北京打工回来了,也住进了我家。

小姑父原来在一家园林公司上班,公司老板和小姑父是旧识,一直对小姑父照顾有加,小姑父患有三高和糖尿病,干不了重活,平时的工作就是帮花木洒洒水。

这家公司原本是做公家生意,这几年各单位都提倡勤俭节约,定花草的单量大大减少,公司一日不如一日。

小姑父今年一直拿基本工资,各项补贴也都没有了,小姑父觉得这是针对他,一气之下跑回来了,说要在城里找两天工作,在我家落个脚。

加上一到周末,小姑的儿子也要来,我家只有三个房间,怎么分配都是住不下的。索性我们一家三口搬了出来,在小区对面的宾馆开了一间标间。

一想到自己明明有家,还要住在外面,我和女儿在宾馆里气得落泪,老公在旁边保证说,人家也不会住了不走,就这两天的事,克服下就过去了。

这一保证就整整住了一周。我本还在暗自欣喜,心想小姑父还是明点事理的,没有说一直呆在我家。

结果吃饭的时候,小姑喜形于色,和我老公说:“阿庆(小姑父名)打算在学校附近开个小商店,市口不错,估计过几个月就能把欠你的三万块还上。”

这个消息让我措不及防,当场呆住。搞了半天,小姑父离开,是因为我老公私下赞助了他三万块做生意!

可是以小姑父那个不靠谱的性格,怎么可能会踏踏实实做生意。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小姑父又跑回北京,干他的老本行了。

至于那三万块,就像我当年的金手镯一样,没有了后文。

03

熬过了三个月,婆婆终于被小叔家接走。但小姑却还留在我家,她让我帮忙物色一份工作。

为了让她早点离开,我四处托人,找了好几份工作让她挑,可她不是说太累,就是嫌钱太少。我看她根本不是诚心找工作的样子,就甩手不管了。反正女儿已经回学校了,我也不回家给她做饭了,我每天三餐都去单位食堂吃。

果然僵持了一阵子,还是小姑先憋不住,开了口,她又提出让我老公给她儿子找份体面的工作。小姑说:“我这辈子没念过书,就这样了。但我儿子不一样呀,他肯定要进单位的,不能再像我和他爸这样到处给人打工了。”

“这进单位是要凭本事考的,哪这么容易?”我老公也已经表现出了不耐烦。

“那不是还有没编制的么?你就糊弄我不懂,你上次给那谁找了工作,我都瞧见了,妈都和我说了。亲外甥不帮,帮别人你倒很上心。”

我老公急忙解释:“人家985毕业的,单位正好缺这方面人才,我就是拉个线。他来上班,讲道理还是我们单位占了便宜。”

“那我不管,你不帮亲外甥,说到哪都是没道理,不然我们让妈评评理。”

真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和小姑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我总结了三个规律。第一,我家小姑,只要听说这事我们能办,她绝不自己想办法。大到找工作,小到买特产。

第二,只要有一件事我们没帮她办好,我们就里外不是人,并且火速传遍老家全村。

第三,她从不觉得我们帮助她,是出于亲情,而是理所应当。

疲惫不堪的我们一心只想送走小姑。最后老公给小姑的儿子找了一份在项目上测量的工作。虽然在项目上,但是薪资待遇都不错,又是国企,算是符合小姑的要求了。

按照约定,我们结给小姑8000块钱看护费,小姑才终于从我家搬了出去……可是,再过几个月,婆婆又会来我家住。

照顾婆婆,我自然是没有意见的,可是莫名地,我总担心小姑到时又会卷土重来……

编辑 | 美丽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