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进入三月份,朋友中有一些人已经陆陆续续找到新工作,到新公司入职了。
找到新工作的朋友中,有这么两个人。
A是刚大学毕业两年的职场新人,毕业两年来一直从事市场营销方面的工作;
B是已经有六年工作经验的熟练工,这六年辗转于行政、人事等事务性的后勤岗位。
A、B二人虽然年龄不同,工作领域也不同,在分别进入不同公司的不同岗位之后,却产生了相同的困惑:
进了新公司,一定要经历一个阶段的“打杂”。
A同学因为年纪还小嘛,打打杂也没什么不平衡,就当锻炼了;
而B同学已经快三十岁了,到了新公司,还被自己的主管呼来喝去,尽是做一些端茶倒水买盒饭之类的杂事,她觉得分外委屈:
自己分明已经有六年工作经验,完全可以胜任更复杂的工作,但进了新公司,却仍然免不了接受应届生一样的待遇!
新人入职都是打杂,但为什么有人后来逐渐升职,有人却一直打杂?
-2-
其实,对于我个人来说,部门里来了新员工,我通常也会安排其适当做一些杂务。具体比如说:
同事们开碰头会,让新员工负责做会议纪要;
我要做个ppt,会吩咐新员工去找材料、找素材;
老员工要出个方案,让新员工就去联络关系人、打电话、做备忘录;
……
等等,诸如此类的杂务。
看上去是不是很熟悉?
熟悉就对了,因为,几乎每个熬出头来的职场人,刚进入公司工作的时候,都是这么过来的。
但是,这并不是上司对员工的苛待,或者老员工欺负新员工什么的。真相并非如此。
让新人做杂务最大的用意在哪里?
很多做主管的人可能都不会很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让新人打打杂,最大的意义是:
“打杂”,是接触新环境、熟悉新事物的第一步。
同时,这也是考验一个新人在试用期表现的第一关。
新人入职都是打杂,但为什么有人后来逐渐升职,有人却一直打杂?
杂事都是小来小去的事情,但是,越小的事情,就越能折射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细节和工作能力。
毕竟一个新人入职,跟部门里的老员工其实一开始都是陌生人,大家要靠什么认识你、理解你呢?
难道一上来就委以重任,让你经手几百万的大项目么?显然不现实。
虽然很多人不愿接受,但职场最现实的一点就是:
新人要想给同事、上司和老板留下印象,主要还是得靠“把杂活做好”这件事。
然而,很多人的职场生涯,从“打杂”这里,就开始呈现出一道明显的分水岭。
大家一进来都是打杂,平平等等;
过了两三年,刚开始一起打杂的人,有人升职了,有人离开了,还有人一直在打杂……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新人入职都是打杂,但为什么有人后来逐渐升职,有人却一直打杂?
-3-
职场上对长期做普通员工的人,有个隐晦的称呼,叫:表哥表姐。
因为这种类型的员工,平时工作中占比最大的事务就是:做各种表格。
跟我一起入行的一个小师妹就是这种情况。
在上一家单位,她是以“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岗位入职的。
她那个单位有点特殊,是一家传统行业大集团下的互联网子公司。我们俗称的“大甲方”,
虽然说顶着一个互联网公司的名分,但大部分开发业务都是外包出去的,平时工作很轻松,
她作为测试,也就是检查检查外包公司交上来的成果,挑挑毛病,仅此而已。
小师妹给部门主管打了三个月的杂,终于顺利转正了。
然后,三个月过去,又三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
她在技术领域没有得到任何成长和进步,在这家公司一年多,成功晋级成了“表妹”!
新人入职都是打杂,但为什么有人后来逐渐升职,有人却一直打杂?
她对我抱怨:
“你知道我一天天都干啥嘛?
早上一去,先擦桌子、浇花、把水壶接满热水,然后装模作样地看看外包公司提交上来的工作报表,其实五分钟就看完了,我得足足瞪上两个小时!装做很复杂的样子!不然我就没事做!”
我忍住笑:“然后呢?下午干啥?”
她继续咆哮:“下午就是把外包公司发来的东西,在我的电脑上再次整理成表格,然后发给领导!再给他粘粘发票,再把发票上的金额和内容整理成表格!天呐!我就是传说中的表妹吧!”
新人入职都是打杂,但为什么有人后来逐渐升职,有人却一直打杂?
她觉得长期这样下去,自己好好的职业规划可能就要废掉了。
所以,一年后她就辞职了,甚至接受了小幅度的降薪,去了一家真正的互联网公司做测试。
虽然在那里比之前忙得多、累得多,但是她在本职技术上获得了飞速成长,薪水也是指数级的飞涨。
当然,刚进这家互联网公司的时候,作为新人,她还是打杂,但是她却并不排斥,因为在这家公司的打杂,跟以前有本质的不同。她在新公司的打杂,大多都是围绕技术方面的,比如:
--汇总部门的工作周报——这样她就有机会熟悉测试组每天的工作和各成员的分工;
--整理部门的会议纪要——通过这种方式了解目前部门里正在进行的项目进度;
--leader做测试方案的时候她忙帮找资料、整理文档——这样就可以一点点介入真正的测试工作,为自己将来独当一面做准备。
在新公司转正之后,她对我说起在新公司的工作经历,感觉还蛮有活力的,不再是之前在那家传统企业时像一条咸鱼一样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