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全天震荡分化。降息预期落空,12月金融数据出炉,怎样看待?

2024-01-15     格上财富

原标题:市场全天震荡分化。降息预期落空,12月金融数据出炉,怎样看待?

今日市场

今日市场全天震荡分化,沪指小幅反弹,创业板指领跌。总体上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3100只个股下跌。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6109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658亿。盘面上,大消费方向再度爆发,其中旅游板块涨幅居前。从市场整体来看,由于当前增量资金不足,所以盘面中的热点延续性相对较差,往往是在经历了一日的拉升后便进入分化整理。消息面上,近日公布了12月的金融数据。12月社融总量表现略弱于预期,但结构上出现了积极的变化。从企业部门贷款来看,结构有所修复;但从居民部门融资意愿来看,依然低迷。另外,今日降息的预期落空。市场此前对于政策利率下调充满期待。对于此次降息预期落空,可能在于当前经济正处于稳固回升过程中,叠加部分银行净息差承压和人民币汇率因素,首月降息的紧迫性不高。本次MLF利率不调整,意味着新一轮LPR报价缺乏调降动力。

截至收盘,今日上证指数收于2886.29点,上涨0.15%,成交额为2692亿元;深证成指下跌0.36%,成交额为3417亿元;创业板指下跌0.88%。今日两市上涨个股数量为1989只,下跌个股数为3112只。

从风格指数上来看,今日多数风格表现不错,其中稳定和金融风格的个股涨幅最大,成长风格的个股表现最弱。近期风格转换较为明显。

盘面上,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16个行业上涨,其中商贸零售,社会服务,交通运输行业领涨,涨幅分别为1.53%,1.19%,1.15%。国防军工,环保,农林牧渔行业领跌,跌幅分别为2.18%,1.57%,1.29%。

资金面上,今日北向资金净流出3.55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入17.50亿元,深股通净流出21.05亿元。近三个月北向资金净流出546.64亿元。俄乌和中美局势对北向资金边际影响逐渐缩小,美国通胀走势和国内经济状况最近对北向资金影响较大。

从风险溢价指数来看,风险溢价率在历史上处于均值+1倍标准差之上时,A股往往处于底部区域。目前风险溢价率为3.71%,低于一倍标准差,万得全A指数处于爬升阶段。风险溢价指数近期小幅震荡,后期市场仍有扰动,但下行空间相对可控,建议投资者择机分批布局。

(注:数据更新至前一交易日,风险溢价率越大,表明配置股票的性价比越高;反之,则配置债券的性价比越高)

热点新闻

新闻一:降息预期落空,如何理解?

1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4年1月15日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开展89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995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7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MLF中标利率别分别维持1.8%、2.5%不变。根据Wind数据,1月将有7790亿元MLF到期,故央行将在1月MLF净投放2160亿元,为超额续作;当天央行还在公开市场净投放390亿元。

MLF利率是央行中期政策利率,与公开市场操作7天期逆回购利率共同构成了央行政策利率体系。由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是由MLF利率和报价加点决定,本次MLF利率不调整,意味着新一轮LPR报价缺乏调降动力。

为推动经济“开门红”,市场此前对于政策利率下调充满期待。对于此次降息预期落空,可能在于当前经济正处于稳固回升过程中,叠加部分银行净息差承压和人民币汇率因素,首月降息的紧迫性不高。

2023年12月新增信贷和社融整体仍在高位,表明经济正处于稳固回升过程中。伴随年初信贷投放和财政资金支出加快,经济修复力度会进一步增强,短期内降息的紧迫性不高。

从银行的角度看,部分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报价行仍缺乏动机和意愿调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从汇率角度看,暂不调降政策利率体现了综合考虑“以我为主”和“兼顾内外均衡”。目前主要经济体加息周期已接近尾声,实际利率已接近经济增速的限制性水平,此次暂不调降政策利率,有利于保持中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利差稳定。

由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是由MLF利率和报价加点决定,本次MLF利率不调整,意味着新一轮LPR报价缺乏调降动力。专家预计,1月LPR报价将维持不变。

一季度有必要降息、降准。虽然首月的降息预期已经落空,但专家普遍认为,在一季度实施降息仍有必要,在年初降息将有利于推动企业实际贷款利率、综合融资成本下行,进一步稳固市场预期。

2023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速、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增速分别为9.7%、1.3%,二者剪刀差仍处高位水平。M2同比增速相对较高表明货币供应力度不弱,但表征活化资金的M1同比增速偏低且比2022年有所下降,反映资金传导至实体存在一定滞塞。为提高资金转化融通效率,一方面需进一步推进结构性金融、财政工具,另一方面也需要数量、价格方面政策宽松,引导实体经济融资的实际利率进一步下降。

实际上,当前欧洲中央银行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均暂停加息,叠加持续偏低的物价水平以及2023年末银行存款利率调降,已为一季度开展降息操作“扫清障碍”。

此外,考虑到一季度国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或对流动性造成扰动,应通过降准等方式,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也在2023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人民银行前瞻性通过降准、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渠道加大流动性供应,为金融机构认购政府债券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平滑可能的短期冲击。

新闻二:12月金融数据出炉,怎样看待?

央行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7万亿,同比少增2401亿;12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94万亿,同比多增6169亿。12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9.7%,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1.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

12月社融总量表现略弱于预期,但结构上出现了积极的变化。

从企业部门贷款来看,结构有所修复。12月企业短贷减少635亿元,同比多减219亿元,中长贷增加8612亿元,受高基数影响,同比少增3498亿元,但录得历史第二高,指向12月企业信贷结构有所修复。12月万亿元国债已经下达超8000亿元,PSL再次重启,这些资金的投入使用有效撬动了企业中长贷的增长。12月特殊再融资债发行规模较少,不再拖累企业信贷。

从居民部门融资意愿来看,依然低迷。短贷方面,年底虽然节假日临近,但居民消费意愿依然较为谨慎,12月居民短贷新增759亿元,在低基数上同比多增872亿元,表现依旧不尽人意;中长贷方面,12月京沪楼市新政对地产需求的提振有限,商品房销售面积虽有所改善,但居民住房需求依然较弱,低基数上中长贷同比依旧少增403亿元,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仍需时日,可能将滞后于经济企稳回升。

12月M1持平,M2继续回落。12月M2录得9.7%,环比再次下降0.3个百分点。高基数、12月居民存款规模同比少增、财政较为克制,是导致M2增速持续下行的主要原因;M1录得同比1.3%,在连续8个月回落后企稳,目前地产需求依然较为萎靡、企业投资意愿弱,后续资金活化效率能否进一步激活有待政策持续发力。同时,M2与M1剪刀差收敛,非银存款回落,指向资金空转问题有所缓解。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内容表述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格上研究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671ad306b72aaaebf51e73ec2abc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