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见过很多一本正经的说法,称岩茶喜欢喝香气太肤浅。
原因嘛,大家都知道,岩茶“重水”,汤感好、滋味醇才是第一要义。
但凡事走偏了之后,都不可取。
新茶客小明,在茶桌上喝到一泡足火马肉后,心直口快,直言求证:
“为啥这肉桂不够香啊?”
结果却得到一番“教育”。
好岩茶不喝香气,只重茶味。
你再尝一口,汤多厚呀,骨鲠感极佳。
传统工艺岩茶的魅力,简直太赞,老师傅才能做出这样的水准……
听完这通下来,十有八九的新手都会听懵。
喝岩茶重水求香,这点的确不假。
但自己在喝茶时,就是喜欢喝香气好的,何错之有?
“好岩茶不需太香”,这种说辞,只是一张遮掩牌。
香气与滋味兼备,才是一流好茶。
空有浑厚扎实口感,但茶香极度寡淡的岩茶,哪怕美其名曰“传统工艺”,也不值得随便原谅。
喝岩茶喜欢喝“香”,其实没错。
不过,喜欢喝茶寻香的你,选岩茶别忽略这4点。
《2》
一、香气尽量选“熟”一些。
还记得暑期档那会儿在试今年的轻火新茶时,狠心淘汰了不少那些香气太生、太青的茶。
其中,有一泡工艺很差的轻火奇兰。
泡开之后,汤水浅黄,微浑浊。
看着这么浅的汤色,和毛茶几乎没两样。
常规沸水试茶时,一注水,尖锐的花香瞬间滚滚而来。
直冲鼻端,十分张扬。
细辨下,这股高调的尖锐花香背后,还伴有明显生涩味。
这股偏生的气息,类似一片刚除草的草地,生青味重。
一闻到这股生味,心里已经有了明确想法。
这样的茶,不必多试,不能入选。
哪怕它的香气乍一闻,特别浓郁、张扬、冲鼻。
但这股生味,也宣告着它的工艺极差。
不仅是做青发酵不足,导致最终成品里,半点没有果香,汤色极浅。
同时,连焙火也有问题。
论火功,比正常轻火茶还要“轻”了一大截,茶叶根本没有吃到火。
这样的茶,哪怕能凭借一时的尖锐花香,骗到部分新手。
但放久后,容易返青。
同时,这样香气发冲,茶味淡薄的品种茶,很容易让人喝腻,根本不是好茶。
《3》
二、选香气幽的,不选茶香低沉的。
正岩茶的香气,大多是清幽内敛的。
但清幽,不代表沉闷。
之前专门鉴别过一款放了5年的中足火岩茶水仙,刚一打开,干茶表面丝毫没有了焙火香。
焦糖香在内的系列焙火气息,无影无踪就算了。
还有一股陈旧宣纸的闷味,干茶闻着不是很清爽。
冲泡试茶,正式泡过一遍后,里面发散出来的气味更是古怪。
盖上凑近闻,一股“故纸堆味”。
气味闷闷的,没有半点自然草木本身的天然茶香。
没有木质香、没有兰花香、没有药香、也没有焦糖香。
从盖上,到汤中,都是一股低沉发闷的气息。
闻到这样的古怪味道,能验证一点,那款水仙早早就放坏了。
跑气变味,香气全失,陈味出现。
这股没存好的“陈味”,与优质岩茶的清幽茶香,差别很大。
因为,风味处于适饮期的岩茶水仙,品种本身自带的兰花香,细幽内敛。
类似穿过一片幽静的密林,山岩之上,无数丛野兰在默默吐露芳香。
随风一吹,混着无数种草木深邃气息,幽香沁人心脾。
《4》
三、不选茶香轻飘的。
茶香轻飘的对立面,是香气落水。
有一回在选十二金钗时,试喝到一款名丛。
那是比较小众的茶,岭上梅。
本身对它期待满满,但泡开之后,陌生极了。
因为,那泡岭上梅的花香特别“妖”。
不是清雅的寒梅香,更像是栀子花的香气。
泡出一道后,汤面上缕缕散发出来的,都是大团大团的栀子花香。
事情发展到这,除了让人怀疑,这泡岭上梅的真身,是其它高香小品种装错泡袋外,其它还能勉强接受。
但尝试下喝下茶汤后,失望极了。
茶汤当中的“水香”,极弱。
在喝茶时,除了能从茶汤里喝出几分焙火保留下的烤坚果香外,花香、果香等系列基础香型,一概没有体现。
这种闻着香,尝着淡,香气轻飘虚浮的岩茶,若是遇到,尽早淘汰。
《5》
四、警惕将焦糊味,宣传成熟香。
做青发酵适中的岩茶,不会带有明显青涩味,后期经过焙火发展茶香后,一款岩茶本身的花香、果香等基础香气,也能修炼成更成熟、沉稳的个性。
但熟香这个概念,不能滥用。
之前有朋友拿来一泡正岩铁罗汉,找我们一块喝茶。
泡茶之前,他提前铺垫。
“这泡铁罗汉的熟香明显,滋味厚重,味道比较足,就是喝不惯的人容易hold不住这么强的滋味。”
听到这,心底无比好奇,快快试茶。
但可惜,剪开泡袋倒出干茶,瞄到的第一眼就感觉不对。
干茶条索偏暗,焦黑色,无光泽。
这干茶颜色,未免太深!
但凑近闻,更是古怪,一股烤糊的味道。
冲出来的茶汤,是标准的酱油汤,红里发暗,毫无清透感。
很明显,那泡铁罗汉的焙火有问题。
焙火太急,茶味受损,才会出现这股焦糊味!
等到这时,才开始后知后觉。
原来朋友口中提到的“熟香”,不是平时熟悉的熟果香、熟花香。
而是这股浓浓的烤糊味!
这个误会真是闹大了。
将焙火不当的焦糊味,当成所谓的熟香,哪里能买到好茶?!
《6》
岩茶喜欢喝香一些的喝茶情结,不难理解。
香气与滋味兼具,喝下又香又醇的茶汤,更能带来美妙的综合饮茶享受。
武夷岩茶的茶香体系丰富。
山场香、品种香、发酵香、火功香……
完整一套茶香组合拳下来,放眼茶圈,难逢对手。
栀子花香、兰花香、 玉兰花香、梅花香、奶油香、木质香、粽叶香、桂皮香、烤坚果香、焦糖香,各式茶香的巧妙组合,看点颇多。
有经验的老茶客,会在正式喝茶之前,先欣赏茶香。
尤其是拿到一泡陌生的新茶,不知底细。
先确认茶香,别心急贸然入口。
等到确定这泡茶没有任何杂味,茶香舒适,各方面的香气表现没有败笔。
再去细细啜茶,倒也不迟。
喝岩茶“求香”与“重水”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只要是好茶,同时两手抓,才是正常操作!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