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张柳 王光杰
病例介绍
患者为56岁女性,以“发热10天,加重伴气短3天”入院。
1月19日
10天前(1月19日),患者接触病毒肺炎患者(家人)后出现间断发热、乏力、纳差。
1月23日
6天前(1月23日),发热最高最高40℃,无明显寒战,服用退热药后缓解,门诊检查后经验性给予奥司他韦治疗。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WBC)6.3×109/L,中性粒细胞(Neut)% 64.4%,淋巴细胞(lymp)% 28.1%,淋巴细胞绝对数1.77×109/L,血红蛋白(HGB)132 g/L,血小板(PLT) 210×109/L。
C反应蛋白(CRP) 14.0 ml/L。
CT如下图:可见双肺多发散在毛玻璃影,以右肺中下叶为明显。
图1 1月23日肺CT
1月26日
3天前(1月26日),患者出现咳嗽胸闷,气短,吸氧能症状能缓解。1月26日CT提示病毒性肺炎进展,予以甲强龙、丙种球蛋白等治疗。
辅助检查
CRP 48.3 ml/L,血常规:WBC 8.5×109/L,Neut% 90.4%,lymp% 6.7%,淋巴细胞绝对数0.57×109/L,HGB124 g/L,PLT 279×109/L。
CT可见:双肺渗出明显增多,病灶明显多发、扩散病情进展。
图2 1月26日肺CT
1月29日
患者治疗效果一般,复查(1月29日)CT提示肺炎进展,核酸检查结果提示:新冠肺炎,为进一步治疗入院。
既往史:无特殊。
入院查体
空气下血氧饱和度(SPO2) 84%,面罩10 L/min下94%,呼吸频率(RR) 26次/分,心率(HR) 100次/分,血压(BP)145/70 mmHg。
辅助检查
血生化: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240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127 U/L,白蛋白(ALB)33.9 g/L,总胆红素(TBIL) 6.9 μumol/L,碱性磷酸酶(AKP) 164U/L,r-谷氨酰转肽酶(r-GT) 275 U/L,肌酸肌酶(CK )19 U/L,乳酸脱氢酶(LDH) 308 U/L,血清肌酐(Cr)47 μmol/l,尿素氮(BUN) 6 mmol/L,超敏CRP 6.9 mg/L。
血常规:WBC 6.49×109/L,Neut% 83.2%,lymp% 12.2,淋巴细胞绝对数0.79×109/L,HGB 119g/L,PLT 527×109/L。
细胞因子:白介素(IL)-2受体1047 U/ml(223~710 U/ml)IL-6 10.98 pg/ml(<7 pg/ml),肿瘤坏死因子(TNF)α 11.5 pg/ml(<8.1 pg/ml); IL-8 12 pg/ml(<62 pg/ml),IL-10 5.3 pg/ml(<9.1 pg/ml)。
降钙素原(PCT) 0.14 ng/ml(0.02-0.05 ng/ml);铁蛋白:598.6 μg/L(15-150 μg/L)。
凝血:凝血酶原时间(PT)14.5 s , 纤维蛋白原(FIB) 6.54 g/L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 42 s , D二聚体(D-dimer)1.53 μg/ml。
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1286 pg/ml(<247 pg/ml),肌钙蛋白(TNI) 6.9(<15.6 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0.7 ng/ml(<3.4 ng/ml)。
甲流、乙流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结果:阴性。
CT可见:双肺渗出明显进一步增多,范围继续扩散,累计双上肺,双下肺合并部分实变可能,病情继续迅速进展。
图3 1月29日肺CT
病例分析
基于上述病例及目前收治患者初步观察显示,新冠肺炎患者的常见症状为发热、咳嗽,进展快、病情重的患者多会出现憋气、气短、气促等呼吸困难表现,吸氧有一定程度缓解。
化验中白细胞整体升高不明显,而大多数有淋巴细胞减低,炎症因子大多有一个或多个的明显升高。凝血系统会出现高凝高纤溶(纤维蛋白原、血小板、D-dimer升高),如果病情加重进一步消耗会出现PT、APTT延长,血小板下降,但出血症状目前我们观察的患者组暂时尚不常见。CRP升高常见而PCT升高不常见,整体上说明患者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但合并细菌感染在早期非重症患者并不常见。
纳差、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是第二大类常见症状,肝酶升高不少,但多为轻中度,危重患者终末期可能会有进一步加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中,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的不少见,BNP、TNI升高患者不少,应该警惕病毒性心肌炎或严重炎症反应导致心脏缺血、急性左心衰等严重心脏事件可能。
此类患者的CT早期即可查出异常而患者往往症状并不太明显,CT虽然与一般的病毒性肺炎对比影像学无特异性表现,但对于湖北尤其武汉的患者而言,在特定的时间出现大量类似患者,尤其对于较为明确的病毒接触、家庭聚集史,临床上应该诊断新冠肺炎,这一点也已写入最新的国家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第五版)中。部分患者即使SPO2下降明显时的自觉症状并不重,但氧疗后往往能有改善。说明氧疗对于此类患者较为重要和有效,抗病毒治疗方面目前暂时无特别有效的方案,以氧疗为代表的器官功能支持和调谐、对症治疗仍是目前最主要的手段。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oNUHAB3uTiws8K072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