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輝煌的成就
隋朝是一個蓬勃發展,大建設、大作為的朝代,這為各類人才提供了施展機會,在土木建設領域湧現了眾多建築師,李春、宇文愷與何稠是當時建築大師的代表。
李春像
610年李春於現今河北省寧晉縣洨河建造安濟橋,安濟橋是目前世界最古老的現存完好的大跨度單孔敞肩坦弧石拱橋,圓弧拱的跨度大,圓弧拱仍然夠高,水上船隻來往通過非常方便。安濟橋橋拱不是使用半圓拱,而是使用跨度大、扁平率低的單孔1/4圓拱橋樑結構,是建築史的重大成就之一。另外四個小橋洞節約石料二百多立方米,又減少橋身五分之一的重量,讓橋基部分的負擔大大減輕。同時可以起分洪緩衝的作用,減輕洪流對橋身的衝擊力量。
宇文愷曾為隋煬帝造觀風行殿,殿下置輪軸,離合便利,可以分開行動,也可以合成一個容納數百人的大殿。何稠為隋煬帝造六合城。在攻城時,一夜間可以合成一座周圍八里、高十仞的大城,城上能列甲士,立旗仗。何稠能用綠瓷製玻璃,與真玻璃無異。
隋朝造船技術達到很高水平,能造起五層樓的宏偉戰艦。
來自網上的隋運河圖
584年,隋文帝為了將關東資源便利的運至關中,引渭水自長安再次開鑿到潼關的廣通渠。587年,為了興兵伐南朝陳,循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鑿的邗溝興建山陽瀆,自山陽(今江蘇淮安縣)至揚子(今江蘇儀征縣)入大江邊的江都。605年開通通濟渠(汴渠)。西段自今洛陽西郊引谷水、洛水入黃河。東段自滎陽汜水鎮東北開始,循夫差所開運河故道,引黃河經汴水、泗水達淮河。同年又發淮南民十餘萬人再度修築山陽瀆,整治取直,中間不再繞道射陽湖以直達長江。為了征伐高句麗,便於運輸龐大的物資規模,降低運輸成本,608年,發河北諸郡民男女百餘萬人開通永濟渠,引黃河支流沁水南至黃河,北接衛河直達涿州(天津市),完成運河北段。涿州便成為東征高句麗的人員與物資的集中地。為了將江南的稅收糧食和紡織品運到東都洛陽城,610年,開築江南運河,自京口(鎮江市)引大江經吳州(蘇州市)至餘杭的錢塘江,至此完成運河南段。
在運河兩岸築御道,種植柳樹護岸。所開的運河大部分是利用自然河道或是疏浚前代業已乾涸的舊溝,只有小部分才是真正完全新開鑿的。所征徭役是動工開鑿的運河附近的勞力。
由廣通渠、永濟渠、通濟渠、山陽瀆和江南運河組成的隋唐大運河長達摺合今2700餘千米。洛陽城位居運河中心,西接大興城,南通杭州,北通涿州,成為天下貨物集散地;江都形成江南貨物集散地,成為隋唐經濟重心;運河沿岸也如雨後春筍般的發展出數座商業城市。隋唐大運河為運河沿線的經濟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建成後六百餘年時間之內成為溝通南北雙方的重要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紐帶,促進運河沿線各州縣的經濟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