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經濟的寮國

2019-08-05   治國評論天下

計劃經濟的寮國 (本篇文章的人均GDP全部都是已經換算成了2013年的美元價值所應該對應的數據)

這是一個與我國雲南相鄰的默默無聞的熱帶內陸國,面積達到23.6萬平方千米,比河南面積要大,只是由於人口密度只是中國的五分之一,人口總量才不大,給我們小國的印象。雖然他也是計劃經濟國家,但由於屬於越南系,名氣遠沒有朝鮮大。

根據聯合國統計司和IMF數據,1970年人口數量268萬的寮國人均名義GDP42美元,人均實際GDP995美元,相當於2013年人均實際GDP排名181名的尼日水平,2013年人均實際GDP最低的中非為604美元,通過這樣的對比,我們可以感受到寮國當時的這個收入水平是很低的。

1971年到2013年這43年時間,人均實際GDP增長了369%(同期美國、英國、泰國人均實際GDP增速分別為116%、137%、478%),達到2013年4666美元(同年泰國為14136美元),人均實際GDP年增速3.66%。寮國經濟起點低,平均經濟增速應該快一些,但是寮國這段時間的人均經濟增速卻明顯不如泰國,這主要是由於20世紀90年代之前的寮國經濟增速比較慢所致。那時蘇聯還沒有解體,一部分學習蘇聯的國家還沒有拋棄蘇聯模式,還沒有走向改革開放的道路,寮國是其中之一。

如果從1992年開始計算,1992年到2013年這22年時間人均實際GDP增長184%,年均4.86%,這比1971年到2013年這53年時間的跨度範圍內的人均實際GDP增速大了1.2個百分點,這是寮國改革開放的成績顯示。如果想讓對比效果更顯著,我們可以計算1971年到1991年這21年時間的人均經濟增速,這21年人均實際GDP增長了65.2%,年均2.42%,這個經濟增速接近同期成熟已開發國家經濟增速,這意味著如果寮國不改變社會制度,其經濟增速會一直如此,與成熟已開發國家類似(同期美國、英國分別為2.06%、2.24%),就難以縮小與已開發國家的差距了。

2001年寮國人均名義GDP為308美元,2006年達到601美元,5年時間人均名義GDP增長95%,年均增速14.4%。2007年到2013年寮國人均名義GDP增長了148%,達到1594美元,年均增速13.9%,扣除美元貶值因素以後,依然大於同期人均實際GDP增速,這依然體現了這個道理,人均經濟增速快於美國的國家,人均名義GDP增速大於人均實際GDP增速是普遍現象。

2013年人口數量達到678萬,1971年到2013年這43年時間,增長152%,年均增長2.18%,這是同期世界人口較快增速水平,這是寮國社會發展水平落後的體現。寮國人口增速還沒有到明顯下降的時候,如果不考慮周期性人口增速變化,近幾年的人口增速數據顯示,寮國人口增速最高峰應該是1991年(同年人均實際GDP1644美元)的2.955%,2011年(同年人均實際GDP4146美元)人口增速已經下降到2%以內了,並且比高峰時期的20世紀90年代的人口增速下降了近三分之一,這可是不小的下降幅度。毫無疑問,寮國人口增速會隨著人均收入的提高而逐漸下降。是富裕程度的提高帶來了人口增速的下降,不是人口增速的下降帶來了富裕程度的提高,這是我們必須要清楚的邏輯。

寮國2014年生育率為2.90,2010到2015年生育率預測中估值為3.05。人口增速近2%的寮國,生育率處於較高水平,屬於正常現象。

越南系的計劃經濟國家由於土地沒有來得及集體化或國有化運動,避免了類似蘇聯或柬埔寨曾經發生的大饑荒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