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惠保回歸,還是曾經的性價比之王嗎?

2019-10-31     譜藍保

原創: 譜藍君 譜藍保

要說最早被公認為「重疾險性價比之王」、「行業標杆」的,很多人可能第一時間想起百年人壽的康惠保系列。

從當年的康惠保刷新重疾險地板價;

到康惠保旗艦版的推出,開創性地令「重疾+中症+輕症」成為重疾險標配,旗艦版一度成為行業標杆。

康惠保旗艦版穩坐性價比之王好一段時間,後來終於被性價比更高的崑崙健康保2.0、光大永明的達爾文超越者之流比下去,百年人壽今年初也開始在大眾的視野里沉寂了。

終於,百年人壽康惠保2020回歸大眾視野。

正值達爾文超越者、健康保2.0之輩掉下性價比王座,到底康惠保2020能否趁機奪回單次重疾險的性價比王座?譜藍君今天帶大家一起看看。

主要內容如下:

  • 康惠保系列對比,康惠保2020升級在哪?
  • 康惠保2020有什麼特點?
  • 和同類產品對比如何?

1

產品基本形態

康惠保2020的投保頁面一打開,保障責任就嚇倒了不少小夥伴。

其實仔細一看,產品本身只含輕、中、重疾,以及被保人的輕中症豁免,基本保障規規矩矩,沒什麼複雜的;

剩下這些排排站的,都是可選責任了。

到底哪些值得附加,哪些又是拿來濫竽充數的?

別著急,咱們從康惠保2020的升級變化說起。

康惠保系列始於康惠保——一款單純保重疾的重疾險,輕症保障作為附加險供用戶靈活選擇。

也正由於保證責任簡單,當年這款重疾險的保費可是瘋狂摩擦地板,讓百年人壽在被平安、國壽分盤的重疾險市場成功搶分一杯羹,為康惠保系列打上「高性價比」的標籤。

後來推出的康惠保旗艦版,打的點是加量減價:基礎保障覆蓋全面,輕、中、重疾一攬子全包,可選的成人或少兒特疾責任也很實用,成功占到了性價比王座,久居不下。

今年,後來居上的崑崙健康保2.0、達爾文超越者把康惠保旗艦版拉下神壇後,不久前相繼因為捆綁身故責任、強制延長保障期,紛紛失去性價比優勢。

一時間,消費者懵了圈:現在誰是性價比之王?

這時,沉寂已久的百年人壽,帶著康惠保2020回來了。

基本保障:1次重疾+2次中症+3次輕症;

每一個升級點都很實在:

重疾額外賠付:保單前10年發生重疾,額外賠付50%基本保額,投保後第11-15年患重疾多賠35%基本保額;

輕症、中症的賠付比例上升:中症賠付比例從50%升至60%,輕症改為依次賠付35%、40%、45%,這樣的賠付額度直擊市場的天花板;

患輕/中症後重疾保額增加:如果理賠過輕症或中症,重疾保額自動提升25%,也就是125%基本保額。

此外,還有眾多可選的附加責任:

癌症二次賠付100%保額、成人特定重疾額外賠付50%保額、少兒特定重疾額外賠付100%、身故責任……

保障責任充足了這麼多,但瞄一眼保終身的保費,跟康惠保旗艦版差不多,男性的保費甚至更便宜了!

康惠保2020的野心,可見一斑了……

2

康惠保2020有什麼特點?

具體來扒扒這款產品:

1、高發輕/中症全覆蓋

平時有關注保險的朋友都知道,保監會硬性規定的重疾險保障的前25種高發重疾,罹患率已經達到94%以上,剩下的病種發生率非常低,所以,大家其實不必糾結每款重疾險保障的重疾種類,差別不大。

輕中症的病種倒是得注意一下,要儘可能多覆蓋高發疾病。

雖然高發的輕中症基本的都有覆蓋,但依然沒有避免很多產品都有的一個弊端:輕症有隱形分組——不典型的心肌梗塞、微創冠狀動脈搭橋術、微創冠狀動脈介入術,三者只能賠其一。之前測評過的臻愛520,就沒有這種情況。

如果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這部分要多加註意。

2、輕中症賠付比例高

輕症、中症不僅含有高發疾病,而且賠付比例還很高。

和康惠保旗艦版相比,輕中症賠付比例的變化如下:

輕症:每次30%依次賠付35%/40%/45%;



中症:每次50%每次60%。

這個中症賠付比例,是重疾險產品市場中最高的了。

3、附送重疾保額

康惠保2020的重疾賠付,不是簡單的100%基本保額,理賠規則很誘人:

前10個保單年度內,重疾額外賠付50%基本保額

第11-15保單年度,重疾額外賠付35%保額

不僅如此,如果罹患了輕症或中症,重疾保額將再增加25%基本保額!

其實譜藍君覺得,什麼附加保障內容,都不如這樣直接送保額來得實在。現在新出的重疾險,基本每款都會附送重疾保額,區別不會很大。

4、癌症二次賠付100%保額

如果首次重疾為癌症,3年間隔期後,第二次患癌賠付100%基本保額;

如果首次重疾非癌症,只需180天間隔期,確診癌症後即賠100%基本保額。

有沒有認真的同學留意到:180天間隔期!

一般首次重疾(非癌症)後癌症二次賠間隔期都是1年;有些產品還規定兩次癌症之間需要5年的賠付間隔期;

相比之下,康惠保2020這個設置人性化多了。

既然是附加的可選責任,我們當然還要看看保費漲幅。

同樣條件下,康惠保2020如果附加癌症二次賠,保費漲幅比同類產品小得不是一星半點啊。

之前,附加癌症二次賠付,最划算的是光大永明的達爾文超越者,但它強制捆綁身故責任後,性價比大打折扣。

現在看來,想要附加癌症二次賠付,康惠保2020是最優的選擇。

有意向配置康惠保2020的朋友,建議附加上癌症二次賠付,很實惠。

5、成人/少兒特定疾病額外賠服

成人特定疾病:男13種/女9種,額外賠付50%基本保額;

少兒特定疾病:10種,額外賠付100%基本保額。

本來在康惠保旗艦版中,這兩項特疾都只賠付30%基本保額。

不只是賠付比例增加了,保障病種也有所優化

(「√」為新增,「×」為刪去)

男性特疾,新增了白血病、良性腦腫瘤、慢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

但同時,也刪去了食管癌、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後遺症3種疾病,後兩者,是近幾年的高發重疾!

女性特疾,新增白血病、良性腦腫瘤2種;

少兒特疾,新增嚴重川崎病、良性腦腫瘤、重症肌無力、成骨不全症第三型3種。

再看看附加之後的加費情況:

30歲的成人保費漲幅大概在4%-5%之間,剛出生的寶寶保費漲幅大概在5%-6%之間。

每年多掏小几百塊,就能讓一些重疾多加一層保障,漲幅不大,還可以接受;

但考慮到男性特定疾病被刪去了兩項高發重疾,算是一個小缺點吧,有心血管疾病或家族史的男性朋友們,附加這個成人特疾就不值當了。

6、身故責任可靈活選擇

不附加身故責任的話,身故返還現金價值

附加的話,可以選擇身故返還保費,或賠付基本保額(如果保障期選擇保至70歲,必須身故理賠保額)。

譜藍君一直認為,購買這種高性價比的消費型重疾險,其實沒太大必要附加身故責任;

尤其這款保至70歲的話,還要強制選擇身故理賠保額,保費比同類消費型產品貴多了,不建議康惠保2020選擇保至70歲。

當然,要不要附帶身故責任,也要看個人的需求和偏好。

譜藍君找了幾款熱銷的同類產品作對比,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如果想保至70歲,身故理賠保額:選康惠保2020最好;

保至70歲,身故返還保費:崑崙健康保2.0;

如果保終身,身故理賠保額:復聯的康樂一生2019;

保終身,身故返還保費:康惠保2020。

如果真的要配置這款康惠保2020的話,譜藍君還是比較推薦大家在這款產品上選擇保終身、不附帶身故責任。

7、有智能核保,但較嚴格

比如對乳腺相關疾病患者比較嚴苛,很多重疾險對乳腺增生患者通過智能核保是直接標體承保的,而康惠保2020還需要細分情況,有可能會被責任除外。


3

和同類產品對比如何?

升級之後的康惠保2020,到底能不能重新奪回性價比之王的稱號?放在性價比最高的幾款同類產品中,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直接說結論:

預算有限、保至70歲:崑崙健康保2.0,基本保障充足,保費便宜,性價比之最。但這款產品11月份將關閉保至70歲的銷售通道,有意願的朋友要儘快投保了;

極致性價比、保終身:康惠保2020,基本保障上一個檔次,非常充分,且價格實惠;

注重心血管保障:芯愛,輕症冠狀動脈介入手術2次賠,心血管特疾可額外賠付;

高保額:芯愛,最高免體檢額70萬;

高危職業:健康保2.0、瑞泰瑞盈,不限職業;

高齡/繳費壓力大:瑞泰瑞盈,70周歲可投保,保費最長可以交到70周歲,減小繳費壓力。

4

總結

一輪對比下來之後發現,康惠保2020的「升級」,缺乏一點新意,依然是通過「基本保障+豐富的可選責任、價格戰」來實現的,什麼都想抓,最後卡在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性價比不錯,但沒什麼非它不可的理由。

反而其他很多產品也許「不完美」,但對於部分人群來說是非常好的首選。

其實現在的產品豐富多樣,沒有哪一款產品是適合所有人的,但每個人一定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產品,沒必要跟風購買。

康惠保2020,更適合那些預算不夠充足、期待保障終身、追求性價比的人,如果預算充足、期待保障全面甚至留一點安全餘量,產品的選擇又大有不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U_9NW4BMH2_cNUg5a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