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各大保險公司服務評價榜單,哪家服務最好?

2019-11-28     譜藍保

原創: 譜藍君 譜藍保

假如現在你要買保險,首先關注的會是什麼?


不少朋友還是首先關注選哪家保險公司,市場中也一度存在著「買保險就要選大公司,小公司服務不好、沒保障」的說法。


前陣子,一篇《2019上半年理賠報告:這家保險公司賠得最快!》,給這種說法啪啪打臉了。


事實證明,保險公司的理賠服務,確實有差異,但這和保險公司的「大小」並無關係,很多「小公司」理賠效率也很高,而所謂的「大公司」也可能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


到底哪家保險公司好,咱們客觀點,繼續用數據來說話。


最近,中國銀行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下文簡稱「銀保信」)公布了《2018年度保險公司服務評價結果》。


這份服務評價,涵蓋了各家保險公司銷售、理賠、諮詢、維權等方面,較之前那份理賠報告更全面。


今天,咱們就來看看這份報告,顛覆了不少人的認知。


主要內容如下:


  • 報告出自誰?
  • 報告具體內容分析


1

報告出自誰?



《2018年度保險公司服務評價結果》出自中國銀行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銀保信)。


銀保信成立於2013年,經國務院批准,負責支持監管銀行、保險行業的金融基礎設施和服務情況


也就是我們常聽說的銀保監會的下屬單位,註冊資本20億元,總部設在北京。


這份服務評價,主要針對各保險公司銷售、理賠、諮詢、維權等痛點,這些方面都和保險用戶密切相關;


銀保信還設理賠獲賠率、理賠時效等指標計分,包括考核創新服務項目酌情加減分,評等級。


但要注意的是,這次保險公司服務評價範圍並不覆蓋所有保險公司,僅針對截止2018年12月31日成立滿3年的財險公司和壽險公司。


也就是說,像復星聯合這些健康保險公司,又或者成立不滿三年的華貴人壽、海保人壽、和泰人壽等新公司,不在參評範圍。


之前譜藍君經常說,判斷一個保險公司是否靠譜,可以參考它們最新的償付能力報告;


保險公司經營穩當、盈利能力好、償付能力足,用戶當然更放心;


但同樣和用戶切身相關的,還有保險公司的服務態度和效率。服務好、效率高,才更能讓消費者在遭遇不幸時,快速、便捷地獲得保障。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這份保險公司服務評價報告。


2

報告具體內容分析


先來瞄一眼完整版的榜單:




這份榜單,還是可以看出不少問題的,下面一起來侃侃:


1、總體服務水平中上,壽險公司有待提高


保險公司的服務評價結果,按計分歸入10個等級。



在銀保監會長期的嚴格監管、近年來持續收緊監管政策的前提下,保險公司的服務評價沒有掉進D檔的,但也尚未有一家能擠進3A;


可見銀保信跟老大哥銀保監一樣,要求蠻嚴格的。


總的看來,各家保險公司服務評價集中在A、B檔,總體服務水平中上。


細看下來,財險公司比壽險公司略勝一籌;


財險公司大多是2A-B,而壽險公司甚少有擠進A檔的,基本都在B檔。


2、壽險「大小公司」服務評價對比


很多人覺得「大公司」的服務更好,因此在挑選保險產品時,首先考慮出自哪個保險公司。


於是,譜藍君在榜單里,把這幾年較常見的壽險公司摘出來,分為「大公司」、「小公司」兩類,對比一下數據。


大眾認知下「大公司」主要就是「老七家」(中國人壽、平安人壽、中國人保、泰康人壽、新華人壽、太平人壽和太平洋人壽),加上廣告打得比較多的陽光人壽和華夏人壽;


其他「沒聽過」的保險公司,歸入「小公司」。



粗略地看,大公司總體服務水平確實在小公司之上


但這不是絕對的,因為大小保險公司的服務評級有重疊部分,意味著部分小公司的服務評價超越部分大公司


比如百年、天安人壽,就跟中國人壽是同一服務評級的,比中國人保還高些。


因此,不存在「大公司的服務就一定比小公司好」這一說。


3、財險公司也有優質健康險、意外險


保險法規定,財壽有別,一家保險公司不能同時經營財產險和壽險,但財險公司也可以經營短期健康保險和意外險。


所以,不少財險公司也會推出的純保障型的醫療險、防癌醫療險、意外險等,當中不乏優質產品。


比較常見的「亞太財險」和「眾安財險」。


(銀保信《2018年度保險公司服務評價結果》)


眾安財險,它家的尊享e生系列醫療險(尊享e生2019、尊享e生旗艦版、尊享e生新全保通)基礎保障全面、性價比也比較高;


亞太財險,今年的服務評價比上一年升了一級,它家的安心無憂意外保障計劃,是很多需要經常出差的朋友購買意外險的選項之一。


兩家的服務評級都是3B,成績還可以,加把勁,說不定明年可以衝進A檔。


4、最「敏感」的問題——理賠


關於理賠時效、獲賠率應該是保險用戶最關心的問題,也是保險公司最敏感的問題。


壽險公司的相關數據比較有參考價值。


(銀保信《2018年度保險公司服務評價結果》)


報告給出了行業中位數,可以一定程度看出整個行業服務水平。


理賠獲賠率高達98.17%,相當於至少一半的保險公司理賠率都比這個數更高


剩下的一個多百分點,估計都是帶病投保、騙保等理賠糾紛。


所以譜藍君一直苦口婆心,投保之前一定要認真過健康告知、如實告知。


還有,申請支付時效,中位數在1.99天,不到2天。理賠效率還蠻快,大家可以放心。


想要看更詳細的理賠報告,可以點擊查看歷史文章

《2019上半年理賠報告:這家保險公司賠得最快!》裡面有各大保險公司的理賠數據。


5、網際網路保險是趨勢


銀保信畢竟是管理金融基礎設施的,所以技術是保險公司服務評價的必考題。


保險公司入選服務創新項目幾乎都是圍繞「網際網路+」展開的智能服務



比如,平安人壽「指尖上的智慧服務生態」服務、泰康人壽「智享服務」等,可見保險行業內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科技賦能,在網際網路的加持下,提升優質服務,才能夠留住用戶


「小公司」在剛出道的時候,因為主銷渠道是網際網路,所以從某個切面上也被視為狹義上的網際網路保險,並被賦予了「不靠譜、沒保障」的貶義;


但現在傳統的「大公司」也積極加入網際網路行列,不僅紛紛開發便捷的線上功能,以更好地服務客戶,甚至平安前段時間還宣布了成立線上公司。


就像當初網購一樣,網際網路保險也將慢慢變為保險行業內的一大趨勢,慢慢改變行業形態,大家實在不必因為某產品在網上銷售就對其詬病。


3

說在最後


這份服務評價報告出爐後,保監會旗下一個官微曾發文將其公布出來。然而下面的評論里,卻有消費者對此存疑:



譜藍君覺得,不管是償付能力充足度,還是理賠、服務評級,這些數據體現的也只是機率問題,並非什麼法律法規、能保證消費者的權益,大家參考即可。


過去成績好的公司,不代表以後會一直好,目前相對落後的公司也可能明年就反超了。


規模再大、盈利再多的保險公司,也不會分紅給我們(僅討論純保障型產品),該賠的一分不會多;


而規模再「小」的公司,只要我們規範投保,該賠的也一分不會少。


我們國家的保險行業有著最完備、嚴格的監管機制,如果不相信國家、不相信制度、不相信數據、不懂得利用利好政策,只聽信旁人的話,實在不是什麼聰明的做法。


聰明的做法應該是把重點放在保障方案的規劃、保險產品的篩選上,畢竟每年的保費都是我們交出去的真金白銀,買到性價比高的產品、風險發生時有充足的保障,才是最重要的;


在產品性價比相同的基礎上,再去對比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服務評級等。


所以,那些一直在對比保險公司,還沒有科學地規划過自己的保障方案的朋友,譜藍君強烈建議大家找個專業的理財師去規劃一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BlktW4BMH2_cNUgI_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