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春回大地,早晚高峰迴來了,商店的門庭也漸漸熱鬧了,越來越多宅在家中的人們都走了出來,在上班的路上,在踏青的春風裡,在飄著久違香氣的餐廳里,這樣熟悉的生活,好久不見。
網上很多人做過調查,問大家疫情結束後最想吃的東西是什麼?毫無懸念火鍋、燒烤、奶茶這些當下年輕人最愛的食物稱霸了榜單。
不過這些東西只是偶爾吃吃過一過癮,在蘇州人看來長遠弗見,大家約一頓熱辣的火鍋是來煞煞念頭的,但歸根到底在這春天裡最好吃的還是那些叫人想念了一整年的時鮮美味。
《牡丹亭》里說「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而對於吃客而言,不到江南,又怎麼能知道春天可以這樣鮮美?
驚蟄之後,萬物加快了復甦的腳步,春分、清明、穀雨這些名次在蘇州人眼裡哪裡是節氣,分明是一道道令人垂涎的時令美味,塘鯉魚、螺螄、春筍、香椿頭、馬蘭頭……
一樣樣水裡游的、田裡長的都跑到了蘇州人家的案板上,最終成了一桌江南春味。
河鮮
蘇州是屬水的,餐桌上最少不了的就是河鮮。
老話說「清明螺賽過鵝」,老蘇州都是吃螺螄的高手,筷子一夾直接送入口裡,全憑一張嘴把螺螄蓋剔開吐掉,再一吸溜咬下那一小塊肥美的螺螄肉,一口一個根本停不下來。
很多人都知道蘇幫菜中最經典的莫過松鼠鱖魚、清炒蝦仁等等,但即使是它們在春天也要在塘鯉魚面前稍遜一籌。
塘鯉魚:躺著就不想動
塘鯉魚,乍一看有些像昂刺魚,由於它常年賴在水底,深諳養身之道,所以別看個頭小,一個個養得嫩中帶糯,關鍵出於魚塘卻不染土腥味,所以蘇州人對這條其貌不揚的小魚是愛的深沉。
汪曾祺對此深有感觸「蘇州人特看重塘鯉魚,談起來眉飛色舞」。由於塘鯉魚產卵的時間正好是每年油菜花盛開時節,此時塘鯉魚骨刺還未長出,肉最肥嫩。
蘇州人就卡在這個時間點把它弄上飯桌,於是便它稱之為「菜花塘鱧魚」——一個叫人眼睛驚艷,一個叫人眉毛鮮到掉下來。
塘鯉魚做法很多,熘、汆、燉、熏怎麼折騰都可以,紅燒、做湯都很討喜,全家人圍著一大盆塘里魚燉豆腐,那叫一個舒心。
當然最經典的還是糟溜糖片,潔白鮮嫩,糟香撲鼻,剛入口就順著喉嚨直接融化進肚裡去了。
紅燒塘鯉魚與糟溜塘魚片(by企鵝吃喝指南)
肉食
老話說大魚大肉,蘇州人嘛精細點,所以春天裡先吃小魚,隨後再上大肉。很多吃客都知道蘇州人一年裡有應和四季的四塊肉,春天就是這方醬汁肉與櫻桃肉。
這兩塊肉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用紅曲調成一片櫻桃紅,就肉質酥爛,看上去像一大塊肥肉嘗起來卻不會有絲毫油膩的感覺。
比較起來櫻桃肉做法更為複雜講究,更簡單的醬汁肉自然就更受大眾歡迎,自家做起來也是得心應手。
再配點糯糯的雞毛菜或者時令的金花菜,那真是知否知否,應是紅肥綠瘦。
野菜
提到金花菜,這也是蘇州人春天的心頭好。說起來江南的人多少都會有點「野菜情節」,蘆蒿炒肉絲、金花菜炒蚌肉……這種春天獨有的鮮美里甚至都帶著仙氣。
野菜在江南春味里可是獨領風騷,其中最佳人氣組合非「七頭一腦」(枸杞頭、馬蘭頭、薺菜頭、香椿頭、苜蓿頭、豌豆頭、小蒜頭和菊花腦)莫屬,就這些湛清碧綠的時鮮就能演化出多少吃法,馬蘭頭涼拌香乾、香椿炒蛋、清炒枸杞頭……
香椿
除了貴了點幾乎挑不出什麼毛病,還正好可以派上這段時間宅在家中練就的廚藝啊!
還有最家常、受眾也最廣的薺菜,裹進餛飩皮子裡來一碗熱騰騰的菜肉大餛飩,塞進春卷里來口嘎嘣脆的春天,再打一個飽嗝,這生活就圓滿了。
腌篤鮮
蘇州人愛吃「青頭」是出了名的,一年四季不斷菜嘛。不過要說吃筍恐怕還是杭州人更厲害,畢竟杭州四季不斷筍嘛。
清代《閒情偶寄》的作者李漁說竹筍是「蔬食中第一品也」,不管冬筍、春筍,吃到肚子裡的都是好筍。
春筍最王道的做法毫無疑問是腌篤鮮,鹹肉、鮮肉加筍一起用大砂鍋煮,小火慢篤出一鍋湯色濃白、味道醇正的江南味道。
「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一餉開。舍後荒畦猶綠秀,鄰家鞭筍過牆來。」(宋范成大詩)
糕團
主食吃飽了難免意猶未盡,必須得來些點心,這份差事肯定是蘇式糕團的了。撐腰糕、酒釀餅、青糰子、松花糰子……
這些糰子說好了似的,你方唱罷我登場,絕不會給吃貨停歇的機會。
青糰子、松花糰子
每一顆新鮮出爐的糰子都值得最鄭重的一大口咀嚼,漿麥草味濃郁的青糰子、帶著松子氣息的松花糰子,一口薄荷拉糕讓人神清氣爽,再一口赤豆豬油松糕,等候濃郁充盈的豬油香……
那真是此味無計可消除,才下喉頭,卻上心頭。
可惜啊,江南春味還沒說完,這張餐桌卻已經放不下了。正所謂勸君惜取春風時,要和家人好友一起多嘗些春味,才不負這大好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