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里的最讓人難忘的那杯茶,就在蘇州太湖邊梅花深處

2020-02-21     姑蘇好時光



本來這個季節很是美妙,天氣寒冷就期待踏雪尋梅,春暖花開又可以企盼早一點出門踏青。可惜一場疫情讓全國人民都提心弔膽地宅在了家裡。

就像有人形容的那樣,大自然一怒之下把人類都關進了牢籠里

其實大自然並不會在乎小小的人類,反而是我們沒辦法離開它。眼看無法出門,很有可能就這樣錯過蘇州每年的梅花季了。既然不能親眼賞梅,那不如與我們一道聽梅——聽聽蘇州梅花綻放的聲音。



好的城市生活有許多標準,在蘇州人這裡就必須有這條,一年四季都得有景。香雪海的梅花、樹山的梨花、網師園的垂絲海棠、尋常人家院落里的桂花、定慧寺的銀杏……冬去春來,在百花爭艷前獨領風騷的就是這梅花了。

古來文人墨客都是愛梅的,梅蘭竹菊四君子梅花可算是頭一位,無數詠梅的詩句都說不盡她的美。在文人的世界裡,梅花早已不再只是梅花了



蘇州人也愛梅花,范成大晚年隱居在石湖時寫了本專門研究各類梅花的《范村梅譜》,代表了蘇州人對梅花研究的學術高度;而清代蘇州顧祿的《清嘉錄》里如實記載了普通蘇州人對梅花的熱愛,按當時吳地的習俗,早春二月便要去看梅花

而最好的去處,就是光福的玄墓山



玄墓山在穹窿山西面,南臨太湖,湖光山色、一派幽靜,明代就有學者認為「吳之山惟玄墓最僻,亦最奇。」據說《天龍八部》里姑蘇慕容復家所在的燕子塢就是以這裡為原型的。

原來相傳玄墓山得名於東晉時期的青州刺史郁泰玄,他晚年隱居並葬在此地。下葬那天,有數千隻燕子銜土來堆其墓。


玄墓山聖恩寺


所以「玄墓」既是指郁泰玄的墓,又是指玄鳥(燕子)銜土而葬的墓。看來金庸老先生寫書的時候真是下了好一番功夫。

玄墓山在明清時期是江南文人雅士遊覽的好去處,唐伯虎、文徵明都來過這裡,真假山、聖恩寺,當然還有極負盛名的梅花了。


「玄墓名山久注思,少攜閒伴是春時。隔窗湖水坐不起,塞路梅花行轉遲」唐寅《玄墓山紀游》

「斷崖殘雪,上下輝映,波光渺彌,一目萬頃……真人間絕境也。」文徵明《玄墓山探梅倡和詩序》


當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任蘇州織造,就經常跑去玄墓山賞梅,哪怕是調到南京擔任江寧織造後,每年早春若得了空也會專程趕來就為了不錯過梅花季。

雖然不知道曹雪芹有沒有機會親自來光福,但顯然他對蘇州的梅花情有獨鍾,所以才會在《紅樓夢》第四十一回里用了諸多的筆墨來描寫「櫳翠庵茶品梅花雪」



賈寶玉等人來到大觀園裡櫳翠庵,這裡是妙玉修行的地方,她用珍藏了五年的「玄墓蟠香寺」梅花上的雪水烹茶,招待寶玉等人吃「梯已茶」。

還因為這茶冷冷地嗆了林妹妹一回,在《紅樓夢》里敢稱呼林黛玉是俗大人的也就只此一家了。



妙玉和黛玉一樣也是蘇州人,在金陵十二釵中她實在很獨特,出生官宦人家,本來應該是個大小姐的命。可惜從小多病怎麼也看不好,只得踏入空門,在玄墓蟠香寺出家帶髮修行。

可見她從一開始就不是真心想出家,只是迫於無奈選擇了尼姑這個職業。所以在賈府大多數人眼裡她性格高傲孤僻,就像梅花那樣冰肌玉骨,卻又凌寒留香

妙玉的那杯「梅花雪」是清幽雅潔的,而在另外一個蘇州人沈復的筆下,梅花則更帶了幾分生活的情趣。



《浮生六記》里處處可見蘇州文人的適意生活,《閒情記趣》里就專門寫了芸娘做的餐具梅花盒

沈復是個典型的蘇州文人,愛和三五知己一起喝酒。喝酒自然需要下酒菜,既要好吃好看有格調,又不能擺太多,畢竟囊中羞澀。

於是芸娘就給他想了個辦法,動手DIY了一個梅花盒:拿了六隻二寸白磁深碟,擺成了梅花狀,中間一隻,外頭放五隻。

同時還用灰色的漆刷了一遍,好似一朵墨梅在案几上綻放。這樣一來下酒菜好似裝在花瓣里一樣,分類擺放好,一盒六種顏色,真是小巧精緻,又不會浪費,一看就是會過日子的蘇州人做的事



文人也許太講究了,對於平頭老百姓來說可花不了這些功夫,不如直接上街買現成的好吃的,比如來一塊梅花糕

梅花糕當然不是梅花做的,只是因為形狀神似而得名。但無疑這個名字就給這塊糕增添了食慾,還沒吃呢光聽聽就想流口水了。



梅花糕一定要吃現做的,就像老蘇州常說的那樣,只能人等糕,不能糕等人。熱乎乎的梅花糕,軟糯的麵皮、脆脆的焦糖,加上芝麻、葵花籽、紅綠絲、金桔……一口下去五彩斑斕的口感就在口中綻放了。

只不過現在想在街上吃到小時候的味道可太不容易了,觀前、山塘、平江路這些老街上都能找到不少糕團小店,至於口味那就見仁見智了。


拙政園


獅子林問梅閣窗外的梅花,彩色玻璃窗是貝仁元復建時留下的時代痕跡。 攝影/繆克強


我們聊梅花又怎能少了園林呢?

拙政園裡的雪香雲蔚亭,網師園裡的竹外一枝軒。有的朋友也許要問了,這竹外一枝軒和梅花有什麼關係呢?其實這是蘇軾的一首詩,「江頭千樹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和秦太虛梅花》),這「一枝」說的就是梅花。

還有獅子林里,無論是「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暗香疏影樓,還是「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的問梅閣,當春色漸至,推窗倚欄,看見三五枝梅花怒放,怎會不叫人喜上眉梢,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如今蘇州賞梅當然是去光福香雪海了,「香雪梅花甲天下」,這裡梅花品種繁多,白梅、紅梅、綠梅、紫梅、墨梅等應有盡有;每年初春漫山遍野的花海更叫人流連忘返,花光映照,梅花三弄。

從帝王將相到文人墨客都在香雪海留下了各自的足跡,康熙、乾隆南巡就多次來這裡探梅;蘇州城裡有名的大家族「貴潘」四代人曾在香雪海附近先後構築了三處園林;「梅痴」吳昌碩還為香雪海寫下這樣的句子:「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憶我我憶梅。何時拿舟冒雪去,便向花前傾一杯」。

「願借天風吹得遠,家家門巷盡成春」,梅花已經盛開,春天還會遠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tqcb3AB3uTiws8KU1K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