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齡「縮水」13年,難道白乾了?

2020-09-04     TV法律微服務

原標題:工齡「縮水」13年,難道白乾了?

從1992~1995年各地建立養老保險統帳結合制度後,單位和個人都需要繳納社保費用,工齡也早已和實際工作年限沒有直接關係。現在我們常說的工齡是由社保繳費的具體年限來計算,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工齡對於退休人員來說,十分重要。退休時所計算的養老金便根據具體工齡進行計算,工齡越長養老金越高。每年退休人員調整工資時也和工齡掛鉤,工齡長自然上漲得基數就高。

今天找到欄目組尋求幫助的唐女士,是一名職業司機。如今到了退休年紀,唐女士本想卸下肩上的擔子和老伴一起安享晚年,誰知單位竟然一直沒給唐女士正常繳納社保,這讓唐女士陷入困境。吳夢瑤律師將幫唐女士理清工作年限,讓退休金不打折扣。

案例回顧

1980年,年僅十八歲的唐女士便走上工作崗位,成為了一名職業司機。1993年,唐女士調離原單位,來到新的單位繼續工作。

如今,眼看到了將要退休的年紀,也終於可以卸下肩上的擔子和老伴一起享受晚年生活,但一份工齡計算單卻讓唐女士陷入了困境。

原來,唐女士之前就職的單位並未給她繳納從1980年到1993年這段時間的養老保險。如此一來,唐女士的工齡少算了十三年。

本想憑藉多年起早貪黑的工作,能為晚年生活換來多一份保障,沒想到退休金卻被打了折扣。對此讓我們看看吳律師將會給出怎樣的建議。

律師支招

吳夢瑤律師表示,唐女士的訴求非常明確,就是希望確認1980年到1993年這段時間的勞動關係,並對缺失的養老保險進行補繳。

在涉及勞動相關的糾紛中,根據《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當勞動者作為原告的情況下,出於對員工方的保護,勞動者舉證責任相對較少,用人單位將承擔主要的舉證責任。

本案中,唐女士需要證明,自己確實在1993年7月以前在原單位工作過,這樣便可以證明勞動關係存在。相關證據包括,原單位的工作檔案,工資條,制服等等。如果有同事可以證明,1980年到1993年期間是和唐女士一起在原單位工作,也是強有力的證明。

吳夢瑤律師表示,唐女士需要先到勞動仲裁部門申請勞動仲裁,如果敗訴方願意履行義務的話,勞動爭議就解決了。如果一方對裁決不滿,可以到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wEhW3QBeElxlkkanoh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