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三餐無肉,不可一日無鹽,鹽才是餐桌上的真C位(菲李漫畫)

2019-08-31     菲李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

每當世界上有大事發生的時候,

小區里的大爺大媽們,

最先做的一件事往往是:衝到超市裡搶鹽!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

如果沒有糖、味精、醬油等調味品,

很多人不會覺得有太大問題,

但如果說沒有鹽吃——

明明大家都是調味品,

為什麼唯獨鹽的地位如此特殊呢?

沒有了鹽,人類真的活不下去嗎?

或許是因為人類的祖先來自於海洋,

我們的身體天生渴望鹽分的補充,

我們吃鹽,主要是為了獲取鈉離子和氯離子,

如果缺乏鹽,我們的體液循環將會受影響,

出現渾身無力、水腫等症狀。

而且和動物相比,

人類由於學會了直立行走,

因此會比其他動物出更多的汗,

加上人的新陳代謝更快,

這就使得人類比其他動物更需要鹽分。

實際上,人類從很早開始,

就認識到了鹽對人體的重要性。

在古代歐洲,

古羅馬人曾將鹽,

作為軍餉的一部分發放給士兵。

在中世紀,鹽還代表一種身份,

英國人舉辦宴會時,

鹽瓶會擺放在主人座位的上首位置,

而誰坐的位置離鹽最近,

也就是坐得離主人最近,

即表示他是最尊貴的客人。

甚至在不少國家,

至今還流傳著鹽可以驅魔的傳說,

因為在他們看來,

鹽是「潔凈」的象徵,

可以抵擋一切不潔的東西。

同樣在中國,早在春秋時期,

齊國國相管仲就建議齊桓公,

將食鹽的生產、運輸、銷售全部收歸國有,

因此在很長時間裡,

販賣私鹽都是一等一的大罪。

古代英國人將海水裝入粘土罐中,

通過加熱蒸發來提取鹽分。

羅馬人用襯鉛的大鍋煮海水來生產鹽。

中國人則在海灘邊採用曬鹵法製鹽。

而萬一自己沒有辦法生產鹽,

那麼戰爭奪取就是另一種手段,

歷史上中西方各國,

為了鹽而發動的戰爭可不少,

相傳黃帝與蚩尤戰爭的目的之一,

就是爭奪山西河東鹽池。

古人如此需要鹽,

不僅僅是因為身體需要鹽,

還因為鹽是幾乎是一種萬能的東西。

在早期保鮮技術不足的情況下,

鹽幾乎是最好的防腐劑。

比如古人將顆粒鹽塗抹在肉類表面,

通過腌制的手段延長肉類的食用期。

或者是使用鹽水對食物進行腌制,

讓蔬菜、雞蛋、魚等容易腐壞變質的食物,

得以長時間保存。

所以說,如果沒有鹽,

我們可能就吃不到安徽的臭鱖魚、

四川的泡菜、金華的火腿、

還有松花蛋、榨菜等等美食,

中國飲食文化將會失色不少。

順帶一提,如果沒有鹽,

埃及人可能就因為防腐技術不足,

最終做不成木乃伊,

那麼中世紀的時候,

那些迷信的歐洲人就吃不上木乃伊了……

毫無疑問,

鹽對人類而言是如此的重要,

特別是對擅長吃的中國人而言,

鹽幾乎是不可缺少的烹飪神器,

但也因為如此,導致中國人對鹽過於依賴。

在不少人印象中,

南方人口味較淡,而北方人吃得更咸,

但實際上,不論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

都已經成為了不折不扣的重口味。

《美國心臟協會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曾指出,

中國居民的食鹽攝入量,

已被證實是全球最高的國家之一,

而吃太多鹽的危害,

相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了解一些。

所以說,

曾經帶給我們無限幸福的鹽,

如今也給我們帶來了一定的風險,

這不是鹽的錯,但我們為了自己的健康,

或許也該認真思考,該怎麼樣合理吃鹽了。

人類對鹽的渴求,

已經深深刻在的骨子裡,

所以也不難理解,

為什麼那些年一有大事發生,

就會有人開始瘋狂買鹽吧,

說白了就是啥都可以沒有,

那勺鹽確實真的不能沒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BWX62wBJleJMoPMoyg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