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阻止一個潮汕人拜神?讓他的生活沒有潮汕粿(菲李漫畫)

2019-10-21     菲李

菲李之前曾說過,

潮汕人的生活中有兩大儀式感,

第一種就是喝茶,

潮汕人一天不喝茶簡直渾身不舒服。

另一種就是拜神,

有句話就是這樣說的:

「身為潮汕人,不能不拜神。」


那麼潮汕人,到底有多愛拜神呢?

在潮汕,人們初一十五拜老爺,

大年初四拜財神,大年初七拜三山國王,

中秋拜月娘……

基本是三天一小拜,五天一大拜,

從婚喪嫁娶到搬家經商,一年365天,

潮汕人天天都能找到神拜。

不信你看,釋迦牟尼、達摩祖師、

玉帝王母、關公、媽祖,

甚至是李白、魯班、孫悟空……

天上的神佛,地上的英雄賢者,

潮汕人都能拜。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隨便?

但如果你親臨潮汕人的拜神現場,

你就會發現,儘管拜的神很多,

但潮汕人從不含糊敷衍。

因為古時候潮汕地少人多,

又處在颱風頻發的地方,

因此潮汕人對自然有著更深的畏懼。

為了能順利出海捕魚和種地豐收,

早期的潮汕人就寄希望於神明的保佑。

而這種敬畏之心,

如今已經深深刻在世世代代的潮汕人心中,

當他們拜神的時候,往往非常虔誠,

尤其是在供品上,他們絕不含糊,

其中最值得說的,可能就是粿。

相傳在古時候,

一些中原人南下來到潮汕定居,

但在祭拜祖先和神祇的時候,

卻因為找不到麵食而苦惱,

於是有人就用南稻代替北麥,

製成了潮汕粿。

因此即使到了現在,

在潮汕人心中,

粿依舊是獻給神明的最佳供品,

最為人熟知的可能就是紅桃粿。

但實際上,

潮汕的粿文化就像拜神文化一樣豐富,

粿就像潮汕人的本命食物,

如果你要問潮汕到底有多少種粿,

可能連潮汕人自己都答不上來。

因為後期原料的越發豐富,

潮汕人用米粉、麵粉或番薯粉,

加工成粿皮,

而粿餡更是根據各地的食材自我變化,

產生了各種風味的粿:

發粿、無米粿、菜頭粿、

桌球粿、鼠曲粿……

這些潮汕粿餡料豐富,風味獨特,

更難得的是有甜有咸,

因此無論是甜黨還是咸黨,

都能在潮汕找到一份屬於自己的真愛粿:

每逢過節,潮汕人一定要做紅桃粿,

它桃子似的外形,討喜的紅色,

無不帶著喜慶的滋味,

紅桃粿大多加了花生、香菇、蝦米,

有咸有甜,可蒸可煎。


晶瑩透亮,裹上各式蔬菜的無米粿,

是潮汕人平日裡的最愛,

吃起來滑溜清爽,讓人慾罷不能。


潮汕人用鼠粬草混合糯米粉做粿皮,

以花生、芝麻、芋泥、豆沙等做餡,

製成了甜而有韌性,

含有淡淡清香的鼠殼粿,

這是菲李最愛的粿之一。

潮州話中稱土豆為荷蘭薯,

因此愛吃土豆的小夥伴,

一定要嘗嘗荷蘭薯粿,

當地人將土豆混合花生仁兒、

香菇丁、蝦米等製成餡料,

吃起來香糯無比。

水粿,是屬於潮汕人的校園記憶,

那些年的校門口,

總有人推著小車叫賣著水粿,

饞得下課的學生直流口水,

簡單的粿皮加蒜蓉菜脯干,

蘸點辣椒醬,看似簡單卻美味難擋。

如果你愛吃甜,

那麼一定不能錯過甜粿,

主要原料是糯米飯和白糖,

是屬於潮汕人的年糕,

做起來其實很費功夫,

因此在當地有句話叫「甜粿好食糕難舂」


端午時節,

潮汕人不僅吃粽子,還要吃梔粿,

這是潮汕特有的食物,

人們梔子搗碎後浸泡去渣,

將黃色液體和蘇打水、糯米粉漿混合,

攪勻後倒入模具中蒸熟後放涼,即可食用。

除了以上這些,

潮汕還有各種各樣顏值高、

味道好的粿:

有首潮汕歌謠是這樣唱的:

「潮州人,尚食粿,油粿甜粿石榴粿,

面粿酵粿油炸粿,鱟粿軟粿牛肉粿,

菜頭圓卡殼桃粿。」

而如果你要問在潮汕哪一種粿最好吃,

潮汕人的回答基本都是:

「媽媽做的粿最好吃。」

正因為粿對潮汕人如此重要,

因此有人曾說過:

沒什麼事能阻止潮汕人拜神,

如果有,那原因只有一個——

他們還沒準備好足夠好的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9SH8m0BMH2_cNUgku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