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記憶深處,
都曾有著一道與冬天息息相關的美食。
每當寒冬臘月的風一陣緊似一陣,
年關的腳步也越走越近……
伴著一場大雪的不期而至,
腦海里,
那碗美食的記憶再一次浮上心頭。
菲李心中這碗回憶的名字叫——魚凍。
在冰箱還沒完全普及的那些歲月,
只有隆冬時節的低溫,
才是「魚凍」養成的天然催化劑。
一條鮮美的大魚,
在各類調味料的陪伴薰陶之下,
紅燒,出鍋,上盤。
第一天,可以品嘗鮮美的魚肉……
等到在冬夜裡放上一宿,
昨日的魚湯慢慢凝結,
成了晶亮琥珀色的魚凍……
第二天,便是欣賞這美味的魚凍。
魚凍,本是「隔夜剩菜」。
因為生活節儉而存在,
卻在無意之間化腐朽而神奇,
成就了一道難忘的美食……
挖一勺魚凍,
放在熱乎乎的米飯上,
連飯一口含住,
感受鮮美在口中化開……
當我們細心去尋找,
就會發現那些藏在古畫里的秘密,
在《清明上河圖》里,
那些錯落的樓宇房屋之中,
曾留下不少餐館的痕跡。
宋代的吃貨實在太多了,
文人雅士都愛吃吃吃……
正因如此,有許多名菜,
一直劉傳到現在……
比如和今天的嘉賓東坡先生有關的,
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魚等等……
宋人可食用的食材眾多,
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水產品!
魚、蝦、蟹、蛤蜊等他們全都有……
關於水產品可是有很多做法,
有一道「滴酥水晶鱠」,
便是關於「魚凍」的最早記錄。
《事林廣記》中記載了這道菜,
用赤梢鯉的魚鱗,
洗凈了慢火熬煮,
待湯濃時,撇去魚鱗,
借著冬月寒天,湯放冷凝,
切塊,澆五辛醋調和,
味道非常鮮美。
浪漫的宋朝人,
發現魚湯凝結之後晶瑩剔透,
像極了「水晶」,
於是將「魚凍」風雅的稱為「水晶鱠」。
文人騷客每每飲酒作詩,
就要來一盤「水晶鱠」,
因為這道菜入口鮮美又有些辛辣,
所以又叫「醒酒冰」。
魚凍,之所以能在低溫中凝結,
正是因為魚湯中豐富的膠原蛋白。
而發現了這一特色美食的中國人,
也打開了一眾「冷凍美食」的大門。
在東北,逢年殺豬時,人們都會做一些豬皮凍。將去了毛的豬皮,放上調料加水熬制,滿滿一鍋的膠原蛋白就這樣誕生了,等凍透了,就成就了一份Q彈爽滑的豬皮凍。
在潮汕,豬蹄凍是傳統的冷盤開胃菜。幾隻豬蹄在調料的陪伴下,慢火燉煮,湯汁是肉眼可見的白稠。待燉到骨酥肉爛,去骨留湯,冷凍片刻,即刻配上蘸料食用,凍子的鮮美配上凍中的肉碎,美味洋溢在唇齒舌尖……
在福建安海,這是地地道道的著名美食,土筍凍里可不是土筍,而是一條條密密麻麻的沙蟲……這道美食讓很多密集恐懼症當場發作,,就是屬於那種「看一眼壓力山大」,但吃上一口,就欲罷不能的美食,甘甜爽脆,特別的美味。
在台灣,逢甲的夜市人頭攢動,雞腳凍幾乎成為吃貨打卡的必吃美食。雞腳凍選用最大支的新鮮雞腳,讓滷汁完全附著在去骨的雞腳之中,膠質豐富,口感滑順。
在高淳,家家戶戶到了冬天都要吃羊糕。有句話叫「冬吃羊肉賽人參」,羊羔就是羊肉凍,將羊肉、豬皮和調料燉煮,起鍋涼透後切片吃,入口鮮嫩爽滑,口齒留香,是下酒的美味佳肴。
如今,很多古早「凍子」美食,
早不是過去的「隔夜剩菜」,
更精緻更花樣的做法,
只為了追求更地道的美味。
你有哪些記憶深處的「冷凍」美食呢?
快來分享給菲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