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因為新型冠狀病毒家家戶戶少了許多熱鬧,添了很多不安。
打個噴嚏、咳嗽一聲、眼睛不舒服,便心頭一驚,該不會是感染了病毒吧?而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的人更是異常焦慮擔心,想去發熱門診又怕交叉感染。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和普通感冒有什麼區別呢?
普通感冒是一種常見的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在目前已知的7種感染人的冠狀病毒中,HCoV-229E、HCoV-NL63、HCoV-OC43以及HCoV-HKU1是引起成人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之一。
普通感冒起病較急,潛伏期1-3天,主要表現為鼻部症狀,如噴嚏、鼻塞、流清水樣鼻涕,也可表現為咳嗽、咽干、咽癢、咽痛或灼熱感,甚至鼻後滴漏感。
普通感冒發病2-3天後鼻涕變稠,常伴咽痛、流淚、味覺減退、呼吸不暢、聲嘶等,但不會出現呼吸困難或急促。一般無發熱及全身症狀,或僅有低熱、不適、輕度畏寒、頭痛,發熱48-72小時可恢復正常,病程一般在1個星期左右,臨床過程輕微。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是繼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SARS冠狀病毒)和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MERS冠狀病毒)後發現的又一種高致病性冠狀病毒,可引起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甚至死亡。
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最顯著的特徵是呼吸頻率加快甚至呼吸困難,表現為下呼吸道感染症狀,其次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乏力、乾咳,發熱可持續72小時以上。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瀉等症狀。
新型冠狀病毒潛伏期一般為3-7天,最長不超過14天。部分輕症患者無肺炎表征,可在一周後恢復,而重型患者多在發病一周後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性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
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要不要去發熱門診呢?
發燒一般指體表溫度(腋窩)超過37±1℃,如果體溫略超過37℃也不必驚慌,可在家觀察,採用物理降溫的方式使體溫恢復正常。同樣,單純的咳嗽、胸悶也不一定是新型肺炎,試著放鬆或者開窗通風,症狀緩解即可。
但是,如果體溫超過38℃、呼吸急促、精神較差、腹瀉脫水等症狀的小孩以及伴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應該立即就診。
抵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我們不能掉以輕心,但也不需要過度恐慌,加強自我防護,保持清潔衛生、勤洗手、常通風、多消毒、戴口罩、不聚會,就一定能戰勝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