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代曾獨霸天下,為何漢代以後步戰用戟逐漸沒落成儀仗兵器?

2020-05-29     看北朝

原標題:先秦時代曾獨霸天下,為何漢代以後步戰用戟逐漸沒落成儀仗兵器?

偷魚的貓:為什麼漢代以後步戰用戟不再流行了? 騎兵不再用戟是正常的,騎兵可以不用鉤啄的功能。步兵為什麼也不用戟了呢?

專業豐胸隆美爾:非重心對稱兵器,剌不成劈不足。所以要麼極致一點直接用斧或槍,要麼平衡一點用殳、槊、鈹。

偷魚的貓:戟刺和矛刺有什麼不同嗎? 戟劈下來和鐵撾刨下來不是一樣嗎?應該破甲力不弱的樣子。而且戟有鉤的作用,用於步兵破披甲騎兵也不錯啊!

極其不滿:很難啄准,畢竟只是一根細鐵。而且它的裝柄方式是在柄上開口捆綁,承受力有限。

莫德里德:漢代戟是連體的。

極其不滿:他的裝柄方式就有耐用性問題。

莫德里德:後世的鉤鐮槍英國的bill不也是這個結構。

極其不滿:不一樣,漢戟要切開杆部前端,裝柄後纏繩,和戰國戟很類似。

莫德里德:明明是套筒。

極其不滿:自己找文物看吧,那個套筒和援的位置,不切開前面一點,怎麼裝柄。

莫德里德:漢戟的援部分可不發達,很可能缺少切割能力,變成純鉤刺啄兵器。

專業豐胸隆美爾:這是漢戟還是戰國戟?

極其不滿戟型比較成熟,該是漢。

專業豐胸隆美爾:每種武器都有各自的特點,有也自己擅長的領域。但軍隊在選擇武器時,肯定要從當下的戰略戰術出發,儘可能選擇效率最高的幾種。這一時期的軍事思想主要建立在陣列對抗上面,戟的優勢不容易發揮,槍矛與刀劍才是效率最高的選擇, 所以戟只能淡出。

極其不滿:其實魏晉還是流行的,卜字戟的生態位應該是被陌刀這種長柄刀所取代的,再具體一點說,戟穿刺不如矛,勾琢力量又難破甲,裝柄方式牢靠也不足,會給後勤帶來不便,自然就慢慢淘汰了。

豬灣的spy我覺得,因為槍的結構更簡單,成本更低。其實瑞士的戟兵後來也是用槍比較多

偷魚的貓:但是這沒道理啊,春秋戰國秦漢以銅製造兵器,材料貴而社會生產力低下。後世以鐵制兵器,材料賤而社會生產力更強。沒道理窮且材料貴的時候用複雜昂貴的戟,而富裕且材料便宜的時候反而去用簡單廉價的槍吧?

莫德里德:跟價格沒關係,槍更適合戰陣使用。

胖胖瓜:鑄造戟和鑄造矛頭難度工時上沒有多少差別,但鍛造上的差別就非常大了。

豬灣的spy:在戰國時期步兵用戟本來就很少吧,印象中,戰國晚期秦國主要用的是「長鈹」。我覺得可能是套筒技術不成熟,這要看當時的槍頭是怎麼裝上去的,我印象中戰國晚期就已經有套筒裝法了。

專業豐胸隆美爾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極其不滿長鈹和長戟都是主力。無非目前資料顯示長鈹可能才是秦漢期間的男一號。

閉目養神:後世並不缺乏勾刺組合的兵器

偷魚的貓正如下面一位兄弟說的,缺乏先秦時的地位。先秦時開口就是「持戟百萬」、「持戟之士」,戟幾乎就是長兵的代名詞。

專業豐胸隆美爾見《無衣》。

xooom誰說不用的 只不過換個名字而已 你就不認識了?

極其不滿勾鐮槍沒有漢代那個地位,淪為雜兵器了。

刀槍不入石志奇:為什麼中世紀晚期到文藝復興又在歐洲流行起來了?

專業豐胸隆美爾:中國的戟和歐洲的戟是兩種東西,而且歐洲的戟也五花八門。

tgwtgw西洋戟更類似中國的宣花斧或三尖兩刃刀之類的兵器

百出先鋒:有一種說法是方天畫戟是後世臆造的東西,古代實戰用戟都是跟戈差不多的東西,可是上圖一些西方的戟也是類似的內彎刃造型,方天畫戟真的完全是臆造的嗎?

專業豐胸隆美爾:西方的戟還有另一種叫法:斧槍或鉤槍。方天畫戟倒是有,但出現的時間很晚,而且基本上就是一個構架型的斧槍。

偷魚的貓: 方天畫戟這種東西真的上過戰場嗎?方天畫戟和歐洲戟內彎的刃部起什麼作用呢?為什麼要內彎?

suit:勾人下馬而已……

狐狸大仙:是不是因為價格太貴,工藝不如長刀和長槍簡單?

suit:戟什麼時候沒落了?真可笑,直到隋唐的時候,也無非是改了個名字叫矟了,並逐漸和槊融合而已。具體看西魏時期平盜圖,步戰用矟是有小枝的。

極其不滿:西魏那個無非就是旁枝上翹的戟罷了。矟同「槊」屬於長矛罷了。

槍戰南京孔二姐:其實我大明還有個叫做龍刀槍的東西,和這種戟非常類似。

典獄長:那時候戟就是一個籠統的稱呼,比如常常隨身攜帶,用來割肉吃的手戟,其實不就是短刀匕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u-AYHIBnkjnB-0zxKH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