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思涵 石丹
ID:BMR2004
雷軍的兩會關鍵詞
新能源汽車、低碳環保、公益慈善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
在2022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圍繞推動綠色低碳和公益創新兩大方向提交了四份議案,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電子廢舊物的循環利用、鼓勵和幫助民營企業深入參與公益事業、創新公益模式等方面。
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新能源汽車低碳發展已成為汽車工業全球競爭的關鍵,完整、清晰、準確的碳足跡核算體系是新能源汽車產業低碳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對於我國汽車工業的低碳發展來說,要建立和完善碳足跡核算體系,支撐碳足跡精確管理、核算、認證及核查。
雷軍建議有關部門從頂層設計出發,制定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碳減排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各階段減排路徑和目標。制定從原材料到報廢回收全產業鏈碳足跡管理辦法,明確企業主體責任,指導產業鏈實施碳減排。
針對新能源汽車大功率快充基礎設施建設問題,雷軍認為,充電基礎設施是新能源汽車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當前,我國公共充電樁中快充占比僅為四成,且快充功率普遍較低,充電速度慢、排隊時間長、周轉效率低等問題依然突出,較難滿足廣大用戶的充電需求,難以適應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
雷軍認為,為了緩解這些困難,應進一步提升充電基礎設施保障能力,持續增強我國新能源汽車國際競爭力,推進大功率快充發展將成為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重要發展方向。
雷軍建議推進技術標準和通訊協議的制定、統一、應用,出台大功率快充互聯互通工作方案,優先推進新投建、核心商圈以及高速公路等稀缺資源地段存量的大功率快充樁互聯互通,實現社會資源最優化配置。
另外,針對大功率快充站建設成本高、周期長的問題,雷軍建議加強投資力度,針對應用先進技術的大功率快充站,在建設、改造及運營等方面加大投資和補貼,提振產業鏈投資的信心與積極性;加快推進大功率快充關鍵設備和場站建設標準化、規模化,降低設備及部署成本;建立大功率快充站用電配額快速審批機制,加速場站建設審批流程,整體提升大功率快充站建設效率。
加強電子廢舊物循環利用
我國是電子產品的製造大國和消費大國,同時也是電子產品的廢棄大國。在電子產品製造過程中,隨之產生的電子廢舊物具有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疊代迅速等特點,雖有極大的環境污染風險,卻有著極高的資源再利用價值。
據《中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及綜合利用行業白皮書2020》,現階段我國每年電子廢舊物處理量已達到8000萬台左右。另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規範回收率不足20%,而歐洲已達到42.5%。
因此,加強電子廢舊物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對於保障國家資源安全、推動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雷軍對此建議國家制定我國電子廢舊物循環利用中長期發展規劃,同時建議大力培育市場主體,加強協同規範發展。
此外,雷軍還建議積極開展個人電子廢舊物碳積分試點,便於查詢個人電子廢舊物流通信息,展示個人碳積分及排名信息等,適時向全國推廣,提高公眾參與度。
促進民營企業參與公益慈善
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0年度中國慈善捐贈報告》顯示,我國內地接受款物捐贈共計2086.13億元,其中民營企業的貢獻占比51.79%,占據企業捐贈總額的一半以上,是我國慈善捐贈的絕對主力。
雷軍對此認為,我國公益慈善事業要邁向更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從注重數量、規模向提升能力、效率轉型,相關部門需採取措施,激勵和指導民營企業進一步找准慈善需求和自身優勢的結合點,幫助民營企業創新行業模式,提升公益效率,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
為此,雷軍建議適度放寬企業基金會註冊門檻及業務範圍的限定,幫助企業提升從事公益事業的專業化水準;制定三至五年服務改革方案,強化對企業參與公益事業的專業指引與服務。
此外,雷軍還建議探索新型捐贈方式,鼓勵企業積極開展公益創新,充分發揮專業能力和創新動能,主動提供「非捐贈公益服務」,在主業產品或服務中充分體現社會價值。
雷軍同時指出應提供更具前瞻性的政策指導並形成具體的工作流程,協助對接公共服務體系,引導民營企業在鄉村振興、應急救災、無障礙服務等眾多領域持續貢獻更多力量,創造更大價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703a49c1dfb667692e8e059af71af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