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地圖「卷」向國際,北斗加持不止出行

2023-11-06     商學院雜誌

原標題:高德地圖「卷」向國際,北斗加持不止出行

出行行業的整體發展已經與北斗系統的進化息息相關,「北斗主導」將成為整個行業未來創新的分水嶺。高德地圖出海,不僅僅是將出行推出國門,更意欲在世界地圖上找到更多中國企業。

文|王雅迪 石丹

ID | BMR2004

以前,當你走出國門,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或許是下載谷歌地圖APP,為後續行程做好導航準備。如今,看著腳下陌生的道路,你又多了一個選擇——高德地圖。

前段時間,在「一帶一路全球行」國際段出發儀式上,高德地圖宣布了旗下「世界地圖」產品正式上線,其應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簡稱「北斗系統」)的全球定位能力,實現了境外路線規劃和導航服務。截至目前,高德世界地圖已覆蓋全球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用戶升級高德地圖APP至最新版後便可使用體驗。

高德地圖總裁劉振飛表示,要做好「一張中國人的世界地圖」,幫中國用戶行世界,助中國產業出海。希望未來更進一步,成為「一張世界人的世界地圖」,將基於中國高精尖科技的高德地圖,打造成為服務全球人民的世界產品。高德的「野心」顯而易見,地圖出海不止出行。

近年來,在國內,高德地圖已升級為「出門好生活開放服務平台」,並與餓了麼到店業務(原「口碑」)合併,阿里巴巴旗下所有的本地生活到店業務也統一整合到此入口中。那麼,高德世界地圖的功能目前完善程度如何?高德基於地圖所建立的生活服務模式能否在海外復刻?此舉是否意味著它和百度地圖之間的競爭已走向國際?這些問題都為沉寂已久的地圖市場帶來更多活力與想像空間。

01

世界地圖功能待完善

《商學院》記者從高德方面了解到,在高德世界地圖上如同在國內一樣,用戶只需要設定好起點和終點,就可以在APP上得到出行路線規劃方案,提前預估到達時間和距離,選擇後即可一鍵導航前往。基於行程定位記錄,高德地圖還支持用戶在APP上點亮沿途經過的國家和城市,並將這些記錄保存沉澱於高德帳號中。

此外,當用戶身處某些地區,例如「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城市時,還可以在高德地圖上查看周邊的生活服務,包括餐飲、景點、酒店、購物中心等,以更好地了解和體驗當地風情。

為了得到更直觀的應用體驗,《商學院》記者與幾名身處日本東京、美國德拉瓦州和泰國的用戶進行了交流,他們都表示當地已可以使用高德地圖,不過在功能方面還有待完善。

居住於東京的韓夢以常去的日比谷公園路線作為參考,高德地圖提供的路線與其日常走的路線一致,相比於谷歌地圖,除了打車、公交、騎行、步行等基本方式外,高德地圖還多了新能源出行方式。

不過,同在東京的趙鈞卻感受到高德地圖在路線規划上存在局限。趙鈞以明大前站為例,使用谷歌地圖可以查到公交路線,而高德地圖則顯示公交沒有合適路線方案;他又與常去的分倍河原站對比發現,兩者推薦的公交路線有細微差別,在同樣的路線下,谷歌地圖預估時間為15分鐘,高德地圖則顯示為42分鐘,但從路線具體時間計算看,高德地圖為13分鐘,兩者相差不多。

此外,來自美國、泰國和日本的受訪者均感受到目前高德地圖在酒旅推薦、大眾評價、導航細節等方面還存在很大提升空間。在谷歌地圖上搜索地點會顯示目的地的各種評價信息,導航也更細緻,例如駕車時會顯示具體在哪裡拐彎,在哪裡直行;打車會有滴滴和Uber,高德地圖上雖有入口,但很多選項尚未開通。針對大眾使用最多的公交出行,谷歌地圖給出的方案更多,高德地圖比較有限,同時,谷歌地圖會提供目的地具體在哪個地鐵出口、車廂擁擠情況、哪個車廂離出站口最近等信息。

應該說,當前高德地圖之所以存在這些問題與其地圖數據收集的質量有關。國外地圖數據的獲取通常有三個途經,即自行採集、OSM ( Open Street Map )的開源地圖數據及向第三方購買。無論是哪種形式,都可能面臨成本、法規、質量等條件的限制。

沙利文大中華區執行總監張知為向《商學院》記者分析道,首先是成本問題,地圖測繪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通過車輛、步行等採集方式將道路和POI(地表信息點)進行採集,數據採集後還需要專業人員進行處理,最終才能得到電子地圖數據,整個過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其中。其次是法規限制,地圖測繪因為涉及國家安全,往往需要所處國家的資質認證,國內地圖廠商在沒有資質認證無法自行採集數據的情況下,只能通過向第三方供應商購買,但此類數據往往被谷歌或HERE等巨頭壟斷。最後是質量要求,谷歌地圖等國外地圖軟體已相對成熟,用戶往往會對地圖的質量和精度提出更高要求。

02

北斗加持

高德在獲取地圖數據方面投入了多少暫未可知,不過毋庸置疑的是,此次上線離不開北斗系統全球定位能力的支持。自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成功發射後,高德地圖便逐漸成為北斗系統在民用領域內用戶規模最大的應用之一。

北斗系統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可以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是繼GPS、GLONASS之後的第三個成熟衛星導航系統。2000年底,我國建成北斗一號系統,向國內提供服務;2012年底,建成北斗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20年,建成北斗三號系統,開始向全球提供服務。

2021年10月,高德地圖基於北斗系統推出了車道級導航高清版,覆蓋了市面上大部分主流的iPhone和安卓手機機型,以及全國超120個城市的高速和快速路,成為應用北斗系統的典型。一年後,高德地圖上線了北斗衛星定位查詢系統,用戶在定位導航時可查看當前所調用的北斗衛星數量,以及方位角、高度角、信號強度等詳細信息。

據了解,2022年11月,高德地圖為用戶導航定位時北斗的貢獻率已超越了GPS等其他衛星導航系統。截至目前,高德地圖調用北斗衛星日定位量已超過3360億次。

ICT行業資深獨立分析師孫永傑向《商學院》記者表示,相比使用雙頻信號的GPS,北斗系統定位精度更高;其次,北斗系統提供無源定位和有源定位兩種定位體制,而GPS系統的定位僅為無源定位體制一種。基於有源定位體制,北斗可以提供短報文通信服務,同時具備了定位與通訊功能,而GPS只能定位。

近年來,高德地圖陸續上線了車道級導航、紅綠燈倒計時、盲區會車預警等服務,均是以北斗系統為基礎。例如,由高德地圖和千尋位置合作設立的車道級導航,目前已可支持交通事件的車道級語音播報,今年2月份已完成8個城市試點並向全國範圍內普及;基於北斗構建核心算力,動態紅綠燈倒計時和等燈狀態的產品功能,則已覆蓋全國上百萬紅綠燈,日服務超14億次。

相較於GPS全球98%的監測覆蓋率,北斗系統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導航系統,在張知為看來,北斗系統的短報文通信服務原創功能,融合了導航和通信功能,實現雙向通信,應用場景會更為豐富,在未來交通運行、漁業出海、救援搜救等專業領域具備較大優勢。

正如劉振飛所說,出行行業的整體發展已經與北斗系統的進化息息相關,「北斗主導」將成為整個行業未來創新的分水嶺。高德地圖出海,不僅僅是將出行推出國門,更意欲在世界地圖上找到更多的中國企業。

03

生活服務模式有望復刻?

實際上,從高德國內的發展來看,它早已脫離單純的導航服務平台,經歷過去幾年多次組織架構調整後,高德的「生活」屬性愈加明顯。

2021年7月,阿里巴巴基於地理位置服務,成立了由餓了麼、高德和飛豬組成的本地生活服務板塊。高德地圖則宣布向「出門好生活開放服務平台」升級,將「生活服務」明確為公司新戰略方向,致力於在「導航用高德」之外,為用戶提供「生活用高德」的到目的地服務。

2023年3月,高德更是與阿里本地生活旗下的到店業務「口碑」正式合併,所有的本地生活到店業務統一整合在高德地圖入口中。彼時,阿里本地生活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永福表示,組織調整隻是手段,目的是業務發展。合併之後不要再提 「你」 或者 「你們」,都是 「我們高德」。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在2023年中國網民使用手機地圖軟體中的生活服務類資源調查中,11.02%的消費者選擇基本不會用,49.07%的消費者選擇使用次數比較少,30.47%的消費者選擇經常使用,9.44%的消費者則視資源的好壞做出選擇。

由此可見,用戶在地圖軟體中使用生活服務的需求還有挖掘空間,如何將49.07%的較少使用消費者拉入到經常使用的陣營是未來高德發力的方向。

《商學院》記者查詢高德平台發現,目前有關「出行」的工具達21種,既包括駕車、公交地鐵、打車等常規服務,也包括助老打車、電子狗、摩托車、新能源等特色服務;而在「服務」類目中共有約38種工具,包括租車、餐廳訂座、特惠洗車、送藥上門、電影院、休閒玩樂等多種生活服務。

其中,「高德請客」類似於大眾點評的形式,是高德聯合商家為高德達人用戶提供的1分錢體驗服務。通過報名中獎的達人會獲得相應的體驗券,體驗後7日內完成相關評價。目前該功能為內測邀請階段,僅開放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武漢部分用戶可見。

儘管仍在內測階段,但與大眾點評「免費試」活動如出一轍的舉動,將高德在到店業務上的投入顯露無疑。目前,高德還推出「高德指南」榜單,是基於海量出行數據挖掘的推薦榜單,每日更新。

高德此舉與國外的谷歌地圖有異曲同工之妙,上述國外用戶向《商學院》記者提供的信息顯示,谷歌地圖除了提供ATM、洗手間等多種專門引導外,會有大量目的地附近的酒店或餐廳推薦,包括推薦指數、空房情況、菜單等詳情。

相比之下,目前高德世界地圖有關「出行」的工具僅6種,而在「服務」類目中共有約13種工具,在國內仍處於內測階段的「高德請客」雖已在國外上線了相應入口,不過內測城市依舊為上述5個國內城市。

孫永傑認為,高德世界地圖能夠為自駕、打車、生活服務等領域的出海企業及用戶提供競爭力和服務,尤其為出海車企的自動駕駛車型提供支撐。它可以為中國後裝市場的消費者和國內外汽車生產商提供電子地圖數據、導航軟體及實時交通信息,同時為阿里巴巴生態體系中的一些主要平台和基礎設施服務提供商提供服務,如中國零售市場、菜鳥網絡和支付寶等。

記者發現,在麗人、休閒玩樂、找房地圖等13種生活服務中,高德世界地圖保留了「高德車市」入口。從上述國外用戶提供的信息看,目前高德車市設置選車、車排行和車資訊三個頻道頁,品牌包括長安、大眾、東風等多種,與高德地圖國內版保持一致。

高德世界地圖上線之際,劉振飛表示:「時至今日,我認為中國科技企業出海有技術、有實力,當前更需要的是一種『此時此刻,非我莫屬』的勇氣。」借北斗系統加持的高德正在向國際市場邁進,但除谷歌地圖之外,其仍面臨國內老對手百度的挑戰。

04

「卷」到海外,高德、百度「龍爭虎鬥」

艾媒諮詢最新數據顯示,在2023年中國網民地圖導航APP使用情況中,51.50%的消費者會選擇高德地圖,47.50%的消費者會選擇百度地圖,31.04%的消費者會選擇騰訊地圖。

隨著騰訊地圖PC端的下架,在國內地圖導航市場,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的「雙寡頭」格局愈加穩固,只不過兩者的發力方向略有不同,高德地圖從視覺體驗出發更強調對C端用戶的服務感受,例如近日上線的新版本v13,基於新一代導航引擎「奇境」優化了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神經渲染、人工智慧等技術,在視覺呈現、環境感知、導航指引等層面升級。

百度地圖則更強調在精度上發力,繼將百度地圖智能定位開放服務升級為百度地圖北斗定位開放平台後,今年8月份其官宣「全球首發隧道車道級導航」。官方表示,該導航系「百度地圖自研『北斗高精』」,可為重慶3000萬用戶解決隧道導航問題。

不過,百度地圖在生活服務領域,並沒有如高德地圖般加強在到店業務的投入,或許是百度糯米、百度外賣的失敗讓其不敢再輕易布局。但在國外市場,百度地圖還是先高德地圖一步。

早在2016年,百度地圖的國際化服務就已覆蓋全球超200個國家和地區。近日,百度地圖升級了國際地圖服務,實現熱門國家和地區的出遊筆記全覆蓋,海外酒店預訂服務也於今年國慶前正式上線。

在張知為看來,相較於百度地圖,高德地圖缺乏海外運營經驗的積累和時間沉澱的用戶偏好相關數據,而這些恰恰是B端用戶所看重的。隨著中國出境旅遊人數屢創新高,百度地圖在出境遊人群滲透率已達50%,高德地圖此時出海的市場份額空間相對較小。

不過,對於地圖行業來說,競爭從國內轉到國際是必然。高德在國內探索出來的一系列基於本地生活服務的供給模式可以在海外嘗試複製,就像所有本土企業國際化一樣,是機遇與挑戰並存。

對於趙鈞這種長期生活在國外的留學生群體來說,短期內或許不會再特地下載高德世界地圖,積累近20年的谷歌地圖功能已比較完善,吃、住、行基本都可以實現,這是高德短時間內很難填補的空白。

然而,正如趙鈞所說,高德世界地圖的受眾主要是短期旅遊或商務人群,他們手機里本就有高德地圖,如果在其他國家能正常使用就非常方便。對於他們來說,最需要的正是路線推薦,住宿可以通過旅遊網站在國內訂好,吃飯也可以提前在網上查攻略,但行程問題卻需要在當地即時查詢,高德地圖如果能完善好這一功能,對於主要受眾群體可用性會強很多。

(應受訪者要求,韓夢、趙鈞均為化名)

來源 | 《商學院》雜誌11月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fc7d2110d029639e23f182b011f3c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