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聯達:數字化賦能綠色建築行業的全生命周期

2023-12-08     商學院雜誌

原標題:廣聯達:數字化賦能綠色建築行業的全生命周期

建築業的數字化已經成為工業化、綠色化的重要支撐。

文|胡嘉琦

ID | BMR2004

綠色建築是在全生命周期內兼顧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的建築,而要實現理想中的綠色建築,離不開數字化的推動。

廣聯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聯達」)是一家數字建築平台服務商,在通往綠色建築的道路上,廣聯達董事長兼總裁袁正剛表示,「建築業的數字化已經成為工業化、綠色化的重要支撐,數字化和綠色化對於企業來說都是必選題,數字化可以幫助企業提高管理水平,贏得利潤,獲取效益,而綠色化則可以助力企業打開視野,發現新的機遇。」

袁正剛認為,當前,建築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一些建築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仍有不少企業遇到了挫折。縱觀其中主要原因在於對建築業的業務本質及數字化本質認知不到位。

那麼,建築業的業務本質是什麼?綠色化與數字化之間又有怎樣的生態關係,作為數字建築平台服務商,廣聯達定位於數字化賦能者,為產業運營者持續提供數字化服務,這將會為建築業帶來怎樣的改變?

01

仿真模擬:助力建築業的綠色化設計

通過仿真模擬和性能分析,廣聯達可以提前評估建築運行的環境、能耗、碳排放指標數據,以及評估設計修改對上述指標的影響,進而幫助設計師選擇更優的方案。

西安大廈是一座綠色、節能、健康、智能於一身的數字研發大樓,也是廣聯達以數字化助力建築綠色設計的典型案例。該大廈從前期設計、建造階段就將能源管理、環境管理、設備管理三合一體,實現了整個大廈低能耗高品質的運行。

事實上,伴隨建築業的綠色化成為產業發展的目標,建築的綠色化、低碳化需未雨綢繆。體現在項目的前期設計階段,就要統籌考量,思考建築物與周圍生態系統和人文環境的融合,實現能耗的節約以及建築環境的健康、舒適。

廣聯達方面向《商學院》記者表示,廣聯達數字化設計理念本著建築的綠色、低碳目標,基於全數字化樣品,將數字建築模型放置在虛擬環境下,以室外環境及建築設計條件等數據驅動仿真模擬和性能分析,在設計的不同階段對建築及建築群進行通風、採光、噪聲、熱濕、污染物等建築環境以及能耗、碳排放的模擬計算分析,形成不同的方案,通過方案的優選尋求建築設計與周圍環境的最佳結合,以實現健康、舒適的建築環境及最少的能耗和碳排放,從而達成產品性能更優的目標,創建綠色、節能、舒適的人居環境。

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廣聯達實現了通過仿真模擬和性能分析,通過權威、專業的計算核心,結合國內標準規範,可以提前計算、評估建築運行的環境、能耗、碳排放指標數據,以及評估設計修改對上述指標的影響,進而幫助設計師選擇更優的方案。

以廣聯達華南基地項目為例,設計院選擇採用基於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築信息模型)的建築性能化分析,在設計過程中,基於建築BIM模型,進行室外自然通風模擬,通過對場地各區域風速、風壓、風速放大係數、空氣齡及建築表面風壓進行分析,對建築體形、朝向進行設計優化,構建了舒適、健康的室外風環境。此後,設計師藉助室外風模擬結果以及建築單體BIM設計模型對建築進行內部自然通風模擬,通過模擬分析,優化了外窗開啟和室內辦公區的空間布局,保證辦公區有健康的空氣品質。尤其是在過渡季可以最大化使用自然通風對室內進行控溫控濕,節約空調系統能耗。

在對建築內部自然通風設計的同時,設計師還會對內部空間天然採光進行模擬分析,優化外窗遮陽、室內空間布局、裝飾材料選擇、地下空間、導光管及照明的設計,最大化使用天然光,保護室內辦公人員的身心健康,同時降低照明能耗。

除了考慮提供健康、舒適的辦公環境外,設計師還對建築進行了暖通空調、照明、電器設備、生活熱水、電梯等運行能耗,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評估分析。設計師基於BIM模型,極大提升了性能化分析的效率,在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並營造了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

02

數字化:賦能綠色建築的全生命周期

建築全生命周期的綠色化,同樣需要各部門、各崗位、各應用場景通盤設計和規劃,更需要全員的認知、共識和付諸實踐。

數字化是實現建築綠色化的基礎。

在袁正剛看來,建築業和數字化的交集在於系統性。從建築業務本身看,數字化天然是解決系統性問題的根本解。

袁正剛告訴記者,建築業是「點線面體」融合而成的複雜業務系統。其中,「點」指建築業有很多崗位;「線」指生產、商務、技術等職責清晰的業務線;「面」既指項目,也指人力、市場、財務等企業管理面;「體」指通過點線面相連接而構成的企業整體。

數字化的本質是藉助「數據+連接+算法」構建系統性能力。具體來說,數據要準確,即無修改、無掩飾、自動收集;數據要及時,即無延時、無丟失、無地理限制並實現多層級的零時差共享;數據還要全面,覆蓋核心業務的生產要素、生產活動、管理活動。連接是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它不僅僅是把軟體、硬體連接在一起,更需要與業務連接融合,最終目標是實現責權利清晰可靠的業務連接,內外協同,促進業務「高速運轉」。算法是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與落腳點,是數字化轉型從流程驅動向數據驅動轉變的關鍵。可以說,數字化天然是解決系統性問題的根本解。

具體到應用上,從點狀上看,每個崗位需要提供專業的軟體,如造價員、設計師,他們所使用的軟體完全不同;從線上看,每個管理的業務線,也需要有專業的、縱深性的軟體系統去解決。譬如針對成本怎麼解決,針對進度怎麼解決,針對質量怎麼解決。

從面上看,對每一個項目、每一個分公司、子公司、子集團或者總部來說,它的管理場景都不一樣,譬如人力、財務、項目等,也都需要有相應的系統去解決。如果這些「點—線—面」相互之間能夠建立有機的聯繫,就可以形成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整體解決方案。

事實上,建築全生命周期的綠色化,同樣需要各部門、各崗位、各應用場景通盤設計和規劃,更需要全員的認知、共識和付諸實踐。

袁正剛指出,「正是要用『點—線—面—體』這樣數字化的維度,去解決企業整體數字化轉型的問題。要以綠色化為目標,為理念,系統性數字化為統領,打造數字時代的競爭力,進而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袁正剛看來,想要深入實踐如此複雜龐大的轉型,對於企業的管理者而言,始終堅守系統性數字化的理念至關重要。但在此基礎上,突破數據「孤島」,實現業務「貫通」卻不必一氣呵成,可以分階段實現。比如通過可識別的關鍵場景,分階段地實現設計與算量(是指工程造價人員編制工程造價預結算工作時對所建造的工程以平方米、立方米、噸、米、個等計算單位計算工程實物量)打通。算量跟施工打通,最終實現設計算量施工一體化打通。以此類推,可實現BIM與智慧工地一體化打通,項目與企業一體化打通等,既具有可操作性又會帶來較為明顯的轉型價值。他同時指出,真正實現轉型,底層還要必須有一個行業業務平台做支撐。行業業務平台需要海納百川,將各種能力集成在一起,包括BIM、智慧工地、人工智慧等,當這些能力在一個平台里相互連通,傳統軟體的概念已就發生巨大變化。

袁正剛舉例,以前算量工程師需要打開電腦去進階算量,但現在,算量可能無處不在,比如做採購計劃的時候,計劃完成,月度採購量自動生成;做分包計劃的時候,計劃完畢,可能分包工程量自動生成;與此同時,某個工作面的工程量也同步生成。這樣一種「平台+組件」的架構,將使以往單點的軟體應用轉為集成有價值的服務。基於這樣的理念,廣聯達一方面高度重視多業務場景的一體化貫通,另一方面反覆打磨行業業務平台。

廣聯達華南總部基地,就是設計算量施工一體化的典型實踐。該項目是國內首個採用廣聯達自主研發的國產三維設計軟體及協同平台,實現建築、景觀、室內全專業協同設計,以及各參建方多方聯動的設計管理、設計算量、設計施工一體化的代表項目。事實上,這個項目本身就是綠色建築設計的典型代表,將於2024年正式投入使用。

03

建築業務平台:為全行業提供綠色數字建築底座

項目通過雲平台整合企業管理及項目全流程數據資源,貫通設計和成本、施工數據,奠定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對創新企業來說,除了不斷進行自我提升外,還需要有賦能全行業數字化、綠色化變革的能力。這就不能不提到廣聯達的建築業務平台。

袁正剛表示,廣聯達的華南總部基地項目就是通過該平台之上的設計模塊,整合企業管理及項目全流程數據資源的典型案例。第一,藉助「雲+端」設計管理體系實現業主、設計、施工多方聯動,從而實現設計管理可視化,過程數據可追溯,資源可復用,實現設計管理一體化;第二,從成本視角推導設計,在設計源頭把控成本,並實現了模型數據無損傳遞,一鍵招投標算量,實現設計算量一體化;第三,通過設計模型維護至落地,模型直接出圖指導施工,實現「一模多用」「一模到底」,實現設計施工一體化。

在平台打磨方面,廣聯達以場景建設為牽引,通過「平台+組件」的方式積累和打磨行業數字化核心能力——創新搭建了國內目前為數不多的具有國產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底層Paas平台(是指平台即服務,把伺服器平台作為一種服務提供的商業模式)。該平台具備了標準化SaaS應用快速開發和個性化解決方案規模化交付的能力。

在2022年下半年,廣聯達實現了對行業客戶和ISV(獨立軟體開發商)的開放,為行業提供了數字建築底座能力。北京建工集團在該平台的加持下,率先開啟了其企業級「項目管理平台+組件」模式的試用,截至目前已完成第一階段——數據治理項目一期上線,完成集團數據標準的制定和重點項目數據接入。其應用實踐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合同管理智能化應用方面,其通過AI輔助合同審查、系統代替人工審核,實現海量合同的自動生成、自動識別、自動審查、自動推動,其聯通招采平台、OA辦公、法務審核等多方主體,實現整體效率8~10倍的提升。

在市場營銷商業智能分析方面,平台可助力企業實現多維提升:如通過實時檢視整體市場、區域市場、重點城市市場、單位市場經營的運行變化,提升了對市場運行感知力;通過分析主要競爭對手、重要客戶、招標代理單位,發現自身發展優劣勢,以及了解客戶投機經營狀態,提升了對市場環境判別力;通過對數據中台所反應的現實問題,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和思路,應用大數據分析提升中標率,從而實現市場營銷管理效能的提升。在數字供應鏈方面,通過供應鏈一體化的建設,打造數字化供應鏈管理運營體系,除了內部流轉更加順暢,還可以服務區域內的其他公司,不僅實現了企業產業鏈業務的新拓展,還為公司降本增效保駕護航。

數據顯示,僅2022年,北京建工應用該平台線上招采系統總計覆蓋3800餘人,執行採購任務13000餘筆,累計中標額900多億元,鋼筋、商砼、普通干混砂漿、加氣塊等物料的線上採購價,均實現了大幅度降本,真正實現了「以平台促管理、向集采要效益」。顯然,降本的背後,是節能環保的另一表現。

廣聯達方面向記者表示,項目通過建築業務平台整合企業管理及項目全流程數據資源,貫通設計和成本、施工數據,從而奠定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平衡業主、設計、施工等多方利益,以數字化技術加持,探索更多元的設計手法實現設計理念。

BIM設計應用從方案到施工圖,貫穿項目始終。各專業全面應用BIM技術開展設計各階段的協同設計,包括精細化設計、三維可視化協同設計、模擬分析、數據協同、PC-BIM應用、管線綜合、模型出圖。在很大程度上節約了資源,減少了建築垃圾、建築耗能對環境的破壞。

(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 | 《商學院》雜誌11月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4b2a0fc2b707d2b25ea77c6fc3423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