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國際聯合商學院盤和林: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應如何打破壁壘?

2022-05-12     商學院雜誌

原標題:浙大國際聯合商學院盤和林: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應如何打破壁壘?

文:劉青青 石丹

ID:CBJTHINKTANK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 盤和林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和內在要求。近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下稱《意見》)正式出台,該文件的發布正推動著我國市場進行由大到強的轉變。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指出,全國統一大市場是國內經濟大循環政策的延伸,主要要求在國內打破各種壁壘,包括企業和企業之間的規模壁壘、地區與地區之間的區域壁壘、各個層面的規則制度壁壘等。

值得一提的是,《意見》堅持問題導向、立破並舉,內容覆蓋產權保護、市場准入、社會信用制度、現代流通網絡、反壟斷、商品和消費服務質量、資本市場、能源市場、生態環境等市場各層面,《意見》正發揮著暢通循環、完善制度的深遠作用。

如何建設全國統一的資本市場?

一方面要統一,在區域性股權市場和全國性證券市場之間架設橋樑;另一方面還是要有一定的風險阻斷。

據了解,《意見》頗具創新性地指出,建設全國統一的資本市場。

盤和林對《商學院》記者表示,全國統一的資本市場一方面是制度上統一,通過統一的標準化的監管來對全國金融市場進行監管;另一方面是區域性市場統一,主要是加強區域性股權市場和全國性證券市場板塊間的合作銜接。「因為我國過去分為區域性股權市場和全國性證券市場,區域性股權市場多為場外交易,投資人和融資的企業數量都十分有限,通過對接全國性證券市場的方式,為區域性股權市場引入流動性,助力區域性股權市場中的中小企業獲得更多融資。」

雖然全國性證券市場的確會給區域性股權市場帶來更多流動性,但需要關注的是,流動性導入到區域性股權市場的同時,也會稀釋全國性證券市場的流動性。除此之外,也要看到區域性股權市場的融資企業往往達不到全國性證券市場上市公司的門檻,所以一方面要統一,在區域性股權市場和全國性證券市場之間架設橋樑;另一方面還是要有一定的風險阻斷,比如投資人適當性的問題,區域性股權市場不應該面向所有投資人。

與此同時,《意見》在資本市場層面提到了統一監管標準,能夠更好地對金融產品和金融市場實施監管,能夠以標準化的方式為金融市場設置良好的監管預期,也可以讓監管口徑更加統一。

「但是也需要看到,金融行業創新過程中,多個細分領域存在不同的行業狀況,所以,我們強調統一監管標準的同時,也要考慮細分領域的差異性。」盤和林指出,金融監管既要有統籌,也要有細分領域精準化、個性化的監管規則方式,比如通過技術的方式對接數據,通過算法對實時數據進行監測,對異常交易數據及時反饋,推動監管的及時性。

統一的技術和數據市場怎麼打造?

為了防止新行業集中形成新的壟斷,需要在建立統一大市場的同時制定新的反壟斷規則,為市場主體劃定紅線,引導民營企業放棄追求模式壟斷,轉而向技術領域謀求競爭優勢。

技術和數據越來越成為網際網路時代下企業的核心資源,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相應的挑戰與風險。尤其是,在數據收集、沉澱、授權等過程中,已經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數據壟斷案例。

一方面,《意見》提到,要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建立健全數據安全、權利保護、跨境傳輸管理、交易流通、開放共享、安全認證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範,深入開展數據資源調查,推動數據資源開發利用。

另一方面,《意見》也要求著力強化反壟斷,破除平台企業數據壟斷等問題,防止利用數據、算法、技術手段等方式排除、限制競爭;加強對平台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態領域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規制等。

盤和林指出,在加快培育統一的技術和數據市場方面,一是要完善規則,通過標準建設的方式,將數據採集、儲存、處理等環節的安全問題進行歸集,建立標準化體系,來實現數據彙集、確權、交易全流程的安全體系建設;二是要建立數據交易市場,既要有全國性的數據交易所,也要有大量參與交易的數據貿易商。

「當前,區域性的數據交易所已經開始形成,數據安全方面的立法體系已經形成,但是數據交易市場尚未形成,缺乏數據交易商和數據交易參與者。可以說基礎環境已經初步具備,但市場主體參與到數據交易體系中尚需時間。」盤和林補充說。

可以想像,各個地方的數據交易所由點及面最終匯聚形成全國數據統一大市場,這些數據交易所是未來形成統一數據交易大市場的基礎,也是建設全國數據市場的不同方向上的探索,最後全國數據大市場的形成必然是這些市場交易規則體系的總結,以融合的方式形成數據大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全國統一大市場或許也容易形成新的行業集中。盤和林指出,為了防止新行業集中形成新的壟斷,需要在建立統一大市場的同時制定新的反壟斷規則,為市場主體劃定紅線,引導民營企業放棄追求模式壟斷,轉而向技術領域謀求競爭優勢。

還有哪些壁壘需要打破?

法治邊界是處理資本無序擴張的最佳良藥,應暢通消費者和公眾監督評議的渠道,如果有渠道去申訴和監管,則能有效改善當前中心化監管部門監管半徑不足的問題,從而進一步理順企業、市場、監管之間的關係。

除了統一的資本市場、統一的技術和數據市場,在土地和勞動力市場、能源市場與生態環境市場等,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也是意義重大。

過去數十年,中國採用放權和激勵的方式激活經濟,例如通過縣域經濟的競爭激勵官員招商引資,讓一部分地區先富裕起來,而先富裕起來的地區也因想守住經濟發展成果,逐漸構築區域壁壘。

這些區域壁壘不僅體現在某一經濟層面上或某一類企業上,而是影響著資本、技術、數據、勞動力、能源、生態環境等方方面面,最終在無形的壁壘上疊加鴻溝效應,進一步影響國內貿易和內循環水平。

《意見》明確,要進一步規範不當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行為,從著力強化反壟斷、依法查處不正當競爭行為、破除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清理廢除妨礙依法平等准入和退出的規定做法、持續清理招標採購領域違反統一市場建設的規定和做法等五方面作出明確部署,旨在打破各種制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顯性、隱性壁壘。

盤和林認為,打破壁壘,讓市場整體容量增加,打破局域市場限制,讓生產要素在全國範圍內暢通無阻流動起來,這並非計劃經濟,而是打破壁壘、破除障礙的經濟發展新模式。

他指出,接下來,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應當圍繞法治化,立法在前,給予調整時間,整頓在後。在市場化、法治化大背景下,法治邊界才是處理資本無序擴張的最佳良藥,還應暢通消費者和公眾監督評議的渠道,如果有渠道去申訴和監管,則能有效改善當前中心化監管部門監管半徑不足的問題,從而進一步理順企業、市場、監管之間的關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d6d593a23727fd63a9efeba734725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