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後一個月,車企們「打起來」了

2023-12-06     每日汽車觀察

誰能想到車企們迎接2023年最後一個月的方式,是扎堆兒降價促銷呢?

據不完全統計,12月1日至今,有包括比亞迪、長安、零跑、一汽豐田等在內的超過17家汽車品牌推出了購車優惠政策,包括現金直降、購置稅補貼、置換補貼等等,這還不包括11月就開始促銷的品牌們。

現在車企們打起價格戰,也都不遮遮掩掩了,就是直降。賣得好的降,賣得不好的更要降;老款降,剛上市不久的也降。

11月30日,極越汽車正式宣布,剛上市一個月的極越01全系直降3完,起售價降到了21.99萬元,置換用戶還能再減5000元,已經提車的用戶直接給3萬現金補償。

11月3日剛剛上市的深藍S7 520Pro純電版,在這一輪12月限時優惠中直降1萬元;11月8日上市的榮威D7,從12.58萬元起售直接來了個限時權益價,只要10.98萬。

放在以前,剛上市不到一個月的新車就官降的事,想都不敢想。但是現在車市太卷了,發現苗頭不對趁著有熱度立即調整價格,總比硬捱幾個月再被動降價,錯過了最佳時間要強。

電動車品牌中,零跑汽車全系車型最高現金優惠1萬元,哪吒S新享版直降3萬,智己LS6推出價值3.76萬的限時權益。

月銷30多萬輛的比亞迪,降價也很積極,像護衛艦07這樣的熱門車型,直接2000元抵2萬元,對迪王來說,一輛車少賺一兩萬無所謂,只要能瓜分到更多市場份額就行。

畢竟槍打出頭鳥,電動車、燃油車的品牌們都盯著比亞迪手裡的蛋糕,你賣多少錢,我的新車就比你更便宜。

比如剛上市不久的五菱星光,和秦PLUS DM-i貼身肉搏,你賣9.98萬,我就定9.38萬。當然比亞迪也不會坐以待斃,秦PLUS DM-i優惠1萬元後直接8.98萬元起售,看誰拼得過誰。

降價可不是電動車的專利,燃油車們也不甘落後。上汽大眾的年終限時大促,涵蓋途昂、朗逸、途岳、帕薩特、途觀 L 等車型,最高綜合優惠達到了5.8萬元。

一汽豐田的限時5000元購置稅補貼優惠,則只針對格瑞維亞、皇冠陸放、榮放、卡羅拉銳放、亞洲龍等油車。

沒辦法,年底了大家都怕KPI完不成,而且按照年初車企們制定的銷量目標來看,今年大機率沒有幾家能完成KPI。

我們統計了前11個月車企銷量目標完成率,除了理想和嵐圖已經提前完成目標,剩下只有吉利汽車一家能保證完成,即便是比亞迪也要衝一衝。

而剩下絕大多數車企,設定的都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目標,零跑、小鵬、蔚來、哪吒的完成率都不足70%。希望大家能吸取教訓,明年定KPI的時候,理性一點。

不過即便像理想這樣已經提前完成目標的企業,在降價方面也不手軟,除了此前就有的各種補貼,12月還限時推出了2.5%的年費率,理想L7的首付最低不到5萬。

為了爭搶有限的份額,大家都殺紅了眼,價格戰已經打到這個份上,有種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感覺,根本不管明年還能怎麼玩。

在談到11月國內乘用車市場表現時,乘聯會指出,今年是沒有新能源補貼的第一年,11月缺乏過去幾年補貼退出前的搶購刺激因素,因此上升走勢溫和。沒有了政策刺激因素,車企們只能自己上,用降價促銷刺激終端市場。

車企促銷的同時,地方政府也在想辦法促進汽車消費,合肥、蘇州、南京等地11月中下旬開始發放新車購車補貼,合肥最高補貼8000元/輛,南京最高補貼5000元/輛。

不過刺激政策最終的收效如何,現在還不好判斷。唯一能確定的就是,明年的車市會更加艱難。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在11月14日舉行的2023中國汽車流通行業年會暨博覽會上表示,今年各大廠商紛紛開啟全面復產後的「百米衝刺」,把產銷量作為衡量成敗的指標,產能和銷量計劃已經遠遠高出市場實際需求,導致史上最「卷」價格戰愈演愈烈。

而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經銷商之聲的調研,當前汽車經銷商總體上處於微利甚至是虧損狀態,生產企業的工業利潤和經銷商的零售毛利都大幅下滑。

現在都在談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對於汽車市場來說,可持續同樣重要,眼下這樣的價格戰還能持續多久,恐怕是行業應該深思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69920b19bebac1a22acb9185d8cba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