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3牌照,是真噱頭還是真實力?

2023-12-25     每日汽車觀察

王傳福曾經講過:「新能源車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長城汽車總裁穆峰也認為2023年一定是電動化開始向智能化轉型的起始點。

而「智能化」競爭的激烈程度,從最近接踵而至的L3測試牌照消息就能瞥見一二:

在2022年3月印發的自動駕駛標準《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中,自動駕駛等級被劃分地非常清晰。

L2是半自動駕駛,車輛可以自動完成部分駕駛任務,例如加速、剎車、轉向等,但駕駛員有責任全程監督車輛,並在必要時進行及時接管,若出現交通事故,駕駛員負全部責任;

L3是有條件的自動駕駛,車輛能在特定道路上實現自主駕駛,不需要駕駛員進行實時監督,車輛會根據當前情況判斷是否交由駕駛員接管駕駛,如果在自動駕駛系統工作時發生交通事故,責任將由車企承擔。

在今年的自動駕駛技術推進中,「L2+」、「L2.5」,甚至還有「L2.999……」這樣的描述層出不窮。

這主要是因為很多車企目前的L2級別自動駕駛在技術實現上已經和L3很趨近,接管機率很低。

就拿問界新M7來說,截止到9月份,ADS 2.0 高階智能駕駛系統的平均接管里程在200km以上,城市高架匯入匯出成功率達到99%以上,雖然這個數據是官方發布的,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但毋庸置疑,智能駕駛的效果越來越接近人駕,智駕功能也將成為消費者決策中的重要一環。

如此看來,責任界定便成為了L3區別於L2的最大差異。

2024,L3會成為新一輪角逐賽嗎?

或許會有人發出疑問:第一批吃上L3這個「螃蟹」的為什麼不是問界、小鵬等智駕第一梯隊,反而是奔馳、寶馬等在智駕上處於下風的品牌呢?

一位華為的算法工程師給了每日汽車電訊一個粗獷的答案:「等級和技術功能的實現並不劃等號。」

目前,L3由於規則上(L3自動駕駛條件下,駕駛員可以不用監測環境及時接管,且交通事故由車企負責)和技術上的限制,就算是推出L3自動駕駛,車企在功能的實現上也會相對比較保守。

例如,奔馳的L3系統能實現在不變道的情況下自動駕駛,在面對前方加塞車輛或施工路段時,會提醒駕駛員接管,且最高速度設定在64km/h。而目前國內新勢力、華為派等車企已經能實現自主變道,且接管機率很低。

一位頭部新勢力智駕部門的員工也直言:「(L3)牌照這玩意兒不代表先進,只是申請不申請的事。」

他表示現階段,智駕有點進展的公司應該都在同步申請了,但不會將獲取L3測試牌照這個事作為重點去宣傳,在他看來技術應用和用戶反饋才是實打實的,一張牌照說明不了什麼,也無法左右消費決策。

「智駕是個很現實的東西,我們給門店(銷售人員)培訓的時候,就強調一定要帶著客戶去體驗一圈,光口頭上說用處不大,更別提什麼牌照了。消費者自己開一圈,好與不好,他們就有數了,你證件拿再多,產品不落地,對銷售端影響根本不大。」

根據工信部相關規定,只有L3級及以上等級的駕駛自動化才能稱之為自動駕駛,L2級及以下只能被稱之為輔助駕駛。另外,站在消費者層面上來講,L3自動駕駛情況下,不僅能解放雙手,而且相關交通事故由車企負責,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車主的風險。

比如TJP(交通擁堵模式)便是L3自動駕駛的一個強項,在此模式下,自動駕駛能完全控制車輛,駕駛員可以在無聊的擁堵路途中做其他事情。當前方不再擁堵,車輛會提醒駕駛員接管車輛。

今年6月,官方人員就表示:「將啟動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上路通行試點,支持有條件的自動駕駛、L3及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商業化應用。」

顯然官方已經在政策上給予了支持。況且國外品牌都已能獲取牌照准入,更不存在網上傳言的對國內新勢力卡殼的陰謀論,只是各車企在策略上的取捨。

在去年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百度李彥宏就強調:「L2之後率先進入商用的很可能是L4,而不是L3」。他給出的理由是L2責任歸於駕駛員,L4事故責任歸於運營商,而L3則會存在事故界定上的不清晰,普及起來會相對困難。

況且,乘用車智能駕駛領域還有這麼一個特點:不再局限於車企之間的角逐,湧入了華為、百度、大疆等非車企新選手。這一點無疑更是增加了責任界定的不清晰。

除開百度以外,很多車企對L3也持著保守態度,例如蔚來、沃爾沃等曾公開表示會選擇從L2直接跨越到L4,還有部分車企輔助駕駛的功能已經無限接近於L3,寧願命名為L2+、L2.9,也不去衝破L3這條線。

經歷2023年一年的「卷」,對L2輔助駕駛,消費者已然沒有了新鮮感,確實需要一個新概念來拉起一波熱情,L3自動駕駛無疑就是這樣的一個新概念。

短期內,誰先撞線L3,無疑會在社交媒體上掌握一定話語權。

一位剛剛提了問界M7的車主就對每日汽車電訊表示:儘管L3可能在功能實現上比L2更加保守,但能做L3的車企至少在安全上會更有保障,「車企既然推出了L3,那應該是對自己L3推出的相關功能已經很自信了,況且就算(在自動駕駛情況下)發生了交通事故,車企也會負責,對於我們來說,確實是個利好」。

但在一位智己門店的銷售經理看來,L3對市場的吸引只會是短期效應,長遠下來,還是得看智駕方案落地上車的性價比。

他表示:「這個(L3)明年肯定是消費者購車時會考慮的一個因素,但最後肯定也會被卷到邊際,到時候消費者對這些功能差異的感知會比較弱,最後還是得看智駕方案落地和上車的價格,性價比永遠是消費者們關心的。LS6這款車能大賣,跟智駕的關聯性並不強烈,還是配置高、品牌效應好。」

至於「消費者永遠關心」的價格這一點,就不得不提2023年智駕發展的另一個趨勢——成本導向。

目前具備L3級別自動駕駛的奔馳E級、寶馬5系、極狐阿爾法S、智己L7等智駕版本採用的均是「高精地圖+雷射雷達」的方案,無疑,L3對自動駕駛的安全性有更高的要求。這也意味著需要在配置上給到足夠的保障。

而問界、小鵬等智駕第一梯度主打的是去高精地圖和減少對雷射雷達的依賴,並曾相繼表示會在年底開通無圖高階智駕,如此看來,新勢力似乎有自己的路要走,L3並非他們的戰略重點,L3似乎也不值得他們作為重要技術來做宣傳,畢竟一個保送清華的人不會在乎高考第一是誰。

L3牌照背後:如日中天的高階智駕

將L3推向前台的是不斷無窮大發展的高階智能輔助駕駛,各家對L3的取捨也並非一個簡單的決策,而是綜合考量各因素後順勢而為的決心。通過對高階智能駕駛的梳理,可以總結出智能駕駛發展的以下三點趨勢,而這些趨勢正是影響車企決策的因素。

1.特斯拉FSD入華受阻,頭部廠商乘勢追擊。

早在2015年,特斯拉就向中國車主推送Autopilot功能,使得中國車主得以體驗自動駕駛技術,當時Autopilot的配套硬體包括12個超音速感應器、幾個攝像頭、一個前置雷達以及GPS定位,僅適用於高速公路。

儘管功能上和現在的FSD相差甚遠,但在國內屬於是鼻祖級的存在了。特斯拉確實具有先發優勢,但無奈於FSD一再推遲入華的現狀,國內特斯拉車主能體驗到的智駕功能非常有限和初級。

何小鵬和余承東曾不止一次將自家智駕和特斯拉FSD相比較,例如何小鵬曾直接喊話馬斯克:「在中國的自動駕駛要有思想準備被我們打得找不著東,至於國際,我們會相遇的。」說明至少在戰略上,特斯拉FSD被當做成了一個過硬的對手。

就拿小鵬來說,若將L3作為重點,必然也會受限於規制而在技術上保守起來,這並不利於智能駕駛技術的突破。

2.競爭不再局限於車企,大疆入局,百度、華為親自「下海」。

說起華為在智駕領域「遙遙領先」的布局,問界和阿維塔是如今風頭正盛的兩個品牌,其實這兩者都不是華為首次入局高階智駕領域。

2022年5月,極狐阿爾法S HI版正式上市,首搭華為HI智駕解決方案,搭載有三顆雷射雷達,官方稱能實現城市高階輔助駕駛能力,這也在當時成為這款車型最大的賣點。

與華為智駕路徑相似的還有百度,首搭百度官方號稱「首個L4級賦能」的高速輔助駕駛量產產品Apollo Highway Driving Pro的車型是新嵐圖FREE。

但是這次和嵐圖的共創並沒有引起太大火花,嵐圖FREE本身的低算力也難以展現百度在智駕領域的全部成果。

直到搭載百度Apollo 3.0版高階智駕系統的「汽車機器人」極越01正式上市,大家才得以體驗完全體的百度智駕成果。

大疆則憑藉著寶駿雲朵靈犀版入局智駕領域,主打低成本、性價比路線,力圖讓智駕從高端車型的玩具成為低端車型的必備功能。

這一系列非車企的智駕動作會讓L3智駕原本就難以界定的責任歸屬更加混沌,就算這些車企有想入局L3的打算,但就光界定清楚事故責任方這件事就已屬不易。

3.成本導向成為智駕發展新趨勢。

「有圖」和「無圖」是近些日子汽車智駕領域常談的話題,特斯拉FSD作為「無圖」代表,據說將於2024年入華,隨著特斯拉純視覺技術路線不斷得到驗證,以小鵬、問界為代表的國內智駕第一梯度車企也公布了自己的「無圖」計劃。

眾所周知,成本是廠商去高精地圖的最重要原因,高精地圖動輒數萬,而「無圖」方案則在成本上低很多,例如毫末智行一款極致性價比的高速無圖NOH售價只需3000元。

除開「去圖」以外,去雷射雷達也是降本的一大趨勢。一個雷射雷達的硬成本就在幾萬塊錢,一位傳統車企產品部門的員工就對每日汽車電訊表示:對於價格戰打得火熱的車企們來說,一顆雷射雷達的價格完全可以替換車內更舒適的功能,比如座椅按摩或者後排座椅調節,對10-20萬級的用戶來說,感知也更為強烈。

因此,在寶駿雲朵之後,吉利銀河L7亞運幻影版、奇瑞iCAR 03智駕版均採用去雷射雷達的方式,實現了20萬以內的智能駕駛。此外,華為、小鵬等也表示將會逐步「輕雷射雷達」,用算法逐步替代。

上面已經提到過,為保障足夠的安全,目前具備L3級別自動駕駛的車型大體上採用的都是「高精地圖+雷射雷達」的方案,顯然和成本導向這樣的趨勢背道而馳,這無疑也是車企考量的因素之一。

寫在最後

回到最初的問題,自動駕駛時代真的要來臨了嗎?

別的不說,技術永遠是智能化的護城河,無論是L3自動駕駛技術的推進,還是L2持續無窮大發展到直接跨入L4級自動駕駛,2024年都將會是智能化競爭白熱化的一年,新能源汽車的下半場就要開場了,L3的准入和測試牌照的下發還只是個暖場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637fcc05762736f954abc6e9b67dd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