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延500年的蘇州貴族,從進士到院士他家都有

2019-08-14     姑蘇好時光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蘇州歷史上誕生了許多名門望族,從魏晉時期的顧氏、陸氏,到清代的彭宋潘韓,甚至到近代還出了一個富了超過15代的貝氏……

不過在這些望族裡綿延時間最久、影響最深遠的恐怕還是蘇州王氏。從明代著名大學士王鏊算起,不誇張的說這個家族影響了蘇州500年

今天我們要說的人物叫王謝長達,她是蘇州振華女中的創辦者之一,振華女中也就是現在蘇州十中的前身。

王謝長達

那麼,這位王謝長達是王家什麼人呢?

她的先生名叫王頌蔚,是王鏊的十三世孫,也是清末蘇州著名的「三才子」之一(與他齊名的有袁寶璜、葉昌熾,葉昌熾還是葉聖陶的祖父)。

王頌蔚很好的繼承了家門傳統,在科考中順利考取進士,同為蘇州老鄉的潘祖蔭和翁同龢都曾經是他的主考官,而民國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則曾是他的學生。

位於十全街737號的王頌蔚故居

早年間王頌蔚在北京做官,娶謝長達為妻,妻隨夫姓,於是,就有了王謝長達。但甲午戰敗後,王頌蔚在極度的悲憤中抑鬱寡歡,不到五十歲就因病去世了。

王謝長達自幼就在家讀書識字,青年時期她便認定女性理應與男性一樣公平接受教育,在社會中可以承擔更多的責任,而不只是一個配角。

丈夫離世之後,王謝長達回到蘇州,她先是從「腳」做起,成立蘇州放足會,為的就是能夠引導婦女放足,消滅纏足這一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舊社會惡俗。

蘇州振華女校老校門

破除舊俗只是開始,她更想做的是帶給女性新的教育。於是在1905年,經過周密的準備,王謝長達與幾位友人一起在蘇州古城嚴衙前東小橋畔創辦了「振華女校」,她的決心和目的非常清晰,為的就是「振興中華」。

在中國歷史上頭一次出現女校要追溯到鴉片戰爭後西方來的教會在國內開設的,由於千年來的傳統,女子學校直到辛亥革命後才真正迎來興起的時代。在此之前上到高官下到百姓,根本沒有幾個人會懷疑「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道理

王謝長達與學校校董們

所以,可想而知剛成立的振華女校的處境該有多困難。據記載,一開始王謝長達費盡心思,最後卻只招收到可憐的五名學生,而且其中還有一個人最終受不住旁人恥笑而中途退學

但是這樣的打擊並沒有讓她心灰意冷,為了招生、為了讓更多家庭願意把女兒送來上學,她四處奔走,儘管到處碰壁,但終於學校的情況一天天好轉起來,振華女校過硬的教育質量經過時間的醞釀終於累計起口碑,學生不斷增多,更是成為江南地區新式女校的代表

蘇州振華女校學生宿舍

1917年,將近70歲的王謝長達終於準備退休了,不是因為她放下了這份事業,而是她找到了一位非常優秀的接班人,那就是她的女兒王季玉

這位從美國留學回來的高材生回國後拒絕了多所大學寄來的邀約,義無反顧的接替了母親留下的事業,成為振華女校的校長,她終身未嫁,完全把自己獻給了這所學校。

王季玉

她不僅創辦了振華女子中學,還到處奔走為學校聘請一眾社會名流站台,像蔡元培、李根源、張一麐、名師俞慶棠、竺可楨等都曾來到過振華女校

也正是在她的努力下振華女校規模不斷擴大,遷入了帶城橋下塘的原江南織造府(現蘇州十中校址),她還用高薪聘請名師,自己卻布衣布鞋過得簡樸寒酸,甚至被朋友戲稱為「叫花子校長」。

蘇州振華女校

正因為有她們母女二人的奮鬥,才能有後來的振華女校。

王謝長達去世後,振華女校擠滿了各界前來悼念的名士,發表演說的是蔡元培,章太炎為她撰寫了紀念碑文,李根源親自手書,這塊王謝長達紀念塔現在還在蘇州十中的校園裡,歷經幾十年風霜字跡卻依然清晰可見。

除了王季玉,王謝長達與王頌蔚留下的兒女更是一個比一個出色,而他們的後代則更是在中國近當代物理、醫學等學科方面創造了不朽的成績,看看這個家族的名單,每一個名字單獨拿出來都是一個領域的傳奇,而三代人中更是一共出了六位院士

振華女校畢業照,右五為何澤慧,1932年

他們的孫子王守武、王守覺都是半導體電子學家,更是中國半導體科學技術的開拓者與奠基人之一;他們的孫女婿陸學善是中國X射線晶體學研究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們還有一對名氣更響的外孫女、外孫女婿,那就是錢三強何澤慧……

綿延五百年,影響從古至今,這樣的名門望族放眼全世界還能找出幾家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mxmo2wBvvf6VcSZ2W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