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融入大灣區?茂名亟待破解這幾個問題

2019-08-14   城市論劍

文丨王鴨梨

茂名,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灣城市群和海南自貿區的交匯地帶——換而言之,就是三個大"群"都不怎麼帶著玩的城市。如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這是茂名當前亟待破解的時代命題。

8月12日,茂名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召開,專門就如何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行了部署,茂名將充分發揮沿海優勢,與省內沿海地區協同共建沿海經濟帶,強化與大灣區各城市溝通交流,在產業共建、創新合作、人才交流等方面加強合作,致力打造大交通新格局,打造千億級臨港產業集群。

"快"是茂名融入大灣區建設的一個重要關鍵。

當前區域競爭非常激烈,機遇"窗口期"時間有限,稍縱即逝。茂名只有迅速行動,部署工作要快、搶抓機遇要快、推進落實要快,才能趕在其他地區前面實現率先布局,才能搶得先機,為進一步發展壯大奠定堅實基礎。

珠三角產業外溢是茂名要抓住的一個重要機遇。

隨著大灣區產業轉型升級,一大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位造業、現代服務業發展迅猛,同時也將會產生產業外溢效應,給茂名承接外溢產業帶來更多商機和廣闊空間。全會報告指出,茂名要努力在大灣區產業分工體系中找準定位,打造高水平的特色產業集群,與大灣區形成有機聯繫的產業鏈、供應鏈,更好為大灣區提供產業配套、設施互補和發展腹地。

目前茂名正在推進的重點產業包括以丙烷脫氫為龍頭的綠色化工和氫能產業,以及依託南藥資源、氣候資源和醫療資源大力發展的健康產業等。

港口建設是茂名加快融入灣區建設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茂名將以博賀新港區開港為契機,借力廣州港集團等大灣區優勢資源,繼續加快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港口物流產業,以港口的大進大出推動臨港產業大發展,打造海上能源新通道,打造千億級臨港產業集群,全面加快海洋經濟發展,從而推動港業城聯動發展,進而與沿海經濟帶城市串珠成鏈,更好融入大灣區建設。

今年3月,茂名港博賀新港區已經開港,打開了茂名向海而興新空間。預計到2030年,茂名港區吞吐量將達到11200萬噸。茂名港博賀新港區於3月22日正式開港,該項目由茂名港集團與廣州港集團合資建設,可停靠10萬噸級船舶

做大做強縣域經濟,打造大灣區嚮往的精品小城,是茂名提出的一個新目標。

茂名將做大做強縣域經濟,加快建設縣域副中心、特色小鎮。縣域要依託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強化招商引資,重點發展2-3個特色產業集群。北部生態發展區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提高自身競爭力,以特色發展融入全市發展大局。

其中,信宜要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努力打造大灣區的"後花園"和"康養地";高州要發揮基礎厚實的優勢,努力在全省縣域經濟發展中走在前列;化州要充分發揮空港經濟區作用,為湛茂都市圈發展作出積極貢獻。